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
一
中国山东省有一座尼山,是孔子诞生的圣地,这里有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和“家庙”。美国夏威夷大学安乐哲教授说,它是中国的、东方的“耶路撒冷”;大家都知道山东有曲阜,那是圣城,距离尼山只有25公里。大家从史书上得知山东有洙泗,泗水流域,乃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故称圣源,在泗水县城里有子路故里,建有“仲子庙”,离尼山不到10公里。这就是当今诞生尼山圣源书院的历史与地理之渊源。
在孔子身后1600余年,宋元两代在此创建了“尼山书院”。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钦定“大明尼山书院”,主要是祭祀功能。“文革”之后已破烂不堪。在孔诞2559年的2008年,一批有儒家情怀和担当精神的海内外学者共同发起,在这里挂牌成立了“尼山圣源书院”,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晶。它的宗旨、体制、功能和运作模式,都力求弘扬中国古代书院的治学精神和办学模式,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尼山脚下、洙泗之滨,是办教育、建书院,继绝学、开太平,建设国学教育的辐射源,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让中华文化再次走向世界的最佳圣地。
二
书院成立以来,坚持“民办公助,书院所有,自主运作,世代传承”的办学体制;本着“用儒家思想,办儒学事业”的精神;循着“当地政府支持,社会贤达赞助,学者群体办学”的路径;立足尼山,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联络国内外学者,继承和发展中国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通过尼山论道、尼山会讲、尼山师训、尼山杏坛、尼山论坛、尼山体验、乡村儒学等载体,探索儒学的当代使命及其发展路径,为儒学在海内外的广泛传播,为培育儒学人才与教师,为儒学的学术交流与创新,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尼山论道——建设儒学研究的新重镇
7年来,尼山圣源书院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北京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台湾高雄孔孟学会等单位合作举办十次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300余位海内外学者出席。围绕中华文化的复兴,对儒学的当代发展与担当,对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智慧的吸收与发扬等开展了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已经进行的学术研讨活动有:
1.2008年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
2.2009年金融危机及其文化启示:从东西文化比较看儒家思想的意义。
3.2010年尼山论道——儒学的继承与创新。
4.2010年百年儒学与东方文明复兴。
5.2011年钱穆与新亚——当代书院建设。
6.2012年第一届尼山新儒学论坛——探索儒学创新之路。
7.2013年海峡两岸儒学精神与企业经营。
8.2013年儒学与全球伦理。
9.2014年新仁学与儒学创新。
10.2015年儒学与政治。
(二)尼山会讲——培养高端人才的流动站
书院与海内外有关大学合作,探讨培养国学人才的新模式,主动提供优势资源互补的平台,成为跨校合作、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的流动站。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以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地区的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中国社科院等先后举办五届书院会讲,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的200余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各位博士生导师带着学生云集于此,轮番登台,讲解自己最新研究成果与思考,引发参与师生的思考与论辩,激发新思维,形成新观点,“教学相长”,提高了教育实效。这是古代书院“以人物为中心”,出成果、出人才的优良传统。目前已经开展的会讲有:
1.2009年东西方文化比较新视野——安乐哲师生论道。
2.2011年何谓中华心。
3.2011年海峡两岸四地中华文化博士论坛。
4.2012年海内外博士生论坛。
5.2013年明清时期的儒学与道教。
6.2014年海峡两岸学者经典教育与人文素养会讲。
(三)尼山杏坛——面向当地的国学大讲堂
1.书院与泗水县合作,2008-2009年为全县100余名干部教师举办了为期一年多的“国学班”。十几位著名学者“下乡讲国学”。2014年在县城举办了干部“儒家经典读书会”和广场群众“国学大讲堂”,每个周末开讲,效果良好,深受欢迎。
2.书院秘书长中国社科院赵法生教授等学者从2012年冬开始,试点乡村儒学建设,为书院所在地,泗水县圣水峪乡跃北东野村等附近3个村庄开设“乡村儒学讲堂”,每月两讲,为当地乡亲讲授敬老孝亲,修身齐家等儒家思想,深受欢迎。至今已在圣水峪乡建立起7个“讲堂”,有30个村庄的近20000人次听讲,对于延续儒家伦理思想的根脉,创建儒学示范之乡,建设农村新文明进行了有益的试验。目前,这项实验的初步成果已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全省推广。
3.书院作为山东省济宁市县处级干部“德政建设”培训基地,由书院协助聘请学者讲课,已先后举办两期,培训了100余位学员。
(四)尼山师训——培训国学师资的新基地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原因,现任大中小学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儒家经典的培训,这已经成为当今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中华文化的主要瓶颈。上千万中小学教师补上这一课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需要时间的教育工程,急需各方参与共同筑成。因此,培训国学师资,就称为当代书院的一项特殊的历史使命。
1.举办“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
2009年以来,国际儒学联合会、尼山圣源书院为了借助台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课程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师资源,与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合作,举办“海峡两岸读《论语》教《论语》师资研修班”,已连续七年举办七届。与广东、北京、西安、湖北、天津、黑龙江等省市的单位与学校联合举办,为10余个省市培训了4000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为儒家经典进学校,提升国学教育的水平与质量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本项研修培训的内容设计不断完善,讲授的专家队伍逐步相对稳定与扩大。以学习和研修《论语》为中心,以初步读懂、悟道、修炼为基础,以借鉴台湾教授《论语》的智慧与经验为参照,以“先学先行”单位、个人,学习体悟与教育实践经验为启迪,这种“三结合”的培训模式已现雏型。它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求知与悟道,学习与应用的结合与统一,深受学员认同,收效明显。
任课的专家队伍主要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尼山圣源书院的专家、台湾孔孟学会委派来的教师构成。大家利用个人假期半公益性地服务。他们的学识、学养、学风,就是站在学员面前一本本“活的教科书”,充分展现了“用儒家的精神,传播儒家经典”的师德风范。
连续七年的全公益和半公益培训了4000余位国学师资,但是,与数十万所中小学的需求相比还杯水车薪。尽管是民间学术团体、书院,与热衷国学教育的学校和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平等、自愿、非盈利性的合作成效不错,已经成为一个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培训项目。但这种“体制内外”合作培训国学师资的模式,似乎应有更高、更广泛的合作。我们深信,这4000颗传播国学的星火,正在全国各地点燃千千万万新一代国人文化生命之火,终有一天,当这一代中国人支撑起中国这片天地,中华文化的伟大光辉,必将在海内外闪烁燎原。
2.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合办“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
2012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决定以尼山为基地,与尼山圣源书院合作举办“国学经典教育专题研修班”。在该中心主任、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于建福教授主持下,面向全国培训,推动国学教育的校长和骨干教师。已经先后举办17期,有2000余位学员结业。与孔孟之乡济宁市教育局合作,为3000所学校,每所学校培训1名国学导师。今年的孔子诞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此正式挂牌“尼山国学师资培训基地”,成为面向全国第一个“国培”国学师资基地。
3.举办“国际尼山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
2011年,书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在书院举办“国际尼山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学员以美国大学老师为主,部分中国大学老师、博士生,请安乐哲、罗思文、田辰山等当代比较哲学的著名学者,用英语讲解“四书”“老子”等文化经典,每期一个月,已举办4年,为海内外培训了近100位“儒学使者”。旨在探索用西方能够理解的话语体系讲述中华文化,推动跨文化的传播与融通。
2013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将此培训项目列为“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专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帮助更多的海内外学员学习体验儒家文化。
4.举办“东南亚团体儒学学员·尼山圣源书院学习团”
2014-2015年,国际儒学联合会、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印度尼西亚巴淡经典导读促进会、尼山圣源书院,共同举办了两届“东南亚团体儒学学员·尼山圣源书院学习团”。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各地近80位在民间长期传播儒学的人士,在儒学专家辅导下学习了儒学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拜谒了尼山“夫子洞”和孔子家庙,到曲阜拜谒了孔庙、孔府、孔林等圣地。每位学员都以虔诚与敬畏的神情,学习儒典,崇拜孔圣,书写心得,满载而归。这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组团来内地系统学习研修儒学,历史上是第一次,意义深远。
(五)尼山论坛——不同文明对话的新道场
1.南有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北有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将“论坛”的永久会址设在尼山圣源书院。2010年9月,2012年5月,2014年5月,已经先后举办三届论坛。在书院开幕,千余位海内外多元文化的学者、各界代表云集于此,开展不同文明的对话,使得和而不同、世界大同的儒家核心价值从尼山传向世界,这是孔子及中华文化在21世纪从尼山出发,再次走向世界的新标志。
这个论坛,为书院的历史担当提供了重要指引,促进了书院的发展。
2.2014年5月22日,韩国人文精神价值财团理事长李龙兑率团访问尼山圣源书院,举行中韩人文交流,并协商“从尼山到陶山”进一步合作事项。
(六)尼山寻根——儒家文化寻根的新平台
1.海内外人士、青少年学生的儒家文化寻根体验基地
近两年已经接待近十批海外孔子学院的学生,香港的中小学学生,国内大学的学生,企业管理人员来书院游学、培训。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已把本院作为有关国家孔子学院学生的体验基地。
2.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2009年5月,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副理事长李鍌、秘书长张植珊一行访问书院。
2012年春、冬,孔子第79代嫡长孙衍圣公、奉祀官孔垂长先生一行,先后两次考察书院。
2012年4月,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为书院报告厅亲题“明德堂”匾额。
2012年5月23日,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先生来院,为海内外博士生论坛演讲,并为书院题字留念。
2014年8月,佛光大学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尼山圣源书院,与书院学者共话如何将书院精神引入大学教育。
书院成立至今先后有近百位台湾的学者、企业家、政界人士络绎来访。
3.高等学校文化研修基地
2013年6月、2014年8月,深圳大学文学院先后两次组织师生到尼山圣源书院访学。
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深圳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等十余所大学、单位将书院作为学生培养基地。
总之,六年来通过以上各种办学形式,书院为300余位海内外学者提供了论道的平台;为来自海内外近20所大学的200余位硕士、博士生提供了接受会讲的机会;与相关单位合作,为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6000余位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提供了儒家经典的培训;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会址,前三届的开幕式与部分论坛,就有来自近30个国家、近1000位学者、名流光顾书院,留下足迹;为来自海内外的10余批,200余位大中小学学生提供了朝圣、体验、游学的服务;为当地泗水县200余位干部教师开设了“国学大讲堂”,进行了系统的国学培训;协助当地济宁市“德政建设”,培训了100位县处级领导干部、近3000余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为书院附近圣水峪乡的农村开设“乡村儒学大讲堂”,听讲的乡亲已有20000余人次;另有接待海内外各界朋友来访与交流100余次。这些办学活动,为书院的立足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尼山圣源书院能有今日的气象与发展,绝非偶然,它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
1.天时
1901年,清政府下令全国的书院一律改为学堂。延续千年的中国书院教育开始被外来的教育制度所取代,开启了学校教育“去中国化”的历史新篇章。百年之后,在中国大地上,各式各样的书院再次萌生,这究竟是一种“倒退”,还是中国教育的再次复兴?
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代表中国人选择了“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背后,是一种文化选择。中华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中国未来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于是,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论证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兴邦的新战略。
2013年,习近平主席到曲阜孔子研究院考察,2014年“924”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中华文化、历史、美德、价值观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尼山圣源书院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活力。
这二十余年中华文化回归与再兴的历史,就是尼山圣源书院以及众多书院在全国各地破土萌生的天时。
2.地利
20世纪末,随着孔子被“平反”,曲阜又成为世人朝圣之地,尼山也逐渐由人气寥寥,残垣断壁、满目荒凉的景象开始改观。进入21世纪,尼山圣源书院的创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开幕,连接日东高速公路与尼山的“圣源大道”修通,再次启动了这里的文化资源,尼山——东方的“耶鲁撒冷”或“麦迦”,来朝圣者日益增多。尼山圣源书院已然成为一个“活态”的继绝学、开太平,当代儒者弘道明德的新道场。
泗水县,洙泗圣源,地处圣地尼山之麓,条件得天独厚,有了“中国泉乡,圣源泗水”的新定位,找到了未来发展和走向世界的文化新支点。一个财政收入并不丰裕的泗水县,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决定从书院体制、建设用地、资金经费投入到人力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正是位居这块世界独有的风水宝地,尼山圣源书院才能够得到海内外各界的关注与认同;正是有了泗水县领导和60万父老乡亲的支持,尼山圣源书院才得以落地生根。
3.人和
书院的领导班子“要找准人,这是人和。人和做到了,可在一定意义上改变天时和地利。书院这个班子,要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目标”。从书院院长牟钟鉴教授,到所有领导集体成员,以至办事机构的人员都以“用儒家精神,办儒学事业”的思想为指引,将为孔子与儒学能够做些事看作自己的责任与追求,对于历史赐给我们得以实现这种追求的机会百倍珍惜。七年多来,书院领导集体,没有职务高低,只有师友情谊;没有名利计较,只有尽职奉献;没有摩擦消耗,只有配合默契;没有议而不决,只有说干就干。所有任职人员都是义工,是“背着干粮为孔子打工”,这是一个不发工资的书院。可以说,“人和”既是书院组织模式的一种追求,更是书院创建与发展的“动力之源”。
办好书院,需要联络与凝聚各方人士、团体、机构的力量,大家一起干。办书院的初衷,就是团结海内外儒学同仁,弘扬儒学,要“君子群而不党”,这种“人和”思想与实践,使尼山圣源书院得到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台湾中华孔孟学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孔子研究院、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等海内外高等学校、学术团体、众多海内外学者和社会贤达的的认同与支持,为书院的创建与发展,开拓出广阔的空间,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我们,欢迎诸位同道,儒学信奉者,积极学习儒学的青少年,来尼山圣地、曲阜圣城、泗水圣源,共同朝圣悟道,洗涤心灵,分享儒风。尼山圣源书院,将为您竭诚服务。
(本文系2015年台北市国立政治大学海峡两岸儒学高峰论坛发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