首页 理论教育 共同夯实基础

共同夯实基础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同夯实基础蒂玛·拉阿德一、历史背景说起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最典型的证据莫过于在中国发现的一份手稿。实际上,有一部分中国人口为阿拉伯人后裔,虽比例不高,但数目相当可观。中国第一批主要的穆斯林定居者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组成。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广泛存在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社会以及最重要的文化方面的交流。两国据此精诚合作,至今已有40余载。
共同夯实基础_中国—阿拉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文集

共同夯实基础

蒂玛·拉阿德

一、历史背景

说起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历史,最典型的证据莫过于在中国发现的一份手稿。公元6世纪,用中国书法记录的阿拉伯文手稿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手稿之一。在长达14个世纪的不间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中,并非两个文化巨人就共同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有一部分中国人口为阿拉伯人后裔,虽比例不高,但数目相当可观。这些人分散在中国各地,是公元7世纪至公元10世纪之间,海陆丝绸之路所促进的贸易和外交所带来的全方位交往的历史见证。

现代历史学家指出,在伊斯兰教历纪元开始后的数十年内,很多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官和商人造访中国。唐朝海纳百川的文化,其与中亚的密切交往以及中亚和西亚商人定居中国而形成的颇具规模的社区,都有助于其从不同的源头吸收异域文化。中国第一批主要的穆斯林定居者由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组成。

不管是在中国历史上五个朝代(唐、宋、元、明、清)期间,还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阿拉伯人在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作出了广泛的贡献,并在政治生活、军事管理、建筑、武术、文学和书法方面留下了重要的传统。政治家、军官、学者和艺术家不胜枚举。

二、新的纪元

2004年,在中阿合作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指出: “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是阿拉伯国家真诚的朋友。 ”

实际上,即便在如今阿拉伯世界的剧烈变动中,这一承诺仍然掷地有声。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广泛存在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社会以及最重要的文化方面的交流。

中国在数十年前已经实现了人民共和,而这正是阿拉伯世界追求并尝试实现的目标。人民共和的主旨是以人民为本,是自由,同时也是交流与沟通。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交流与沟通。

作为一个黎巴嫩公民,在我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我的确生活在一个多元的世界中:多元的信念和理念、多元的信仰、多元的视角以及据此产生的多元文化。然而,作为极为多元化的社会,黎巴嫩如同中国一样已经实现了我所描述的蓝图:以人为本的社会文化契约、在交流与沟通中的发展以及在多元化中的完善,而这种社会构成正是阿拉伯世界追寻的新纪元。很多年前,黎巴嫩和中国就已经致力于实现这种社会构成。两国据此精诚合作,至今已有40余载。

如今,全方位的合作,尤其是文化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历史意义,并且应该被我们所理解。在不远的将来,黎巴嫩与中国在文化上合作的方式将深入影响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整个交流,原因正如我先前所述。

三、问题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影响我们雄心壮志实现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阿拉伯世界的剧变

自从2010年7月25日突尼斯革命开始,阿拉伯世界似乎进入了一个快速且剧烈的变革阶段,这对文化的潜意识有着实质性的影响。这是危机,是机遇,更是挑战。

(二)文化需求

需要提到的第二个悖论是黎巴嫩的真实文化需求,换言之,是市场需求。这一方面的中心是大量的文化入侵,将会导致实际的黎巴嫩价值观与从国外引入的有益价值观的竞争。因此,需要思考如何使用一种明智、真实且开放的态度去重新定义文化需求,就如同中国在数百年前(抑或数千年前)所思索的一样。

(三)语言

这里的语言指的是汉语,是影响中黎两国有效文化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朋友们,实话实说,我曾经试图学过汉语,但这对于阿拉伯人而言绝非易事。

没有人需要用一种传统的方式来教授汉语,我们所说的语言是文明的最终成果,这种成果可以通过文化产业、文学和通过艺术来传播。

四、建议

提出三个合理化的建议,作为前述三个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

桥梁理论——这非常简单。可以将它比喻为将中国的长城延伸至黎巴嫩,以搭建一座桥梁,使得中国文化可以抵达阿拉伯世界,向可以承担中国丰富、多样文化的多元文化阿拉伯国家黎巴嫩注入异域文化的元素。

这里的调查指:对黎巴嫩和中国的市场需求分析。要说的是用数据说话的调研。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和信息(各种相关信息)获得真实的文化需求——主要指的是对于学校、大学、学者、文化组织、文化产业、文化现象、外国文化计划、节庆、电视节目等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2013年的试验计划——这将是我们进行前述分析的输出行动方案的试验场,此计划将基于“桥梁理论”制定并推广。

我们双方可在贵国的监督下在黎巴嫩开展一系列的有创意的计划,如:中国诗歌的培训课程;书法专题讨论会;中国电影节;将中国的哲学著作翻译为阿拉伯语;翻译重要的中国小说和短篇故事;为中国的时装、工艺品和文化产业举办展览;中国音乐的现场音乐会;中国乐器专题讨论会;中国视觉艺术专题讨论会;传统的剧场演出……

此外,还可以举办关于不同艺术、文学和其他文化主题的辩论会和峰会。

(作者系黎巴嫩文化部电影、戏剧和展览司司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