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媒体在给大学教育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新媒体素养,以应对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政课教学的挑战。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媒体,科

任彤彤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电视、电影、广播、报纸)而言的,它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传播通讯技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以手机网络、微博、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为代表,将传播内容以图文或视频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概括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准确指出了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将过去只能被动接受的读者与观众们都拉入到新闻发布、传播的洪流之中,在这个资讯爆炸的世界赋予每个人充分参与的权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接收并传递信息,甚至发布新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以其技术上的开放性与平等性,传播内容的海量性和融合性,人际交流的互动性与双向性,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与即时性,个体思想建构的独立性与自由性等特点吸引着当代青年群体,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思想、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一、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与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塑造了我国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而这一年龄阶段正是大学生的主要年龄阶段。《报告》还显示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这表明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帮助和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微博、微信、QQ、手机视频、慕课、微课等新媒体在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扩充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向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挑战。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思政课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认真地在讲台上讲解,而学生则“埋头苦干”,他们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屏幕,浏览新闻、发微博、聊QQ、观看网络视频……“课堂上老师上课的质量决定大学生手机的流量”的笑谈已经成为某些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写照。新媒体在给大学教育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1.思政课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和教师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大学生在接受信息方面甚至比老师还要迅速和广泛,以往教育者的“信息垄断”被打破。学生利用新媒体主动搜索查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获取信息,逐渐对其产生依赖和认可,生活中将其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心理上将其作为可靠的获得知识的途径,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弱化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2.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挑战

大学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当代大学生已是95后群体,他们在享受新媒体方便快捷的同时,对新媒体的依赖也日渐凸显,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其中。与听课、阅读、思考等大学课程要求相比,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刷微博、看新闻、聊微信、逛淘宝、玩游戏,而不愿意认真与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些大学生每天“人机合一”,沉溺于虚拟空间,忽视自己周围存在的现实生活环境,在虚拟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丧失了现实的责任感与追求,与现实社会相隔离,这种过分依赖于新媒体的现象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人际关系模式,也使大学生思想的成熟,心理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新媒体信息良莠不齐和快捷传播,极容易使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迷失自己,盲目跟从,造成价值观扭曲、生活紊乱、思维方式偏激等。

3.对思政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高校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教师与学生思想的交流。高校思政课要通过对大学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功实践,并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思想的过程中,如果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在信息的获取速度、课堂教学的吸引程度、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等方面均负于新媒体中丰富多彩的视听观感对大学生的吸引,那么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弱化也就理所当然了。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为了应对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和挑战,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05方案”实施以来,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更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提高思政课教师媒体素质、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等方面收获了很多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但从整体上看,尤其是具体到对我们这类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仍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教师职业压力大、教着累、教得苦,学生不愿学,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象。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迎接新媒体挑战,积极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1.思政课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新媒体素养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筑梦铸魂”的艰巨任务,这使部分教师存在着权威意识,往往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在教学上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灌输,殊不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交往、互动的双方,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共生的关系,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不存在霸权、支配和中心地位。”尤其在新媒体时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仅仅是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由于书上的知识学生都能在网络上查到,教师不能仅仅将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应将教学重心由重教转移到重学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自己思考和探究,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的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新媒体素养,以应对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政课教学的挑战。思政课教师的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一是能及时接触新媒体并能有效获取相关信息的素养;二是能理解新媒体信息并能正确研判信息内容的素养;三是能熟练使用新媒体并能通过新媒体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素养。思政课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媒体,科学有效地利用它,努力提高媒体素养,顺利地从遭遇和应对网络负面冲击的被动适应阶段,进入借助新媒体发展实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动应对阶段,实现主动的、实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2.完善教学体系,正确处理新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利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网络平台、即时通讯、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纷纷走进思政课教学当中,给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出现了由于新媒体运用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一方面一些中老年教师教学仍满足于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不愿接受微信、QQ、慕课、微课等新鲜事物,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教学形式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年轻教师则利用多媒体的方便,使用过量的信息和图片,甚至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不惜采用网络上大量恶搞的信息和图片,使得严肃的思政课娱乐化了,学生一堂课下来,除了哄然大笑,其余什么也没学到。这些现象的存在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作为新兴的技术和手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否定,而是要求思政课教学要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途径。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利用新媒体无与伦比的优势,依靠它来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拓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相得益彰。要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途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思政课教学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与精神世界的建构。而学生个体真正精神世界的建构与超越,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他们内在的认同与觉醒。恰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所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好的教材,教学有了基本的遵循,但能不能把课讲好,把道理讲清、讲深、讲透,讲到学生心坎里去,让学生信服,改革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改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性,自觉地反思、体验、领悟、接受,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化与践行。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真正认识和了解当代大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以切实解决学生关注和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愿意接受并感兴趣的方法教学,以激起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要在学生自觉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参与分析、研究、讨论及各种教学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的教学应做到“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

以上是我关于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月22日.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袁贵仁,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导刊,2010(6).

[4]求是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2016年2月27日.

作者简介:任彤彤(1977—),女,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教师,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