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高尚道德的价值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高尚道德的价值规范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管理层要多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们丰富自身的课外生活,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做出贡献,实现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人生价值。

首先是爱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曾经这样说过,爱国主义是每个民族中所固有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是整个民族的象征,是民族凝聚力的最佳表现。爱国的含义十分广泛,在我国,我们所热爱的对象不仅包括自己的国家,还包括国家中各个阶层的劳动人民,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广阔疆土,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绝拥护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方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具体说来,爱国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主要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要坚持理论学习,刻苦进行学术研究,为国家的科研发展不断钻研,提供丰富的理论成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其次,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由于高校是一个高度开放和更包容的地方,我国各民族的大学生将会在不同的环境内进行学习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活差异和语言差异,我们应当秉承平等原则,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实现民族大团结。再次,爱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来发扬光大,学校领导要勤于发现,善于思考,要将爱国的精髓和学生的日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定期举行爱国精神的宣传;也可以在国庆节等节假日通过朗诵诗歌、歌唱比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可以在学校的走廊、展览馆等多地摆放有关爱国主义的诗词歌赋、名人画像等等,渲染出爱国主义氛围,使大学生在无声之中感受到国家的含义,肩负起发展中国、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其次是敬业。敬业主要是针对高校各个岗位的管理者而言的,敬业要求大学在校的工作者们,无论是讲师、教授、专家,还是各个行政岗位的书记、主任和院长,在进行学生工作时要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设出理想的校园环境。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积极学习院校优秀教师的讲课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将乏味的知识理论通过视频、图像等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都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获。对于管理者而言,在制定和学生相关的校园政策和管理规定时,不能想当然地一刀切,按照自身的主观意愿进行。要深入到学生中间,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阶段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制定策略。此外,管理层要多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学生们丰富自身的课外生活,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做出贡献,实现每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人生价值。

再次是诚信。自古以来,诚信一直都是国内外十分推崇的一种高尚品格,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对诚信予以赞扬。“失信就是失败”(左拉)、“没有诚实哪来尊严”(西塞罗)、“言必信,行必果”(子路)、“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这数不尽数的经典名言无不体现了人们对诚信品德的崇敬。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格、让诚信成为大学生间交往过程中的重要法则对大学生的成长与今后的就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大学生而言,诚信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人格诚信和学术诚信。首先是人格诚信,要求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坚持诚信,信守原则,不因为个人私利做出有损他人的事情,此外诚信对大学生而言还意味着不食言,凡事都要说到做到,信守诺言,也就是要言必出,行必果。其次是学术诚信,主要指的是大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要秉持踏实的原则和品格。对大学生而言,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其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出乎意料的困难,有时候长期进行的学术研究到头来很可能毫无突破,也有可能在研究过程中遭受到来自其他方面的阻挠,这些都对学术研究带来了许多阻力。但是学术研究是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还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不断探索发现新的研究课题,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和学术研究过程的困难性往往会造成冲突,从而会导致一系列学术失信的行为发生,有些大学生急于追求重大学术成果,或者在研究过程中无法克服其中的学术困难,往往会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学术失信行为。作为大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要坚持学术诚信,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从低年级就树立起学术诚信的研究态度和学术态度。此外,相关的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加大对学术失信的打击力度,对于学术诚信且取得优秀成果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在整个校园营造出学术诚信的良好氛围,让学术造假无处可藏。

最后是友善。与人为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传统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与人为善,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孟子说:“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其意思是说,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后来,与人为善的语意有所拓展,多指以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行为。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健康。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与人路宽则与己路宽,伤害他人无异于自掘陷阱,伤害的人愈多,人生道路上的障碍就愈多,积土成山,最终将影响自我发展的坦途。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无非是想丰富你的生活,实现你的价值。而这所有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你是否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很少有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与人为善不仅给你财富,还使你拥有被他人喜爱的充实感。因此,友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准则,也是高校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在大学教育中,要积极加强对大学生友善态度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仅顾及自身的感受,还要照顾他人的感受,推己及人,用自身的友善之举不断地增加自身的个人魅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