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效率是近年来我国政府和高等教育领域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也常见于实证研究的文献之中。探究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效率,寻找提升效率的途径,可以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Col-bert等(2000)以学院运营经费支出和老师薪资作为输入指标,以专利收入、出版物数量、毕业学生数、科研项目获奖数目作为输出指标,评价了本古里安大学21个学院的运行相对效率[83]。Ryan(2004)定量分析了学生毕业率与学生入学成绩、民族、年龄、性别、学校规模、隶属关系、教学经费支出、学生、科研经费支出、支持学生职业发展的服务支出、学校公共管理支出等13个自变量支出正相关,与支持学生职业发展的服务支出和学校公共管理支出负相关,据此提出今后高校经费应多向教学和科研方面倾斜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84]。陈通(2003)探讨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产出的相对有效性[85]。李博(2012)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效率和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文中使用我国1998—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效率与效果,以及投入与投入效率的区域差异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评估[86]。刘鹏(2010)从映射法的理念入手,构建教育效率、教育效率评价和教育效率评价体系的框架,把各高校的教育投入和产出的要素分别映射到集合中来,运用偏离度设置统一量纲,计算出分值并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可反映全样本高等教育效率和单个高校教育效率情况的高校教育效率综合评价体系[87]。魏梅(2012)对1995—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效率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外溢的角度考虑了影响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增长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效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高等教育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88]。
以上研究对我国高校的教育效率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还存在以下疏漏和不足:第一,样本的选取不尽如人意;第二,现有的实证研究在投入和产出上没有统一的界定;第三,现有的实证研究还不能完整地揭示高校教育效率。本章期望通过对我国104所普通高等学校2003—2013年的教育效率进行估计,并按区域进行排序,探寻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效率变化趋势及效率值的分布,找寻能够提升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效率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