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喜 赵艳玲 王翠翠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的体现群体,也是需要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培育和践行的重要主体。大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必要延续,甚至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的最后一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衡水学院从办学理念、“两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开展中国梦主题宣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从办学理念的高度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灵魂,也是办学的根本指针。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衡水学院凝练了“守正出新”的校训,从而确立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守正出新”语出《道德经》,意为“笃守正道,以新制胜”。这一校训精神不仅体现了办学传统、代表了教育理念,沉淀了历史文化,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受到中国教育报的推广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衡水学院守正出新的校训精神,其核心正是倡导守“道德、学问、处世、行事”之正,在继承中追求创新,于平实中体现新奇,培养勤于学习、敏于求知,自信自励、稳重自持,德行高尚、敢于担当,知行合一、笃实奋进的新时代大学生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这正是总书记指示的具体体现,是衡水学院从办学理念的高度,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项基本职能和全面育人的宗旨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把握和坚持的根本遵循。
二、用“两课”教学平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价值取向“莫衷一是”的局面,是明确和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时代召唤。衡水学院通过课内、课外两个教学平台,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深入挖掘、整合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和力量,将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融入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衡水学院通过大力加强公共课教学平台建设,以《礼仪修养》《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为基础,建立了以公共必修课程模块为主的通识教育平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重新规划和修订完善,针对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认知水平和课程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大力推进文明礼仪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特别是信仰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到日常的工作中,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进一步延伸教学触角,更加注重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西柏坡等革命圣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成果。此外,按照计划性、教育性、针对性和创新性的原则,通过入学教育、主题班会、报告会、专题讲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以“三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开展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与宣传。我们以课程教学为载体,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等理论研究与宣传,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发展历史及其理论根据,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途径与方法,形成了一批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成果。同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校报、广播电台等多种途径,针对大学生在价值观上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知行合一,学以致用,高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社会。衡水学院通过以下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一是加强第二课堂平台建设。以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目前已建立学生社团近50个,学生参加社团比例达到90%以上,学校积极为学生社团搭建舞台、拓展空间、提供机会,形成了“学生社团活动月”和“社团游园会”等精品社团活动项目和社团活动精彩纷呈的生动局面。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校园之星”评选。通过挖掘典型引导,提升榜样效用,衡水学院自2009年启动了以“勤学之星”“文明之星”“自强之星”为主的“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不畏困难、勤奋学习、文明守法、勇于进取的先进典型,其中多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三是志愿者服务团队建设。以深化志愿服务,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于2008年成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履行“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的宗旨;除了开展各类主题及常规性志愿服务活动外,还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范围,启动并长期开展“衡水学院青年林”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衡水学院志愿者服务团被评为衡水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多次受到教育部、团中央和省相关部门表彰。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以暑期“三下乡”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建设生态文明村”“和谐社区”“感恩教育”等诸多内容的社会调查,涉及课题调研、支农支教、专业实习、政策宣讲、参观学习等各个方面,先后建立了几十家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学生足迹遍及新疆、青海、北京、山东、河南等十九个省市。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五是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先后在安平台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林秀贞展览馆、广川董子文化园等单位建立德育实践基地,组织赴西柏坡参观学习,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深化教学成果。
三、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构成了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而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过程,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中国梦有机融合、同步推进。衡水学院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整合全校教育教学资源,从2013年4月开始,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宣讲团广泛开展以“创新方法·知行合一”为主题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全校12000多名大学生和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举办了“中国梦”主题宣讲教育系列讲座。建立了纵向以“校-系-室”、“校-处-室”和“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为轴线,横向以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院系为纽带的逐层分解、逐项落实机制,深入开展“教师把班会纳入课堂,辅导员把中国梦融入班会”等活动;打造了全方位宣传平台,切实把握中国梦宣讲教育的主动权、主导权,利用教室、走廊、橱窗、校园网、校报、广播、短信、微博、微信、贴吧、QQ群等公共场所、宣传媒介和交流平台,采取专题、专栏、专版形式,进行传统平台、新兴媒介等高度融合的立体化、多途径、全方位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用社会热点问题、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改变了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使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同时,结合地域资源,结合“善行河北·厚德衡水”和“立足岗位学雷锋·立德树人作贡献”等主题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拓展教育广度。开展了“领导讲精神”“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教师讲体会”“学生讲感受”等中国梦系列讲演活动;邀请林秀贞、王文忠、吴殿华等道德模范人物来校举办了多场大型专题报告,学习先进典型,拓展了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实现了组织载体科学化、活动载体多样化、教学载体形象化、宣传载体网络化、教育成果显著化,使广大师生在实现“我的梦”的“行”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梦”的“知”,实现知行合一。
活动开展以来,党委领导干部深入课堂、积极组织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挖掘理论深度;将“中国梦”主题与艺术载体相结合,先后开展了以主题摄影比赛、微电影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红色音乐剧比赛、戏剧小品比赛和才艺大赛等为平台的中国梦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举办了“青春筑梦”主题文艺晚会、“爱国爱校·激扬青春”迎五四大型歌咏表彰活动等,收到明显成效,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风、校风进一步好转。先后有8800多名学生参加了省、市、校各级“中国梦”主题征文比赛,36支活动小分队,深入农村、企业,开展了暑期“中国梦、学子行”社会实践活动;3000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志愿者团队,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等提供了优质服务;750多名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英语演讲电视大奖赛和河北省机器人大赛、园林设计比赛、人文知识竞赛等大赛中获奖96项;教育活动后,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往年;衡水学院先后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立项课题近20项,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特别是,学生完成的七项艺术作品,被省教育厅作为艺术精品推荐至教育部,参加了全国高校第二届廉洁文化作品大赛总决赛;校党委主持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获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案例奖,得到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肯定,并推荐作为第22届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典型交流材料。中国青年报、网易网、新浪网、凤凰网和政工网等30多家国家主流媒体做了专题报道。衡水学院还通过完善表彰奖励等机制,努力探索长效机制,使“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新路。
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了让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坚持弘扬主旋律教育,把握校园思想文化教育的正确方向,切实使先进文化在校园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低俗文化得到排挤,腐朽文化得到抵制。衡水学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通过建章立制,涵养文化生态等措施,形成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等为龙头,以各类主题活动和专项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的良好校园文化发展格局,创新打造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活动多、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参与面大、注重实效的特点,在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同时,坚持以重大活动为契机,不断在教育引导、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和途径方法上创新,充分调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主题团日、演讲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方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精神支柱;依托建党、建团、“五·四”、“一二·九”等重大纪念日,开展贯穿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进步同祖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理性爱国意识,增强对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五、用良好学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良好学风是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衡水学院从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出发,加强以“师德师风”“学生管理”等为主的校风建设。以倡导“立德树人、德识相长”的师德要求为重点,多渠道、分层次地组织广大教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大讨论活动、师德师风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评选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等活动,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职称晋升、派出进修和评奖评优等的重要依据。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广大教职员工牢固树立了“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提高了贯彻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切实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转变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形成了“三育人”的工作合力。
近年来,衡水学院通过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大院”“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河北省高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长足发展,正在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作者简介:宋庆喜(1964-),男,河北枣强人,衡水学院党委常委,高级政工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