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间儒学道德山东

民间儒学道德山东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东的乡村儒学、社区儒学城乡齐动,是建设道德山东的基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道德山东的指示与期待的实际行动。乡村儒学,传播儒家伦理,承接中华美德,将为在广大农民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道德的群众基础。当然,勿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要扎扎实实,长久坚持,用五十年的时间建设道德山东。

2014年6月21日

一、民间儒学,道德山东

山东的乡村儒学、社区儒学城乡齐动,是建设道德山东的基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建设道德山东的指示与期待的实际行动。

习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扎根在中华文化沃土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美德中吸取智慧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德字。

乡村儒学,传播儒家伦理,承接中华美德,将为在广大农民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思想、道德的群众基础。让广大农民认同与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乡村儒学入手。

二、乡村儒学,生态文明

有乡村特有的道德生态环境,有特殊的传统道德生长点,儒家伦理是中国农村文明的核心。世世代代群居一体,鸡犬相闻,抬头不见低头见,相知近邻,里仁为美,善恶是非,世道公论,东家长西家短,门口地头,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有个鲜活、有效、道德褒贬的舆论与生态环境。这比城市大楼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道德生态更加鲜活。重建礼仪之邦,要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三、乡村儒学,在明明德

要有适合农村文明建设的儒家伦理、中华美德德目——孝、礼、勤、诚、耻。

孝乃德之本——光于前,裕于后,家风育民风,家固则邦宁。

礼之用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勤俭治家—勤劳致富—俭以养廉。

诚实守信——有人缘,有人脉,路路通,事事成。

有耻且格——做人从知耻开始——无耻,则无恶不作,无所不为。

这五德是乡村儒学的魂,是在乡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与魂。

在乡村逐步形成以行“五德”为荣,违背“五德”则耻的良好民风,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道德兴衰,我的责任

文化道德建设,要人人动手,代代受益。

当然,勿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要扎扎实实,长久坚持,用五十年的时间建设道德山东。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让中华美德“一代一代传下去”。

建议:

1.号召、提倡、支持山东的专家学者,尤其是人文学者抽出时间,定向或定点去乡村或社区“儒学讲堂”,亲身“传道”,主动吸取民间的精神文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2.文化与道德兴衰,教育有责。全省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成为当地儒家文明传播与普及的“辐射源”,引导师生在与家乡民众文化道德建设互动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推动学生道德成长。小学“五德”教育与乡村儒学双向互动,意义长远。

3.乡村儒学,要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体”,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建议山东开创春季“孟诞”中华母亲节,秋季“孔诞”中华教师节。这是“孝亲”、“尊师”全民齐参与、年年进行的道德建设新载体,这是一种“儒魂附体”的尝试。

4.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道德文明建设志愿者大军。其中最最重要的是退休的中小学教师、校长,让这个50~60岁的资源“富矿”发挥光和热。他们的学识学养,他们与民间的天然姻缘,若能组织好、发挥好,其力量巨大。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我们要寄希望孙子那一代,父辈要示范,祖辈要尽“老人言”,积极参与,帮助新一代从精神上富裕起来!

5.尼山圣源书院最初的宗旨,是在泗水建设“儒学示范之乡”。去年开始的“乡村儒学讲堂”就是要落实这个心愿。这是书院一项常规的社会功能,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实践证明,这种民办公助的书院,推进乡村儒学具有比正规大学更加机动灵活的优势。至少它不需要成为教育部的“规定动作”。

发挥书院学术资源的优势,要建成研究“民间儒学”的重镇;成为“志愿者”和“讲师”的培训基地;成为传播、推广“乡村儒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辐射源。

(本文系山东省文化厅《光明日报》国学版尼山圣源书院联合举办乡村儒学与乡村文明建设研讨会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