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本章从大学生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的基本状况着手,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进而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力度,通过对其进行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观念教育,使其逐步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观念,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然而,由于当今世界是一个交流与变革的时代,冲突与互助并存,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融合,使得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冲击。
一方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整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上升的状态。2008年,武汉大学课题组调查显示,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定能成功的大学生占7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的大学生占6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大学生占77%;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占80%。上海大学调查组调查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赞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过时的或者不符合现代发展需要的。有60.7%的大学生认为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来说,马克思主义有作用;有50.9%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能继续指导我国前进;有59.8%的同学不同意马克思主义过时的看法。[1]
另一方面,大学生近年来的思想信念还存在动摇或者变更的问题。部分同学思想观念单薄,对此呈现不关心的状态。南京师大课题组调查表明,仍有6.24%的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合当今中国实际;有10.57%的大学生不信任马克思主义,不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武汉大学课题组调查显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与理想的大学生有47%;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的大学生占有52%;主张顺其自然的大学生占有18%;另外还有13%的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不现实,2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理想可以先实现之后再考虑共同理想。
(二)大学生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基本状况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至关重要,充分体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创造力。大学生作为肩负中国未来建设的主体,是否树立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相关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够准确理解并践行积极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在民族精神方面,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山东师范大学调查显示,56.4%的大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华;43.3%的大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有利有弊;66%的大学生认为在外国民族自尊心很强。[3]广西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了解民族精神内涵的大学生有15.5%;基本了解的占有71.4%;不了解的占有13.1%。其次,在时代精神方面,大学生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具有民主法治的意识,但是部分学生还有欠缺。例如面对“亲人涉嫌违法问题,您会怎样选择”时,60.9%的大学生选择遵循法律法规,公正解决,19.87%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各种人际关系,联系负责人解决,还有19.23%的大学生选择不知道,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有很强烈的法律意识,也有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完全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观念转变。
(三)大学生荣辱观的基本状况
道德建设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多数大学生都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但是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并不愿意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南京师大课题组调查数据表明,88.04%的大学生认为道德水平降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面对社会道德水平高低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影响的提问,62.39%的大学生认为社会道德水平降低会使民族素质下降,17.33%的认为会使民族尊严受损,14.73%的大学生认为会对改革不利;在对“社会道德水平对个人利益的影响”进行选择时,61.1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道德水平会对个人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4]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道德水平对国家、民族、个人都会产生影响,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会对国家、民族和个人产生不利影响,社会道德建设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表现出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社会荣辱观。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状况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主要是心理层面的了解,所以本书搜集了针对大学生心理的项目调查资料:2014年,湖北教学改革建设项目设计了问卷题目及访谈提纲,对湖北省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包括两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整体测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组成部分测试。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整体测试部分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纳入认知范围广,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法”选项,95.3%的大学生选择“知道”,4.7%的大学生选择“模糊知道”。有96.7%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意义,78.5%的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念构成,86.3%的大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进行测试,湖北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组设计了三个问题:1)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念;2)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念;3)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念。经过分析与整理,调查组发现能全部选对的很少,但是全部选错的也非常少。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存在阶段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但是能够清楚知道并具体选对的不到一半。所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流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认识。[5]
上述数据与分析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对组成部分也十分熟悉,这表明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不熟悉与不了解的比例也占了近40%,说明高校校园的宣传与教育不到位,缺乏深度与广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还有很大提高空间,需要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推动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加深大学生对先进价值观的了解。在针对此问题探索如何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同时,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是如何反作用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