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互联网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微信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一般通过电话交流或者直接面对面沟通,学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比较顺畅。但是自从微信出现后,很多大学生通过微信与同学、教师以及父母沟通。其次,通过微信与同学沟通,虽然方便快捷,却无法倾听同学的心声,长期下去彼此会变得更加陌生。这些年,网络舆论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较大的冲击。

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但是互联网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一)电子商务的影响

网上购物让当今年轻人消费极其便利。在商家酝酿的“双十一”“520”等节日,更是出现了大学生购物狂潮。网购有利有弊,但一些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网购进行理性的指导,而是存在盲目鼓励大学生网购的现象。部分教师甚至将自己开的网店推销给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在网购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二)微信的影响

微信的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沟通方式。在微信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一般通过电话交流或者直接面对面沟通,学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比较顺畅。但是自从微信出现后,很多大学生通过微信与同学、教师以及父母沟通。如某位哲学系的学生遇到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就直接在微信向老师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虽然能够得到教师快速回复,但是缺乏面对面沟通,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剖析,无法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与教诲。其次,通过微信与同学沟通,虽然方便快捷,却无法倾听同学的心声,长期下去彼此会变得更加陌生。

(三)网络舆论的影响。

这些年,网络舆论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带来较大的冲击。“公交车没让位挨打”“路上扶老人受到讹诈”,网络对这些事件进行点评,一些媒体人将事件的性质扩大到变质。例如一些记者发表了“好心扶人被人讹诈,你还敢做好事吗?”这些言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些学生担心被讹诈,危难之际也不敢挺身而出了。网络舆论不仅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冲击,也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阻碍,如2012年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就是因为很多老百姓担心“好心没好报”,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团结友善”相违背[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