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应用型人才导向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导向的行政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3-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很强的实践性。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实际竞争力。笔者认为,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我们应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传授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摘 要:鉴于目前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入手,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引入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案例教学、专题讨论法、换位教学法等,同时在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行政管理 实践教学 应用型 模式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产生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又服务于社会的需求。它与实践的高度密切性决定了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人才评价的要求中提出:“学会求知,具有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学会综合,具有多科学、多方位、整体性综合能力;学会沟通,具有和组群共事、协作的能力;学会做事,具有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能力。”[1]显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才评价的要求注重培养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如何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自然也就成了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由原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学科,转为归属于管理学门类公共管理学科,这意味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2]因此,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掌握扎实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政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特征。因此,在教学目标上不能过于重视和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应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研究探索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能。

由此可见,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不应局限于政治学或管理学的单一学科取向,要注重在多学科综合走向上创新,增加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将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政策学类等课程包含其中,突出行政管理学科的复合性和交叉性特征。

1.积极开设实验教学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行政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行政管理理论基础,也需具有过硬的实务管理技能。为此,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样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切实培养学生处理行政事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目前笔者所在的行政管理系已经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招聘与实务、公文写作、行政管理案例分析等相关实验教学课程,教师通过实验室模拟平台为学生创设了模拟招聘、无领导小组讨论、办公自动化、案例现场模拟讨论等多元化的教学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行政观摩、工作实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部门了解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理解行政工作环境,学习行政管理人员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证性行政管理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鼓励行政管理教师深入实践一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目前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学校应从具体政策的有效性层面积极鼓励教师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身体会实践教学的好处,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从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由此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

缺乏实际竞争力。而目前社会层面需要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既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注重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积极探索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认为,在培养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方面,我们应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传授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由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20世纪20年代运用于哈佛商学院。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应用和推广。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行政学院资深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指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是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及技巧。”[3]因此,案例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典型问题为起点,以探寻问题的解决对策为主线,以相关专业知识的思考和应用为载体,以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标来共同构成案例教学的核心理念。

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模式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堂主体,案例则成为教学的客体。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学生通常成为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和学生享有共同的控制权,甚至学生的控制权更大一些,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处于次要地位。[4]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角色重新定位,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不采取直接讲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观点和看法做出评价,并且采用适当的方式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和实践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美国高校,案例教学和模拟案例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治学院有1400多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是教师精心选择、精心制作的,这已成为肯尼迪政治学院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案例,最好能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制作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紧扣教学内容,通过设计围绕具体案例的特定情景,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导入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题讨论法

除了典型的案例教学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专题讨论法。教师可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列出一些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们可以自行组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外时间广泛查阅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各个小组形成讨论稿。在教师专门安排的课堂讨论中,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阐述观点,并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这样的课程讨论一般每门课可进行2~3次。

培养公共管理创新人才,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一种新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从传统的“知道什么”向“怎么知道”转变。在这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导读”小班课程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见表1。[5]

表1 “斯坦福导读”小班课程表

根据表1的数据,我们了解到在1999至2000学年,斯坦福大学总共开设了5735门本科生课程,其中21%为只有1名学生的课程,52%为只有8名及不到8名学生的课程,75%为只有15名及不到15名学生的课程。这种以小班教学为特色的课程创新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所喜欢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教学课程。而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小班课程常常因为教育投入和成本的原因被取消。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反思的。

3.换位教学法

换位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之间、客体与客体之间的换位思考。具体表现为:教学中的主客体即师生间的换位;教学客体之间即学生与行政管理者之间的换位。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去扮演教师的角色,从实践中去体验接受知识的乐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等实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扮演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4.走出去教学法

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也不仅是在校内,而应该是开放的,要走出校门,踏入社会,通过参观、考察和见习的方式来了解行政管理的实际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多看、多听和多问,通过主观感受,对行政管理及其运行机制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了解行政管理的概貌,包括行政管理组织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定政策的演变过程等。认知实践在国外很受重视,如美国最早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拉丘斯大学马克斯维尔学院就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考察和见习,包括华盛顿暑假见习课、日内瓦见习课、“全球化下的欧洲”及“国际市场与拉美发展”的见习课等[6],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我国,这方面的专业见习课普遍缺乏,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校门去了解本专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因此对专业的认识较缺乏,定位较模糊,导致学生对未来缺少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把行政管理专业简单地理解为是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知识的“大杂烩”。[7]

三、积极打造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产生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又服务于行政管理的实践,因此,目前国内外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目标,国内许多高校从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体系的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设施的筹备、实验室的建设等各环节入手,为开展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实践环节的学分须达到总学分的30%。学生的实践教学集中体现在社会调查、电子政务实务、人才招聘模拟训练、大学生心理和性格测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模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实习等方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借助实验室平台进行电子政务模拟实验

由于电子政务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操作、互动体验、学以致用等特点,对提高学生借助电子政务平台处理政府事务的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购买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的相关软件来实施操作。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软件包括档案管理、会议管理、政府信息门户、行政审批系统、政府办公系统、招标采购平台等模块。系统按照电子政务发展较成熟阶段的政府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这一体系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下,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公务员等不同的角色进入教学模拟系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能切实感受政府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流程,同时也能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给政府管理流程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2.倡导双循环教学模式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双循环教学方式。“走出去”是指专业教师可以到政府部门、企业、公共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与教材相匹配的生动教案,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见习、教育实习等方式参与行政管理岗位的工作,然后在实践中带着具体问题来学习和思考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这样会使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效结合。同时,有一些高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定期邀请一些政府官员或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来授课,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向学生传授政府组织和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就目前专业培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政府、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进行沟通,使学校未来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开展适合专业需要的社会调查活动

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如厦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转型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等课题先后在厦门、福建、广东及其他相邻省份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写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学生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实地调研收获很大,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国外,无论是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自称是“三无”学校——无文凭、无教材、无专职教师。该校强调为用而学,学生在2年零2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学习。加拿大行政官员培训学院更为强调实践教学,其中30%在课堂内、70%在课堂外完成,其教学原则就是培养会做事的人。英国伯明翰大学在长期的公共行政教育过程中,形成了更强调实践导向、更注重政策实施的管理和评估,由重视知识到强化技能的特点。[8]

由此可见,高校应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理论,又能迅速把学到的理论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就无从谈起,行政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行政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对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体会不深,因此,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也就难以突破自身的局限,不能主动、敏锐地在实践教学中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感染力。因此,笔者认为,在整合高校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应调整人才引进的政策,强调专兼职相结合。一方面引进具有精深专业知识和广博学识的专业教师,并加强实践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专职教师注重公共管理理论讲授,兼职教师则侧重案例分析,注重政府管理经验的传授。按照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原则调整目前高校的师资状况,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国外的公共管理本科教育时,我们发现,国外的一流大学确实都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美国公共管理类学科的教师由在研究、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担任。教师队伍中除学术出身的教授外,其骨干教师大部分都有在政府或公共领域工作过的经历。美国院校中从事MPA教育的教师,一般要求其具有在政府部门或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的经历,或者与政府部门有联合研究项目,或者有较长期政府和公共部门的咨询项目。他们能够同时胜任教学、科研和在公共部门担任咨询三方面的任务。[9]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美国著名大学中,教师中有的当过白宫顾问,有的曾担任过政府部门长官或州政府行政长官,有的至今还是联邦政府某个改革委员会的委员,等等。这些教师既对公共管理理论有着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有非常丰富的公共管理实践经验,这一切都为培养高质量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建设,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的规范性管理,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的潜力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实验课程中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认真参与,是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格规范教师指导制度。主要包括:教师在安排实验教学课程前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提前拟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必要时可以提前向学生布置实验课程教学的具体准备工作,联系实验室相关辅助教师积极配合做好实验课程教学的准备工作。同时实践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实验总结报告,教师要认真批改评阅,并且把评阅报告反馈给实验中心备案。

二是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主要包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按照实验课程教学要求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积极参与实验课程的体验。在实验课结束后应认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关课程的实验报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以此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依据。

鉴于目前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规范实践教学制度建设的同时,高校应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机制。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各学院组织专门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也可以是系科组织骨干教师参与评估,还有教师不定期的自评。当然评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评分。通过这样多渠道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何改进、优化,以便让实验教学课程能真正做到学而有效。

由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设置,将原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行政学专业纳入公共管理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打破传统的纯理论型、知识型模式,进而向以一定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应用型、技能型模式转变。因此,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中,不同的教学环节都应渗透实践教学的理念和逻辑,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切实采取有效的整合方法,把实践教学纳入培养方案中,并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师资配备、资金支持、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

[1] 赵洪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7(5):274.

[2] 陈振明.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的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01(10):23—24.

[3] [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46.

[4] 张绪刚.公共管理案例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8.

[5] 葛秋萍.公共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08(12):55.

[6] 赵洪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思路、问题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5):275.

[7] 易新涛.公共管理视野下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重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5):163.

[8] 赵宏斌.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启示——问题、思路与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5):274.

[9] 姚光业.中美公共管理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