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课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有四要素

阅读课课程意识的基本构成有四要素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标准意识促使教师自觉思考阅读课程实施的前提性问题:如何根据课程的总目标来科学地制定阅读课程教学目标?过程意识还内在地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功能的发挥不要追求最大化,而应追求最优化。阅读课课程意识对于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图书馆,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这是实现阅读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一)目标意识

教师有无目标意识的标志在于其是否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并是否对此加以审视与反思。课程标准意识促使教师自觉思考阅读课程实施的前提性问题:如何根据课程的总目标来科学地制定阅读课程教学目标?课堂上要实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理和可行吗?如果预设的三维目标本身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或者合理的三维目标却无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达成,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称作有效的阅读,而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教学。

(二)资源意识

鲜明的课程意识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一是能够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利用图书室、阅览室,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二是利用与开发多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的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

(三)过程意识

过程意识促使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选择课程内容、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景等课堂教学行为时,能自觉地考察这些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知识生成、情感培养、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过程意识还内在地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功能的发挥不要追求最大化,而应追求最优化。

(四)评价意识

评价意识驱使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来敏感地关注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评价意识还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要注重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个性化评价等具有教学和发展性功能的评价。

阅读课课程意识对于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评课,还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图书馆,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最后,对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阅读课程价值与课堂实效的前提与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