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香
中国精神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形象、民族文化的标志、丰富的革命性特质。它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统一、是对民族传承和革命精神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时代价值。
中国精神的培育,是中国发展和屹立世界的应有之义。首先,是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回答;其次,中国精神的培育是“三个自信”真实的体现;最后,中国精神的培育是“四个全面”布局的必然支撑。中国精神的培育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依靠、共同弘扬与传承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事业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强国之魂。
任何一种精神都是特定主体思想状况的反映。中国精神是由国家—民族、革命—建设相统一的主体精神的呈现。中国精神内蕴的中国元素包括爱国主义、仁义礼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实践的时代精神以及标志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总体性精神风貌。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精神是人类精神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精神具有鲜明的主体自觉的特质、文化身份的标志特质、丰富的政治性特质等,它内在地包括了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时代精神的精华以及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精神气质、心理结构等多方面内容,是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培育、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精神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统一,是对民族传承和革命精神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时代价值
1.中国精神是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统一
中华民族有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也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如果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就如国学泰斗张岱年先生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广义来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是首次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作为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八大任务之一,并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及“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
长期以来,经过不同民族的迁徙与发展,中国形成了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这种极强的民族融合力、凝聚力、向心力得益于中华民族对“和而不同”观念的把握与运用,是“和而不同”精神的典型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促进当今世界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传统文化给中华民族的传承带来的文化自信、价值理念、思维模式等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因此,中国精神不是坚持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而是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相互映照下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
历史是过程的集合体,大国兴衰、世界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时期一个民族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其实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文化是为现代文明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依托;现代文明则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体现,牵引着传统文明的发展方向,并赋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并赋予传统文明的现代特征和时代内涵。一切传统文化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领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现代文明。同时,一切现代化的文明都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检验、人民的选择中逐步变迁、融入传统文明中。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面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如何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特色、走出自己的道路,发挥起作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衔接的关键点。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根,也是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能汇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今天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2.是对民族传承和革命精神的统一
中国的民族传承和中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首先,中国革命精神的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展现了现代中华民族的顽强不屈等的精神风尚。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中国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既包括革命中所展现的态度、修养、要求等,也包括了对理想、意识和信仰的担当,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革命者,以自己的行动甚至以鲜血和生命,成为率先践履这种精神的典范。弘扬和发扬中国革命精神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中国精神培育的客观需要。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化悲愤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激发我们心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中华的民族传承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渊源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华传统的长期发展和丰富积淀,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革命精神集成了中华民族传承的精华,摒弃了其中的糟粕,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精神。习近平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当前的现实,更需要我们传承好这样一种艰苦奋斗,永不放弃的斗争精神,以此来教导我们如何奋斗、如何进步,以此来警醒我们居安思危、思虑长远。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同时,心灵上又接受一次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生活,树立起远大理想,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民族传承和革命精神的目标是同一指向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革命历程,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不论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还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都对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有重要意义;对于帮助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历史渊源,增强价值观认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市场经济冲击下,能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净化社会人际关系,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树立浩然正气,凝聚向上至善的正能量。
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二、中国精神的培育,是中国发展和屹立世界的应有之义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当代中国,需要兴国魂、强国魂,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首先,中国精神的培育是对理想信念追求的回答。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这是他对精神弘扬的思索,即以梦想引领发展,以梦想推进发展,以梦想实现发展,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
习近平深入思考、反复实践,在注重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的同时,他还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论述和主张: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但不鼓励盲目的、蛮干式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而不能搞拼资源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砖头搬来搬去的空头发展;在政治建设上,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执政;在文化建设上,要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培养民族精神,特别是弘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的国歌精神;在社会建设上,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强化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幸福生活的观念,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人类永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其次,中国精神的培育是“三个自信”真实的体现。关注精神、弘扬精神、传承精神是习近平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充分认识到要走中国道路,要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三个自信”,就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用精神来激励人民、团结人民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未来,走向民族复兴。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集结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国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把握和精神觉解,是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扬和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证和支持,是中国力量的精神源泉。中国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凝聚民族共识、形成整体合力的精神原点,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三个自信”,对于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的精神体现,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中,这个实践的精神力量则是中国精神,贯穿和联系这三个自信是中国精神这个纽带,要不断把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写下去,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住中国精神这个笔杆,确保书写的内容准确而亮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最后,中国精神的培育是“四个全面”布局的必然支撑。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推动伟大的事业。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价值认同的标志、传承发展的支撑,是推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的培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中国精神的加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精神价值追求是重要内容,引导人民向往和追求崇高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价值观认同,为伟大事业提供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破解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和阻力更大,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中国精神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凝聚中华民族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发挥作用,更需要中国精神的滋养。
中国精神是对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或者现代生活和实践中的精神气质等的总和,这种精神是一种集体意识,这种集体意识在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中体现各个环节的从业者这要具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样才能将全面依法法治国落实到实处;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一个没有民族气节的政党,是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更不可能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团结,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亲密合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新的伟业。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