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胡惠林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走向文明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创新发展共同面临的主题。面对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出现的“文化霸权主义” ,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探寻自身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已经成为中阿文化和文明发展共同面临的历史使命。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的。
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_中国—阿拉伯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论坛文集

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产业合作与发展

胡惠林

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走向文明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创新发展共同面临的主题。

现代化是一种文明进程,是一种文明变化的趋势。根据何传启先生的定义,现代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变化:文明内容的变化、文明形态的变化和国际文明体系的变化,因而是文明发展、文明转型和国际文明互动的整个过程系统。但并非所有的文明变化都是现代化。只有满足三个标准的文明变化才属于现代化: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又不破坏自然环境;既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进步,又不妨碍经济发展;既有利于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又不损害社会和谐。文明内容的变化是文明现代化的根本。全球化是当代文明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

现代化不是选择今天,而是选择未来。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未来,或者说什么样的未来才是值得我们选择的,这里面既包含理想,也是对现实的考量,还是一种价值观。我认为,这个未来用我们中华文明的价值观来说,就是“天人合一” 。也就是说,现代化应该是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一体,共生同构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基于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基于这样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就不仅仅是指环境的、生态的,还应当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状态。这是一个有机整体,互相联系而不能分割。现代化应当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在今天,现代化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工业化。全球化进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即超越工业化的现代化。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样,工业文明的弊端也正在严重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其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已经到了地球所能承受的极限。可持续发展是对工业文明的克服与超越,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的超越。以此来思考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和中阿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可以为我们从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点。应当赋予中阿文化现代化和中阿文化产业现代化以新的文明发展的内涵,就是中阿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中阿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文明是一种对话文明,是一种注重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沟通和交流融合的文明系统。无论是公元2世纪到7世纪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文化交流,不断地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不同文明以丰富和塑造自身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和文明的丰富性,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

与中国文化一样,阿拉伯文化也是一个在不断文明进步中,通过不断地兼容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推进自己文明发展的文明形态。无论是伊斯兰征战时期异质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滋养,还是中世纪“翻译运动”中异质文化对阿拉伯文化的丰富与完善,都印证了阿拉伯文化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博大的文化吸纳胸怀和出色的文化融合能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文明发展深刻转型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空前频繁。面对所谓“文明的冲突” ,中阿两大民族都主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各不同文明间应该平等对话,和谐共存,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全球化趋势下人类文明发展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动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转型,中阿两大文明体系面临文明转型的深刻挑战以及两大文明体系所拥有的巨大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在构成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转型矛盾。中阿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形态,都曾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正是由于中阿文明在地缘划分上都属于东方文化,都属于东方文明,在今天的发展程度上均相对弱势于西方文化,这就使得他们面临共同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就是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他的《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特别提出:中华“儒教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将是主要威胁西方文明的力量,应当制定战略与以遏制的理论。当前美国及西方国家集团针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种种外交举措,都实例地诠释和印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威胁论” 。面对西方主导下的全球化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和出现的“文化霸权主义” ,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探寻自身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已经成为中阿文化和文明发展共同面临的历史使命。

文化产业是文明进化和文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表达方式。它既是一种文明发展最高形态的总结,同时也是文明现代化的革命手段。当已有的文化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一种代表新的文明时代到来的文化产业革命也就发生了。印刷术代表了农耕文明时代人类最高的文明成果。印刷术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同时也是通过阿拉伯文明传给欧洲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印刷术不仅给欧洲带来了资产阶级的新教革命,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欧洲文明的现代转型。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它是属于人类文明的。正是由于印刷术带来了人类文明生产和文明传播手段的深刻革命,带来了人类文明发展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这才孕育和催生了以能源革命为基础的工业文明革命。印刷术的迅速走出手工业生产方式走向大工业生产时代,从而使得人类文明的思想文化成果的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让大量印刷廉价报纸和出版物成为可能,同时提高了民众的受教育的比例。如果没有一大批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是无法管理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正是印刷术传入欧洲和印刷术革命开启了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正是印刷术开始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文明全新的表达方式。

文明发展的阶段性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构成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演变的三大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文明形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本身无所谓先进和落后。工业文明比农耕文明进步,是现代化的标志,然而,今天当人们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恰恰是在用农耕文明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在医治工业文明留给当今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农耕文明在某些方面具有后现代性,因而是我们今天在推进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极需继承和发扬的人类文明遗产。

中华文明是诞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的原生文明形态同时它又是一种在文明发展的进步历程中不断充实、完善、提高的一种具有生生不息的内生机制的文明形态。它坚持自己的本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它勇于吸收人类社会其他文明成果,又在吸收中融会通达,不断丰富中华原生文明的内涵。因而,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不断地现代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本质指向。这个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中华文明现代化在今天的表现和表达,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依然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文化产业,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大规模机械复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产业和以信息文明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后现代文化产业,共同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普遍性特征。

中阿文明交往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阿文明交往和中阿民族友谊的纽带,而且这样的交往和友谊恰恰是通过中阿文化贸易来实现的。中国的瓷器和丝绸、阿拉伯的挂毯和艺术品成为这种文明交往的主要载体。 《一千零一夜》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没有文化产品的贸易和交流,就没有中阿两大文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文化产品是不同文明之间沟通和交往最有效的媒介物。大力发展中阿文化贸易,共同开发中阿文化市场,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中阿文明应对西方文明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中阿文化转型发展的需要。自觉在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实现中阿文明的现代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中阿文明发展的共同选择。

文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瞬间就可以实现的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很多选择。当今人类文明的转型发展给中阿经贸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新机遇、新挑战,中阿两大文明体系应该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以新的伟大文明贡献给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为此,我想特别表达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人类文明现代化是包括中国和阿拉伯文明在内的现代化,不是文明间单一方面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阿拉伯文化发展有帮助,阿拉伯文化的现代化对中国文化有促进,同样,西方的现代化对中国和阿拉伯也都有影响,因此,人类文明的现代化不是现代世界哪一个方面的现代化,而是人类整体性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我们应该从这个维度来认识中阿文明发展的现代化命题,并且以此作为我们思考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基点。

第二,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是人类文明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和共同责任。中阿文化产业发展在实现人类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建立和遵循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尊重中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原则,同时又不应成为承担共同文明责任原则的障碍。创建符合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核心文化利益的中阿文化贸易和投资体制,共同促进中阿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这是在实现人类文明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责任。

第三,积极开展和鼓励中阿文化产业界在全球文化市场尤其是在中阿文化市场的联手合作,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世界眼光应当成为中阿共同关注的战略基点。没有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世界观” ,很难有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在应对和打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大历史观和大战略观。

第四,基于中阿文明转型发展的共同目标,中阿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既要有眼前的短期目标,也要有长远发展的共同目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共同机制和工作机构。没有机构,没有人来实施,任何目标都无法实现。我建议,可以建立一个由中阿有关方面人员共同组成的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联络或协调机构,对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进行市场分析和评估,为中阿文化企业界提供文化市场资讯,成为桥梁和纽带。成立一个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理事会,研究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估。这一工作必须有其他非政府部门的参与,包括民间组织和社会机构,尤其是文化企业。

一部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交流、合作发展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是世界上两个最伟大的民族,他们在进化发展过程中都曾创造过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文明成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共同探寻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共有的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圈的历史,不管文化多元化或全球化的浪潮如何变幻,我们的生存机制却是大同小异。共创中阿文明新的辉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阿文化产业合作发展是中阿文明现代化实现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中阿文化现代化的必然机制。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文化产业与管理系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