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古代,后世儒者在孔孟的基础上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马列主义的体现。[2]所谓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不仅仅是指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而构建的实体建筑以及物质环境,还包括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其虽为“物质文化”,实则包含了物质和精神意蕴。

对于核心价值观,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体现。其中,以“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宁可清贫,不可浊富”“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等价值观最为人所认可,它们虽字面意思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提倡文明与和谐,倡导有利于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价值观。在我国古代,后世儒者在孔孟的基础上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1]此“五常”贯穿中华数千年来对于伦理的认知,对人们的思想、言语、行为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其最根本的理念和思想,始终一贯如一,不以时代、不因地域转移而转移,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执政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经过反复研讨与各方综合,在充分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优秀价值理念和西方先进的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党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马列主义的体现。[2]

所谓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不仅仅是指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而构建的实体建筑以及物质环境,还包括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一方面,校园物质文化是指由建筑实体所构建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学校的各种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等凭此基础得以展开,另一方面,校园建筑在建造的过程中,按照人的精神目的以及规模的不同,亦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和氛围,潜移默化中给人以不同程度的文化熏陶,不知不觉中使人在精神世界里获得滋养。其虽为“物质文化”,实则包含了物质和精神意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