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特定的群体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与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思想、价值观、作风以及行为准则。不同的社会群体有其自身的文化,高校内部也一样,高校内部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校园文化。而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义为:以高校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学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
普遍意义上的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作为一种外向型的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的内在文化,制度文化则是联结这两种文化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校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作为校园内高校师生实际占有的一种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潜在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的治理方式和理念,而且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1]
总的来说,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在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具有多变性的、可刚可柔的一种文化。具体来看,既包含了校园内成文的规定或者约定俗成的具体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长期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处的关系,比如一些互尊互爱的基本守则,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一些相处规则。前者一般来说是学校的相关部门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经过特定的程序所制定的,而后者一般是学校在高校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慢慢沉淀和总结下来的经验之谈。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保障,它对人的影响不仅仅只是通过一种价值观上的比较理性的约束,而是通过对师生员工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的强化来实现对校内师生行为的控制。校园制度文化通过把一些校内的自觉形成的道德纪律以及规范强化为一种确定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制定成规范性的文件,让人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规矩。高校制度文化是校园内所有成员的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能够对校园内人们的行为起着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有层次的,不是单一发展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既包括了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所确立的各项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了学校的校训、校纪、校规,还包括了学校的不同院系、不同班级的各种约定,其中,关于学生宿舍的各种约定,比如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也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一部分。
(二)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的特征
1.校园制度文化的规范性特征
校园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的特征,这一规范性的特征主要是从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来看的,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性的东西,它的影响范围非常的广泛,规范性是指校园制度文化能起到对校内所有人员的行为进行调整和控制的作用,通过校园制度文化能够更好地维系校内的秩序。[2]以一个校园制度文化为例,如:校内的所有人员不能穿拖鞋去上课。这一制度文化就对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具有规范性的作用,并且这种“规矩”会随着存续的时间的加长,对学校以及全体师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渐渐地变成一种规范性的“习惯”。
2.校园制度文化的层次性特征
校园制度文化的层次性特征主要是从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容上来看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多层次的,既包括了一些与学校师生日常道德规范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的校园制度文化,也包括了更高层次的校园制度,这一层次一般不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学校的相关部门为了学校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制定的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3.校园制度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
校园制度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的特征主要是指,校园制度文化一般是在学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不具有稳定性也不可能一直流传下来,并成为约束学生行为的具体的规范。其次,校园制度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还表现在其目的性比较强,且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较大,效果比较显著,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外界的环境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不会很容易就发生变化。
4.校园制度文化的约束性特征
校园制度文化还具有一定的约束性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校园制度文化的确立就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前提下,还意识到自己不是完全自由的,还需要接受学校各方面制度的约束,比如以学校相关上课时间制度为例,一些学校规定早上学生必须参加早自习,这种硬性规定也给学生一定的约束,能让学生养成早起的好习惯,能够更精神地面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校园制度文化的约束性特征,有时候这些制度文化因为约束了学生们的行为并不受学生的欢迎,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推进,学生也会渐渐地接纳这一制度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