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蜀书院,这里有浓郁的中式风格建筑,它巧妙地与富有儿童思维特点的图像结合,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生动活泼,相得益彰,让人耳目一新。它向世人展示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突破,也的的确确让人感到了“特色”二字。
这样富有个性与品位的校园建筑,必定开创重庆校园建筑之先河。当我们在感叹经济支撑的差距时,我们仍然需要一次次追问:谁启迪了他们这样的智慧?
是文化。因为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也就产生不同的教育灵感。
学校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才得以发展的。在我看来,学校办学在经历了以校长为基石的人格治校、以制度为核心的依法治校后,今天的学校办学行为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内涵。当前社会提出了文化治校的新课题,它的提出,标志着教育思想的一大飞跃,校园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目前,它似乎成为学校发展的最高境界。当一所学校依存于文化时,学校的“精、气、神”才会形成特有的魅力,才会使每一个员工感到一种富有生命力、奔腾激越的力量。文化是一把无声的利剑,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师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只有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唤醒、激发师生的崇高情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光明小学的刘永胜讲得很现实,文化是引领学校前进的先进理念,它随时随处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他把校园文化分为了硬文化与软文化,硬文化是儿童思维与现代思维的整合,软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它包括管理文化、团队文化、师资文化,而这中间,最核心的元素就是人,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人的大脑。
承担着基础教育重任的每一个人,如果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民族发展的需要,那么从今天的文化治校出发,又应该如何理解教育的责任呢? “扶植思想、传承文明”于我而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