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井里看天,说天很小,比喻目光短浅……”众多教师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寓言时,都把学生带向了这个既有的结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明确,所以很难摆脱肤浅。教师自身眼界受局限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局限了学生的视野。
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引向纵深,从而使肤浅变得深邃。陈大根不愧于大师称号,几个追问,让我们对坐井观天的哲学底蕴茅塞顿开。叹服之余,感觉平庸是因为惰于思,误人子弟的不安也悄然过心。
“坐在井里的就仅仅一只青蛙吗?”
这个问题虽简单,却提醒我们,寓言警示的是人类自我,青蛙指的是我们自己。
“如果青蛙是我们自己,那么这口限制我们的井又指什么?”
“小鸟是指什么?”
“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一只小鸟?”
“难道小鸟就仅仅是一只小鸟吗?”
在陈大根的一连串追问下,我的思考也随之而来。大千世界里,我又坐在一口什么样的井里呢? 这是很难想得明白、说得清楚的。我以为这口限制着自己的井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假定这口“有形的井”更多的是指我们工作的单位、生活的环境,与众多同在这口井内的青蛙一样,看着同一块有形的天空,我们想有的超越,就是跳出这口有形的井,改变环境,换个工作,争取看到另一处的天空。欲念是本能,于是在有形的井内,我们苦苦挣扎,面临着三种处境:要么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我们没能够跳出,内心生出无奈与烦闷,变得消极;要么在跳与不跳之间,我们面对得失参半的有形天空难以定夺;要么身边的一只只青蛙跳出后,他们充当着小鸟,在井边告诉我们“跳吧,跳吧,外面的世界多一份闲暇,多一份精彩”。在赶场心理的驱使下,即便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我们也背上了空背篼去走一圈,于是糊里糊涂中也跟着跳了。跳出后,却不明白这份精彩、闲暇对自己又意味着什么? 久而久之,生活也就变得索然无味。
有形终究与有限相伴。无论怎么跳,在不同的井里,虽然可以看见不一样的天空,但它始终是有限的,也不过如此。因为有形的井是客观的,而我们无法真正做到“自我主宰”,于是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如果我们不能真正走出思想的峡谷,无论怎么挣扎,始终都会患得患失。
到哪里去寻找我们想要的幸福呢? 我们需要在圣人的照耀下去找寻,老子“有无相生”的思想是何等高明? 凡人眼中见“有”,圣人眼中见“无”,当我们明白将目光投向因为无形而被忘却的井时,却惊异地发现,只有在这样的井中一次次地跳出,个人内心的力量才会真正被激活。如同一株植物,一种难以抑制的生命力在迸发,在蓬勃生长,于是,无论身处怎样一口“有形的井”,心中那无形的井是自由的,是开阔的。在经历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后,我们一次次遭遇着不同的小鸟,于是,无形的井一次次被跨越,如同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庄子“乘物以游心”的洒脱与自在相伴于心,眼前的天空变得无比寥廓与深邃。那无穷的光辉与灿烂,引领着我们,吸引着我们,那才是需要苦苦追寻的最美的天空,幸福的天空……
此刻,在我的心中,学习不再是年少时的概念,不再是与求生相伴的功利行为,人至中年的学习,收获的是更多的大气与从容,为的是人生的幸福与坚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