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

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届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学校还分别以《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行动研究》和《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两个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重要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基本渠道,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责任教育是道德的首要目标。

长春市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下的责任教育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并首次把“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正式提出,开展责任教育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成为有责任的公民,就是要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就是历史的必然,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目前我国责任教育的研究现状

201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首届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会上,总课题组作了课题主旨报告,责任教育领域的专家作了学术报告,全国各地开展“责任教育”研究的学校进行了经验交流,并观摩了北京中小学开展“责任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果;2012年7月,在长春市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上,展示了吉林省实验区及所属实验校开展责任教育研究的先进经验。2015年11月,在广西召开了全国第三届责任教育论坛,为“十三五”开展责任教育研究指明了方向和借鉴之处。

3.我校责任教育发展的历程

宽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多年的积淀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孕育了“勤劳、朴实、负责、严谨”的学校文化精神。为了把这种文化精神更好地传承下来,发扬光大。“十二五”期间,在宽城教育“均衡化、内涵型、跨越式、可持续”的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学校从加强内涵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做负责任的教育”的概念,通过全校师生的反复讨论和教代会通过,确立了“倡导负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通过参加三届全国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使我们近距离获取了有关“责任教育”的最高端、最前沿的信息,更深入地理解了“责任教育”的内涵,使我们开展“责任教育”的决心更加坚定。学校还分别以《小学生责任感养成教育模式行动研究》和《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两个课题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重要载体,以社会实践为基本渠道,不断思考、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二)概念界定

责任:是指分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根据自身社会角色属性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

责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并形成应有的优良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教育。具体地说,在中小学开展责任教育即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对身心、学习、工作和理想具有高度负责精神的人,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能够尽职尽责的人。

责任教育特色建设:就是以“责任教育”理念为引领,通过构建学校责任管理模式、特色课程、特色文化体系为策略的研究,寻求教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最终形成学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责任教育办学特色品牌。

(三)研究目的

1.开展责任教育是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首要目标

责任教育是道德的首要目标。学校的责任教育就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培养和发展学生责任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过程,包括与责任相关的理论知识、责任规范和道德责任实践的引导,因此增强和发展学生的责任感与责任能力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所在。

责任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道德的源泉,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品质。所谓责任感就是敢于负责。对学生而言,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不仅对现在负责,也要对将来负责。对教师而言,要对学生终身负责,对其全面发展负责,以负责的精神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学校而言,就是使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具备社会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人,能够成人成材,最终走向成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主题,我们力求通过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在校学生通过几年的教育,贯彻“合格加特长,成人成材”的办学理念,进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2.开展责任教育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通过营造责任教育文化氛围,开展责任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形成责任意识,体验责任情感,掌握责任技能,养成责任行为,培养明礼知责,依责自律,善于学习,敢于担当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3.开展责任教育是实现我校办学特色及办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施责任教育实践与研究,将责任教育理念体现到学校管理、课程、德育、培训、教学、校园文化等工作中,从而实现“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社会认可、家长满意、师生幸福、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实施策略

基于对责任教育的理解,以及我校多年开展责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在“十二五”期间,我校从五个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活动。

(一)构建“三全”管理实施模式,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

教师是实施责任教育的主力军,要实现“用教师的责任感来培育学生的责任感”,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至关重要。我们以项目课题《学校岗位责任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托,构建起“三全”责任管理模式。“三全”即“全方位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该机制的建立就是把责任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管理中,用“责任”来支撑管理,促进管理,规范管理,努力构建全面的、统一的、无缝隙的学校管理体系。

1.实施全面管理,构建责任管理模式框架

首先,根据人员职务的分工,自上而下建立三级管理框架。一级管理,是校长室、党支部对学校各处室、各功能教室及负责人的管理;二级管理,学校各部室根据具体负责的工作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管理;三级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班级干部和普通学生的管理。

其次,根据人员所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具体的岗位责任和工作标准。从各部室到各位教师都要完成自身工作方面的职责、任务,每位学生要完成五育方面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基本形成了由大管理框架。小岗位责任构成的责任管理模式,做到了以责任来推动学校的全面管理。

2.实施全员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依据“以责育责,用教师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责任教育目标,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就尤为重要。全员管理就是将学校管理流程和个人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明确每个教师具体的工作职责、任务标准、考核标准、奖惩办法等,形成环环相扣、责任明晰的执行责任体系,使每位教师清晰地知晓自己的岗位职责,肩负的责任,以便按责任履职。

3.实施全程管理,保障责任管理的实施

要保障责任管理的全面实施,必须形成常规、常态的管理,并保证各项工作自始至终的管理。为此,学校以考核为手段,成立由党支部和校长室牵头的岗位职责考评小组,制定出各项责任考核标准、奖惩办法,按照分层、分级考核的办法,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考核结果和评优选先挂钩。

4.制定岗位责任管理制度

学校遵循“人本性、校本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分层分岗制定——主管部门审查——返回进行修改——编制制度手册的程序完成岗位责任制度的制定。

(二)构建“双层次、互动式”教师研培模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培训和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校情、师情,构建起了“双层次、互动式”教师研培实施模式。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培训和学习。辅以培训后的分层次、多形式的互动式交流、研讨。

1.注重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为了使课题实验和研究得到理论的实践示范。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式的培训形式,创造十余次培训机会,并且注重培训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先后选派多个课题组到北京玉泉小学、南宁仙葫学校、抚顺育才小学、盘锦大洼实验小学、锦州福伦小学,丹东凤城六中等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到市内东师附小、二附小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研讨展示活动;课题的管理人员到长春市南关区树勋小学、回族小学学习责任教育管理经验等。同时还利用区域内的优质资源,到天津路小学、实验小学、朝鲜族小学、四十七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达十余次,教师们开阔了视野,也获得了高层次的引领。

2.注重培训的传递和研讨

派出学习的人员利用学校“责任教育校园大讲堂”“责任教育教师小课堂”两个平台。利用大讲堂培训,或面向全体教师,或面向学年组进行汇报,多达十余场。利用小课堂研讨,培训后学校适时召开研讨会和交流会。团队间或教师间相互交流、畅谈体会,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让“责任和使命”深深根植在教师们的心中,激发教师成长的原动力,塑造教师负责任的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构建“两册、五星、三活动,三位一体”责任德育实施模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德育活动,从“我成长我负责共创和谐新校园”,到“让红领巾飘起来,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新主题。以责任教育的“六点六会”为根本,以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拓宽社会实践渠道等方面开展责任教育活动,构建“两册、五星、三活动,三位一体”责任德育实践模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推行以“评价手册”为载体,创新学生评价形式

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我们以“责任教育”为依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几年来,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研制了二实验小学学生责任教育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两册四级四评”学生责任教育评价模式。“两册”:即“学生激励性评价导行手册”和“学生成长档案册”;“四级”即四级评价等次;“四评”即四种评价形式。我们对学生责任素质评价的不断探索和改革,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了学生人人有责任、人人讲责任、人人守责任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2.开展以“星级班级”为目标,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在对班级进行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面,主要是以班级纪律、卫生考核工作为主要形式,将学生养成教育与学校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订《“星级班级”评比活动实施方案》和《评比细则》,旨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星五评“星级班级”评价模式,其评比内容是将原有的“红旗班级”评分细则分为5项内容,分别是:纪律、卫生、礼仪、路队、两操。评比步骤具体操作是每周由大队部成员和值周同学根据《“星级班级”评比细则》对以上5项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期末按总评栏累计,年段评比,获得五星的班级为品牌班,获得四星的班级为示范班,在总结表彰会上颁发奖状。

这些措施有效地规范了学生常规行为,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风,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以社会实践为有效载体,引导学生在社会中践行责任

课堂之外,我们又为学生们搭建社会实践的直通车,开通了“绿蓝红”三色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开展以“蓝色公民行动、绿色国防体验、红色精神教育”为目标的德育特色活动,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以“绿色”为标志,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

我校于1992年成立了“橄榄绿少年军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教育和国防教育。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65316部队参观、体验、锻炼,感受来自军营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我们与共建部队开展的“走进绿色军营体验军营生活弘扬革命精神”活动,学生们与战士近距离接触,通过参观战士营房、学习体验叠军被、观看战士训练科目的表演,参观46师辉煌的发展历程展览等体验方式,让学生更真实更近距离地感受军营文化、体验军营生活、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情怀。

我们把部队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在纪念九一八“牢记历史 强大自己”主题升旗暨欢迎英模部队方队官兵凯旋仪式中,65316部队警调连10名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平型关大捷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的士官,为全校师生进行了飒爽英姿的队列展示,之后,10名士官又走进班级,向少先队员们讲述了相关的历史故事,让他们从小树立起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意识,教育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2)以“蓝色”为标志,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学校借助区教育局的社会实践直通车阵地,积极开辟社会实践场所。其中长春市心语志愿者协会、长春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站前街道社区、肯德基店等一些社会资源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我们通过“蓝色公民行动”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将学校教育从教室延伸到社会,以体验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磨砺个人意志、完善完美性格、培育公民意识。

(3)以“红色”为标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学校深入持久地开展了红色精神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我们以长春胜利公园方华烈士纪念碑和伪满皇宫——东北沦陷馆为教育基地,以关工委常务五老为校外辅导员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

(四)构建“2+3”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模式,深化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是推进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挖掘校内资源,积极进行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2+3”的责任教育校本课程框架。“2”就是对实施责任教育的两个基本途径——教学和活动,进行统一理念,统筹安排;“3”就是选择语文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两个学科课程和少先队活动一个活动课程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进行同步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实施,通过挖掘、梳理责任教育渗透点,以课堂教学和活动的形式实施渗透。

1.责任教育语文学科校本课程

学校遵循“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原则,以蕴含丰富责任教育内容的语文学科课程为载体,依据责任教育目标,依托长春版语文教材,分年段挖掘、归纳、总结责任教育渗透点,形成分年级《责任教育渗透点一览表》。同时,根据所选择的课文及其渗透点进行案例设计,现在已完成长春版教材各年级上、下册的《语文学科责任教育渗透案例集》。并通过多轮、多层次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研讨检验实施的效果。

2.责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责任教育办学理念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把小学生责任感培养作为课程开发的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大单元学习的形式组织课程实施。围绕责任教育六大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分别对3—6年级进行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制定了达成目标、设计并绘制了主题学习题材网络图。

课题组每个学期都开展研讨活动,邀请进修学校领导和教研员参会,并邀请东师附小校长助理刘新生参与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点评和专题培训。

3.责任教育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

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的有效载体。我校《少先队活动课程》依据责任教育的办学特色,围绕“让红领巾飘起来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为主题,针对学校责任教育中提出的六大责任教育目标,初步形成六大教育板块。以节日、纪念日为主线,结合其特有的教育意义,从中挑选出28个符合教育内容、目标的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取其精华形成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少先队活动课程注重常规课堂和展示活动相结合,每周安排4课时的课堂教学,每月一次动态展示。相继组织了20项节日主题活动。少先队责任教育活动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一年多的时间,在学习、感知、体验中,培养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真正做到了让责任教育走进课堂、走进学生。

(五)构建“双渠道,全方位”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模式,促进学校责任教育特色的形成

我们以项目课题《学校责任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为依托,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方面,双管齐下,共同构建起责任教育特色文化模式。

我们充分发掘学校的校园文化基础,以实际的经验积累为出发点,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积淀,全方位的打造有文化、有主题、有内涵、有特色、有实践方法的“责任教育”校园文化品牌。

精神文化建设: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校园文化策划文案和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包括以“红领巾”为标志的责任文化象征符号,“让红领巾飘起来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文化理念语,设计了校徽、形象大使,修改校歌,形成了“铭记责任知行合一”的校训,“崇德、尚美、务实、创新”的宽城二实验小学学校精神,“品德高尚、乐为人师、勤于钻研、传授真知、尊重家长、沟通有方、爱护学生、责任至上”的教师风范,“勤锻炼健身心、善学习有方法、讲礼仪会交流、乐读书增智慧、勇实践敢创新、有梦想能尽责”的学生品质。

物质文化建设: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的要求,围绕“责任教育”对校园建筑设施、人文景观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橱窗、书画报、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图书室,处处宣传责任意识,充分利用班会、队会、校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各种场合宣传责任意识,创造校园的“责任”氛围,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形成大教育环境。

三、课题研究成果与成效

在进行责任教育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成果,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一)科学构建小学责任教育体系

学校主导课题本着立足“责任教育”理念,遵循符合学校校情,适合学校特点的原则,构建小学责任教育体系。

构建小学责任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验就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责任教育的规律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以小学六个年级为六个子体系。每个子体系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6个维度为横坐标,以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等6个基本要素为纵坐标,纵横贯通,依序衔接,内外联系,构建成一个整体的小学责任教育实施体系。这是我们历时一年构建起的6个年级的子体系。(下表为责任教育体系一览表)可以说责任教育体系的建立为学校实施责任教育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便于学校教育的有效落实。

责任教育体系一览表(一年级)

责任教育体系一览表(二年级)

(二)深入探索校本责任教育实施模式

我们选择探索实施责任教育的途径,作为构建我校责任教育实施模式的最有效的渠道。责任教育途径,是责任教育六要素之一,是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责任教育目标,落实责任教育内容、责任教育方法、责任教育过程的承载体。责任教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在整个责任教育体系中,责任教育途径是最实的。基于此,学校课题组历时3年的探索和总结,经过分析调研、深入探索、补充完善、总结提炼四个阶段,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确定了“管理”“德育”“研培”“课程”“文化”等五个实施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并以“管理”为龙头,以“德育”为主干,以“课程”和“研培”为两翼,以“文化”为支撑,构建起校本责任教育实践模式,推进责任教育的实施。

责任教育校本课程框架设计

(三)促进了教师和家长责任感的形成

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决定了学生成长在什么样的环境氛围中,因此,我们通过与学校整体工作进行融合开展了大量的教师责任心教育及家长责任心学校工作。从教师层面,考虑到了不同的群体,全员的心理辅导,部分的心理工作坊,个体的心理辅导。并将其与教师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综合实践课相融合,将家长责任教育活动与学校家长会相融合。在完全不干扰学校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开展好相关工作。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学校开展的责任教育系列校园大讲堂和教师小课堂活动受到了教师极大的欢迎,很多教师把每周这一天的培训当成是最期盼的一天。有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参加了我校的责任教育大讲堂活动,不仅更深层次地了解学校责任教育理念的内涵,也能够随时了解学校外埠和校内开展责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概况,对学校和本职工作更有信心了,也更愿意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责任教育活动。”

经过几年责任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和家长们已经基本形成了“言传身教我的责任”“教书育人我的责任”“以校为家我的责任”“学校兴亡我的责任”的责任教育理想追求,并转化为“人人担负责任,人人宣讲责任,人人遵守责任,人人参与谋划、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参与建设”的自觉行为。

(四)促进了学生责任感的形成

在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第一,学会了自理、自我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教育使学生渐渐地明白,上学迟到、作业没完成、忘记带东西、不守纪律等,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二,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如学生的学习更主动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因此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兴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激发,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第三,爱护环境的意识得到增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不少学生身体力行,更加关注环境,自觉维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四,知道了尊重父母、关心父母,如知道心疼父母的孩子多了,他们主动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反映孩子更加懂事,更懂礼貌了。

第五,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学生增多了。实施责任教育之后,有家长反映,孩子看到地上的垃圾袋,赶快跑过去捡起来。当妈妈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时,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是我的责任!”

(五)增强校外辐射示范,强化成果的社会影响

2012年7月,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并以《构建责任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题作了学术发言。

2015年5月20日,学校承办了宽城区推进“核心素养发展与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发表会,学校对语文学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小天,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洪波到校参加活动。

2015年5月27日,学校参加了长春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基地校宽城区现场展示活动,并以主导课题《学校责任教育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对学校多年来开展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展示。

2015年6月18日,学校代表宽城区面向高新、经开、宽城三个区域的市级科研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

2015年11月25日至27日,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责任教育论坛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以《构建校本责任教育实施模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为题作了大会交流。

2015年11月,团省委陈凌云教授,长春市总辅导员张露巍老师对我校设计和开发的“少先队责任教育课程”进行了调研和考核。

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学校“校本责任教育实施模式”的构建,全校师生基本形成了责任教育理想追求,并转化为师生自觉行为。既增强了师生的责任心、责任感和责任意识,也引领了学校工作的严谨、科学、创新、跨越发展,基本形成了责任教育特色。我们将按照既定方向和目标,调整思路和策略,为促进责任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早日实现责任教育特色学校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执笔人:孔黎明)

课题负责人:肖 捷

课题组成员:孔黎明 马 勇 李 静 袁 珂

      高 岩 刘 杨 曲永亮 刘 立

      梁雪艳 吴琳琳 崔 璨 赵丽娟

      郑 宁 张 红 张 敏 李 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