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人员在宣传栏和网站上贴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进一步的诠释,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则显得形式精美,内容空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歌唱比赛、跳舞比赛等吸引广大学生参加,但是教育效果往往一般。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现象

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进行,但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缺乏活动真正的内涵。主要表现为:

其一,文艺节目主题不明。现在高校比较流行的是通过各种文艺节目,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但是有些文艺节目主题不明确,传播理念不清晰,让大学生感觉它们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娱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某高校举办“校园好声音”,吸引了许多学生报名参加,节目模仿“中国好声音”的方式,让四位音乐教师担任四名导师,通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最终评选出冠亚季军。虽然节目在学校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节目体现的文化内涵却是不清晰的。而一些高校举办“校园十大歌手”赛则体现了“青春、积极、健康”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红歌比赛”则体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等等。

其二,设计宣传内容空洞。一些高校在设计宣传栏海报、宣传网页等方面,过于追求形式的华丽,却缺乏充实的内容。高校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人员在宣传栏和网站上贴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进一步的诠释,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则显得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比如某高校的A校区有一个专门用于宣传的公告栏,虽然海报做的非常精美,能吸引不少目光,但通常缺少其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因而其宣传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内容融入其中。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物化现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要以培养优秀的人才为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过多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出现严重的物化现象。例如有些高校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但又担心课堂会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直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自强不息的动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动漫生动,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真正的目的。有些高校在进行法治宣传和学习时,担心传统的法制课程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就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这样难以将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歌唱比赛、跳舞比赛等吸引广大学生参加,但是教育效果往往一般。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具备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师资队伍,他们学富五车,能旁征博引,而并非仅仅讲课风趣受学生欢迎,这样才能真正地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真正的实践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响应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加强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重视不够。一些高校接到上级部门通知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校领导在相关会议中也一直强调各单位要组织学生参加法制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法律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在实践环节中一直没有落实,或者仅仅为了应付工作而简单落实。一些高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邀请公检法系统的工作人员给全校学生做一次相关讲座,就算完成了法制教育的任务。

(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学术道德的监督

这几年,教育部加强了对高校学术道德的监督,但是一些高校依然出现很多学术道德问题。例如北大历史系博士生因论文抄袭,被撤销博士学位,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给学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某高校校长论文出现抄袭,最终受到了组织的停职调查,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暨南大学学生因为两次课程论文抄袭,被暨南大学开除,最后双方进入了诉讼程序。一审二审判决中学生败诉,最后通过最高院再审才撤销暨南大学的开除处分。虽然官司上学生最终胜了,但是耗费了八年的时间,耽误了青春,也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同情,只收获了恶评累累。再如去年某媒体曝光了国内一高校的某位教授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教授的博士论文恰恰抄袭了自己所带学生的硕士论文,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连学生本人也不清楚这事情。该校看到媒体曝光之后,对该教师进行了调查,最后向社会公布了论文抄袭事情属实,学校已经撤销该教师的硕士导师资格,并进行行政处分。这些都告诉我们,现在高校学术不道德的问题不仅在学生身上出现,在教师身上也容易出现。上述情况的发生归因于他们自身道德规范的缺失和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乏。因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写入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自身制度文化,加强对学生与教师的学术教育[10]

【注释】

[1]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3]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4]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87-89.

[5]杨志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6]许春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创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136-139.

[7]马燕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128-129.

[8]刘会亭.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9]林致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教育评论,2015(12):23-26.

[10]熊惠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