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我们继续聊聊有关艺术的话题。上一周,我们讲了艺术对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发展的独特作用。孩子们在班会课上,纷纷交流了自己的艺术爱好和自己参加艺术展示与表演的想法。在上周的“我要上六一”复赛场上,我看到了好多同学在艺术学习上的成长与进步,比如向津瑶、余拿云、曾予宸、刘一蔓等等。艺术是生活中的阳光、空气,但艺术创造的道路却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习艺术的路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你们在艺术学习的路上,遇到过哪些困难? 可能因为学习艺术,我们会发现学习语文、数学的时间少了,似乎影响到我们语文、数学的学习;学习艺术,可能会与父母对我们的期望相矛盾,也许自己的梦想是当舞蹈演员,当歌唱家,但父母希望我做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也许,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会有很多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的拦路虎,比如,一个舞蹈动作总是完成不了,一幅绘画作品不被认可,一首歌唱出来总缺少感染力,而自己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便少了自信,少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或者在乐器学习中,书法学习中,因为枯燥而无法坚持,选择了放弃。
其实,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艺术追求者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来分享一个故事。
随着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悠然响起,一位手拿红色芭蕾舞鞋的小姑娘出现在2008年9月6日晚“鸟巢”的聚光灯下。她,就是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女孩”李月。坐在轮椅上,李月圆了自己的“芭蕾梦”,继续着自己“永不停跳的舞步”。11岁的李月来自北川县曲山小学,她爱好跳舞和画画,从小就梦想着成为一名舞蹈家。然而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将小李月压在了废墟之下,也毁掉了这个孩子一生的梦想。求生的本能,跳舞的梦想,支撑着李月在废墟下度过了70多个小时。5月15日上午,为了挽救生命危在旦夕的李月,救援人员在无奈之下,做出了给她截肢的决定。人们很难忘记那一幕:在废墟里,满面尘土的李月睁开大大的眼睛,向救援队员喊:“叔叔不要锯掉我的腿,我还要跳舞!”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生命接力,这个女孩顽强地挺了过来。在医院,她对亲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灾难夺走了李月的左腿,却没有让她的舞蹈梦想屈服于残酷的命运。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李月从未放弃过自己对芭蕾、对梦想的追逐。
2008年9月6日晚,李月终于在“鸟巢”重新起舞,双手高举红色芭蕾舞鞋。醒目的红舞鞋在“鸟巢”的舞台上跃动——那是李月追逐梦想的脚步,一只“永不停跳的舞鞋”。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一生中,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折磨着他,其中最大的灾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贝多芬28岁时,由于疾病,听觉开始减退,到了48岁,再优美的歌声他也听不见了。他只能用书写的方式来和别人交流。
即使这样,贝多芬仍进行着创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他用敏锐的观察力来感受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为了创作一部曲子,他经常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心锤炼。例如第五交响曲的创作,他就花了八年的时间。
贝多芬在给他的兄弟卡尔和约翰的信中,倾诉了耳聋给他带来的莫大的痛苦以及他战胜疾病的决心:“在我身旁的人都能听到远处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是何等的耻辱啊! 这样的情景曾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几乎迫使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我的艺术,只有我的艺术要我活下去。”贝多芬在这种困境中曾大声疾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为了艺术,他战胜了一切不幸。他说:“牺牲,永远把一切人生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 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艺术家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的故事数不胜数,比如:《千手观音》的表演者邵丽华,画家达·芬奇、齐白石,歌手宋祖英、钢琴王子李云迪等等,孩子们还可以去交流分享。
其实,在我们校园里,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坚持走在艺术学习路上的孩子,并且在艺术学习中,也在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老师真诚地祝愿所有热爱艺术的孩子,去收获精神的成长,与艺术为伴,让自己更加优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