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类别,任何文化的发展壮大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规范管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行为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要从这四大方面着手,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文化”这一概念早已有之。众多社会学科如哲学、文学、逻辑学等等都对文化进行过较为深刻的研究,国内外关于文化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但是就国内而言,我国文化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古代,《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等等,文化两字开始并联使用,最早可见于战国末年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文化这一概念早已被人们附上了新的含义。我国著名学者张硕在《文化的概念与生活文化定义》中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张硕认为,文化作为学术与生活用语,文化各含义不同,但是笼统地来说,文化指的就是包括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合体,是对我们精神形态领域的一切具有规律的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身的文化特点,也是一个民族区分另一个民族的象征。因为有了文化,民族和国家更加具有凝聚性和团结力。

高校校园文化是文化在高校中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学生和教师在校园这一环境中共同生活、学习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式。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9]。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产生于大学出现之后,高校校园文化是在我国社会实现改革的基础上、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随着高校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师资力量的强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代表着高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实力,不同高校所具备的校园文化也各不相同,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也成了区分各大高校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

本书将高校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大方面,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密不可分。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根本类别,任何文化的发展壮大都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高校物质文化主要指的高校为文化发展所准备的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具体说来,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建筑,教学设备、文化活动设备、后勤服务设施等等,这些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景观建设主要指的是高校为发展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方面所进行的建设,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山水雕塑、文化长廊等等。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规范学生言行、确保各项文化积极落实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制度文化至关重要。高校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高校教学制度、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管理准则、食堂文明公约、学校礼仪准则、图书借阅管理规定等等。高校制度文化涵盖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保证高校合理运行的基础,此外,高校制度文化具有制约性、稳定性、公开性等特征,高校制度文化还应该随着时代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完善,以适应现实需要。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规范管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我们社会发展形态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文化形式,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社会心理这一文化形式,具体而言,就是指高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历史、价值导向、人文素养、校园精神和理想追求等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的精神文化包括校史校训、价值理念、办学理念、学校氛围、科研理念等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创造出更加丰盛的文化成果,同样有助于树立起高校特有的办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成为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

高校校园行为文化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简单而言,行为文化就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行为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行为文化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基本的行为规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人格魅力,也体现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高校中的行为文化与社会行为文化具有相通之处。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主要有系统性、时代性、引导性、创新性、实践性等五大方面,具体特征如下。

其一,系统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囊括方方面面,是对整个高校所有部分进行的文化建设,其所涵盖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四大方面是井然有序、相互联系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少都会对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要从这四大方面着手,保证校园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其二,时代性。作为文化具有时代性,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是止步不前的,所有的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故步自封的文化只会被淘汰,高校校园文化亦是如此。任何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都必须紧随学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以适应现实的发展。此外,高校校园文化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吸收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文化,促进大学生与社会实现更好地连接。

其三,引导性。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引导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会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及教师的行为、观念和价值理念,进而会对其实践活动产生能动的影响,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目标。

其四,创新性。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一所高校都肩负着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而在当今社会,创新是衡量人才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尤其要注重培育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积极鼓励学生释放大脑,拓展创造性思维,为培育创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其五,实践性。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和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价值引领和价值导向的过程,就是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践性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性,校园文化的实现要通过学生不断地实践才能够体现出来,学生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10]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特殊的风向标,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建设中,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在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自身的贡献。因此,必须要始终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第二,陶冶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出一种环境和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春风化雨一般,浸润和陶冶着高校师生员工的性格和灵魂。从本质上讲,这种陶冶功能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与接收。通过在校园内传播某种思想文化,促进大学生进行了解、学习、吸收进而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这个过程就是陶冶功能。而要实现陶冶功能,就要求学校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多举办一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文化讲座、艺术欣赏等等,这些都可以达到陶冶效果。

第三,凝聚功能。每一所高校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发展历史,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服、校歌等等。这些文化概念是在校师生都会信仰和拥簇的文化,长此以往,这些拥有共同信念和理想的人就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这种凝聚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高校要善于运用这种凝聚力将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调动起来,鼓励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

第四,激励功能。不管是高校校园物质文化还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和向上的文化就有利于形成一种浓厚的竞争氛围,在这种激励的环境中,学生在情感上很容易受到感染、触动和激发,通过这一功能在高校校园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文化,就会引起学生的触动,产生发愤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自身理想。

第五,规范功能。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规范功能。制度文化正是通过制定与学校相关的准则、规范来实现对学生行为的纠正。这种规范功能可以帮助在校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此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染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