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你心理上准备好了吗?
□核聚
我考的是北大理工类专业。第一次考研失败了,惨败。第二次考研,专业课第一,英语第一,总分第一。
我常常会想,为什么有些人考研能成功,有些人考研却失败了?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很难想通。即便亲身经历的这次惨败和成功,我却是几年之后才想明白成败的原因。
下面直接说忠告、教训,供你参考。
利弗莫尔,这位曾经近乎做空美国的华尔街投机之王说过:
「在所有游戏中,唯一真正需要在行动前做好准备的恰恰是准备本身。有些人在用他一半的财产冒险时,用来准备的时间还没有买一辆平价汽车考虑的时间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99)。
要知道利弗莫尔所说的这句话,是经历过破产的惨痛教训总结出来的。
在所有的准备中,心理上的准备最重要。
一、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
90% 的人在考研道路上,左摇右摆,犹豫不决。时而热情满满,时而懈怠如烂泥。因此,考不上的人大多是三心二意的。
决心是做任何事情最难的部分。
决心不是空洞的,不是靠打鸡血能打出来的。
决心来自一个明确、具体的理由。
记住是一个理由,唯一的理由,不是许多理由。
对于重要的事情,做或者不做,一个有力的理由已经足够。
理由多了,只是意味着你完全没有把握住根本。
学业、事业、爱情,莫不如此。
比如我一兄弟本科北大,硕士保送本校,但高中时期的女友大学却在南方,两人长期分离两地。与许多小说不同,女生后来考上北大硕士了。在一起,就是压倒一切的理由。
我在大学四年糊里糊涂地走过,放纵不羁爱自由追求自己的各种兴趣,大四了才想到很想做研究。于是考研,于是失败。第一次考研失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只有在北大我才能做我想做的研究。认识到这一点,考研的一切,都成了必须,是唯一。不是「或许」「大概」「可能」「试试看」,而是唯一,是必须。
如果唯一了,事情就简单多了。否则,就要面对大脑中理不清的各种混乱。
巴菲特要申请哈佛,是因为他要结识精英。被哈佛拒掉之后,他申请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功了。他的目标是师从投资大师格雷厄姆。无论是哪一种,他的理由都足够清晰。
产生决心的理由,跟崇高无关。即便一个人仅仅是为了面子而决心做一件事,都是令人尊敬的。因为,尊严是人性的刚需,且永远不变。
当然,我并非建议你一定考研,有想法有魄力的人,无处不辉煌。号称亚洲电子大帝的孙正义在加州伯克利本科毕业之后立即返回日本,连毕业证都不拿,更何况读研。那是因为他有清晰的目标:成为日本第一的企业家。
我有个读研的兄弟非常后悔,因为他考上北航本校研究生之后才发现读研并不是自己的必需。当然,网上随便搜一搜,会找到许多读研后悔人的故事。所以,无论是否考研,要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
如果有,那么如果你成功了,说明你学习能力超强,失败了,也纯属正常。
如果没有,也可以走上考研之路,就当是人生的一段旅程。无论成败,都是经历,但一定记得汲取教训。
要知道,你的教训不是用时间换来的,而是用生命。
要知道,任何人汲取自己生命中的教训都绝不是容易的事情。
要知道,许多人即便后悔无数次直到老去,却仍然没有学会汲取教训。
考研之所以比高考更难是因为,高考对于绝大多数人没有选择,方向是明确的。考研是在各种可能性下面做出的选择,或者考,或者不考,而且有退路。所以容易动摇。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压倒一切的考研理由,那么你已经抛却了 90% 的对手。赢得了 90% 左摇右摆中浪费的精力。
记得利弗莫尔这段话:
「在我分析研究了自己做交易的结症之后,我懂得了自己需要做的不是去研读股市的行情走势,而是先要读懂自己。一番深刻的自我剖析之后,我终于得出结论,如果我不摆脱自己的忧心忡忡,就无法做出任何有意义的事情」(《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45)。
人生中的许多时刻,你想兼顾,却只是作茧自缚。
给自己一个压倒一切的理由。
冲破一个缺口,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二、知己知彼
那天,一群朋友在一起,有人在黑板上出一道挺难的微积分题目,其他人都在埋头演算,有的人在黑板上写写画画面对挑战。我有一个师弟,站在远处盯着这道题目嘴唇微动,然后报了个答案。其他人笔算验证他的答案是对的。
我还有个师弟,考研那几天刚好感冒,到数学那科,头疼流鼻涕。他数学考了接近满分,149。
后面我会告诉你,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在此之前,你要明白:
想考一个很牛的学校,很牛的专业,说明你有雄心壮志,但要知道,你面临的是怎样的对手。
除了给自己一个压倒性的理由之外,你还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记住,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要不断问自己,「你究竟在干什么?」
你可以不断得到可疑的答案,肯定的答案,你不断有收获,但你永远得不到终极答案。
《点球成金》里有句名言,「我们对自己从事一生的事情之无知程度,是令人震惊的。」
你很快会发现,这句话是何等正确。
三、准备足够的资源
80%的人在资源上出了问题。
要知道,在向每一个人生目标发起冲击的时候,都是一场战争。仅有战术上的重视是不够的,因为许多人在战略上已经输了。
更多的时间,就多一分胜算。
多一些物质资源,就多一分胜算。
利用时间的正确方式是,每一天都有具体目标,有一个 Deadline,有个目标截止时间。如果你不懂得定一天的目标,不懂得如何达成一天的目标,你如何确定能达成考研目标,以及任何其他人生目标。
努力达成一天的目标后,你会睡得香甜。回顾一天,感到愉悦。否则,可能会寝食不安,噩梦连连。
多一些物质资源,最终也是为了赢得时间。如果资金储备不足,你行动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三国演义》里最精彩的大战不是火烧赤壁,不是长坂坡的横枪立马杀退百万兵。最精彩的是定军山之战。赵云和黄忠两元五虎上将奉诸葛亮之命,去烧曹操大军的粮仓。而曹操平生最善于断敌人粮草,最防备的就是被人烧粮劫粮。结果,曹操惨败,刘备自封汉中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否则就是悲剧。
四、不要跟难兄难弟闺蜜好友瞎聊,除非必要
这么说是有科学依据的。TED 有个演讲,题目是「下定决心的目标可别告诉别人」,建议你看看。
心理学测试证明,说出目标会降低你实现目标的行动力。因为你会提前感受到喜悦,所以你真的以为你已经实现了,起码在一段时间里。
人就是这么奇葩的动物,没办法。
关于人生目标,好朋友会鼓励你,一般的朋友会质疑你,还有不睬你的。
质疑、不睬与不屑,都是负能量,你懂得。
鼓励和安慰,有用吗?对于意志不坚的人,这些都令人泄气。这是你一个人的战斗。人生中的许多事都是如此。
如果有亲人,有朋友,不对你加以任何评论和建议,只是用行动默默支持你。那么祝福你,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你的成功,容易找到人分享。
你的失败,没人能抚慰,只能独自品尝。
五、不要看书
许多考研的人,时不时地抱着一本考研故事相关的书在看。每当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在心里摇头。在我看来,处于这种状态,基本上是考不上的。因为他们从根本上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也不知道什么是努力。
如果是我的兄弟在这么干,我会走过去,直接把他的书扔掉。你可能以为我疯了,实际上,我却在救他的命。因为,如此看书等于浪费时间,浪费时间等于浪费生命。改掉他看书的方式就等于救他的命。
高二那年,我弄了一本新的参考书。我班学霸大威(大学时成了兄弟,后来读清华,后来去美国)从我这里把书借走。我当时倍感荣幸,这么牛的人看上我的参考书了,说明我有眼光嘛。很快,当他把书还回来的时候,我愣住了。书里面的题目上都写满了答案,空白处是密密麻麻的标注。对我来说,这本书算是废了。
这个情景我念念不忘。起初第一个想法是,你老兄得学会尊重我啊,这是我的书哎。过了很久,我才明白,我实在应该好好珍藏那本参考书。
许多人看过的书,居然跟新的一样。学习对他们而言,就是翻翻书、看看里面的文字图画。(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书籍保护得特别好,写满标记还是整整齐齐的。)但是,这位老兄不同。到了他手上的资料,终究会呈萎靡不振状,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了。仿佛书中的生命都被他吸走榨干一样。
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还有更绝的。有些人不是读书,而是撕书。把一页书完全融入大脑之后,果断撕下来扔掉。那叫自信,也叫明志。对于这样的人,在撕掉一页书之前必定会不停地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页纸上的东西我都记住了吗?是不是不会再忘记了?是不是完全理解了?」撕书就是逼着自己对这样的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再很久很久以后,我发现,「看书」是个害人的词儿。书是不能看的。绝大多数可以看看的书,是可看可不看的。消磨时间,看着玩儿,看哪一本都一样。
真正重要的书,都是不能看的。因为仅仅是看,不解决问题,甚至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看书会给自己造成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在学习,但实际上却什么都没学到。
重要的书可以画、可以标注、可以写、可以背、可以拆、可以撕、可以讨论、可以辩论、可以复述、可以评论、可以批判,但却不能看。
最后要记住,对于考研来说,看书就是浪费时间。必须动笔!
六、慎选学习方法
许多人都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挂在嘴边,有些人把天道酬勤四字装裱得很漂亮贴在办公室墙壁上,显得很踏实、很勤奋、或者很有文化。而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两个观点是何等的错误,且不知误导了多少人。
想想看,任何你熟悉的事情,劳而无功不是很常见的吗?
所以,你必须慎重对待自己的学习方法。
你要问自己,有没有用学习方法?如果你没有用学习方法,完全凭着自己感觉在学。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学习这件事儿上,你根本没找到门。对于农民,这意味着颗粒无收。对于矿工,这意味着葬身矿井。对于渔民,这意味着葬身大海。对于商人,这意味着倾家荡产。对于政客,这意味着身败名裂,深陷无妄之灾。
如果你在用某种学习方法,那么你要问自己,凭什么认为这个方法有效,而且高明?如果你给不出任何答案。那你依然是糊涂的。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失败。如果你是商人,你会赔钱。如果你是政客,你会被虐。如果你如此考研,你该知道,你毫无胜算。
那么,现在你已知道,你必须运用高明的学习方法。
我们要问,什么是高明的学习方法?
高明的学习方法,是符合规律的,经过高手检验过的学习方法。
比如下面这些。
1. 英语必背 20 篇文章
我走过了很长很长的弯路才发现背诵文章这个提分神技,不但对应试有奇效,而且对切实提升英语能力更加有效。我是理工科,高考的时候,英语在 130 分左右。刚刚已经说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在我所选专业排第一。
准备研究生英语考试的时候,我只熟练地背下来不足 20 篇文章,并且只做了这件事,加上准备过程中做了不足 10 套模拟题。
一句话,学习的本质是基于模仿的反复练习。学,即模仿;习,即是操练。
如此说来,这个英语学习神技并非神技,只是符合学习本质的正常的学习方式而已。
如果这些言语扔不足以让你踏踏实实的行动检验它,那么我再送你一句话。
毕加索和乔布斯不断重复的一句话,「优秀者模仿,伟大者剽窃!」
2. 考研政治
政治可以当作小说看;做题可以当作脑筋急转弯;训练强度再大一些,可以当作阅读理解。总之可以用来当作专业课、英语数学这些内容学习的调剂。
关于政治,我能提出的最好的建议是,把它当作人生思维的练习。很多人以为政治的内容很荒诞,其实他们不知道荒诞的是自己。如果你曾带着逆向思维,严肃地想要驳倒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你会发现很难、很难,甚至做不到。能做到的人,考研政治就不是问题了。那说明他的见识面和思维能力足够强。
建议你读一本小说《天幕红尘》,可以当作考研政治的复习内容看,一天能读完。也许你会对考研政治的许多观点都会有不同以往的深入理解。
3. 专业课下狠功夫
我没有提考研数学。因为我考的数学不是数一、数二、数三那种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很专业的数学。我的专业课考的是统计物理。二者属性一致,我就一起说了。我相信这样的课程,在所有专业里都是最难的。
我的做法是把书里面所有能推导,所有能证明的题目都证明一遍。把 10 年内的真题,至少做五遍。遍数很重要,因为熟能生巧。遍数又不重要,因为目的是熟。熟到看到题目,然后就是写字的时间。如果熟练到这种程度,感冒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的一位学弟 @童哲,福建省物理竞赛全省第一保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参加高考考进去也毫无问题,后来又在物理学院本科考到世界名校巴黎高师(全世界诺奖比例最高的一所大学),回国之后创建了一个网络大学,万门。下面是他写的努力过程。
「可能有人要说类似于我的家庭环境多么利于考上北大。其实根本不是,为了考上北大,我高中前两年做完了 47 本物理竞赛教材!47 本!很多做物理竞赛的人可能会觉得全中国的物理竞赛教材加起来都没有 47 本。不好意思,我就是找到了 47 本!还是在 2004 年之前出版的竞赛教材(我 2004 年参加全国决赛保送)。我觉得努力到一定程度,普通竞赛题看起来就像是十以内的乘除法,当时就是练到这样的感觉。」
你会觉得他说得很狂,故意炫耀?其实不是,本质上是为了刺激读者。可是你看过之后可能越发绝望,47 本,还是物理竞赛教材,我做不到。那你能否从普通教材刷起呢?47 本太多,还是做不到。这些其实都是借口。可以从一本、一个章节、一道题目刷起啊。再牛的人也是人,题目都是一道一道做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他只不过胡思乱想的时间少,提高效率了而已。
有朋友问我:很难的知识、理论、概念,看不懂,怎么办?答案是,纯属正常。上面我提到的那位师弟,没事儿就抄写定义。弄懂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这样。只字不差的定义,加上刷题过程中的理解,二者反复迭代。你会不断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要记得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你只需要不断重复那个过程。
七、把握住任何可以把握的点滴
人获得任何东西,都绝非易事。
看到一个事实,很难。
弄懂一个概念,很难。
理解一个道理,很难。
掌握一本书,很难。
练就一项技能,很难。
赚到一分钱,很难。
赢得一个人的尊重,很难。
维系一份感情,很难。
结识一个朋友,很难。
让我们所爱的人喜悦哪怕一次,都很难。
而相反的过程,却无比的简单。
记得利弗莫尔的这句话:
「一个人很可能把自己轻易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花个精光。」(《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57)
我把利弗莫尔的话改得更彻底:
一个人很可能把自己得到的任何东西都花个精光,无论是轻易得来的还是历经艰辛。
不然我们无法理解,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为何破裂,一个国家何以解体,一个帝国何以轰然倒塌,一个明文何以彻底消失。
我在高中时,由于种种经历发现,真正获得一丁点儿进步是何等的困难。
我用了很长很长时间的艰难思索才发现,学习目的本质是为了进步。为了强调这一点,为了让我记住。我再重复一遍。学习的唯一本质目的是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一切。
因此,凡是不能直接导向学习进步的一切行为都是假的。包括看书、听课、做题、做笔记、讨论,等等。
我从那段经历中获得的收获就是,把握住任何可以把握住的点滴,不做幻想。踏踏实实地行动,这种把握点滴进步能力会与日俱增,终会有排山倒海的力量。否则,一切就都是空中楼阁。
我高一的时候算半个学渣,总分距离学霸相差 150 多分,后来逆袭考入北大。中间经过了长期痛苦的思考,变革了整个的学习方法,以及努力的状态,直至把学习当成了玩耍。
简要描述那个思维过程。从我的经验看,这个思维过程对于一切学习阶段,即便是工作之后的学习都是适用的。
我当时冥思苦想,既然没有明显的进步,距离学霸相差 150 多分,那是什么原因?归结为智商,我不甘心。如果不是智商,那是什么原因?不努力,也不是。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想不清楚。于是,我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好成绩,考好的大学。当然了,简直是废话。谁不想考好成绩,好大学呢。这种愿望的剧烈程度,对于有强烈上进心的人来说近乎是一样的。那么,一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进步。那么,我的一天的进步在哪里,有多少进步呢?我发现,我根本弄不清楚。于是,我发现以往虽然很努力地在学习,但完全是糊里糊涂地在学习。于是,这就是症结。
所以,弄明白自己一天进步了多少,进步在哪里,就是唯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我当天就开始做一个记录本。不是错题本,也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把一天所学的东西,无论是做错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但弄明白了题目,还有一些积累的零散知识点,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晚上清点战果,复习、重做,保证记忆和理解。然后周期性的复习,直到不忘为止。
这个办法的精神就是以超越此前的自己为核心。
这就是伟大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早已告诫过我们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超过别人只能说明你有力量,而力量可能并非来自于你,比如有个特殊的爹。
超越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要超越自己,你必须跟各种不良习惯、人性的弱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不太高明的观点作战!
人生是一场战争,这战争更多的发生在自己的意识空间,发生在内心深处。
人生也是一场游戏,那是战争之间的休憩。
人生又是一场旅行,但你要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那一天。
高中时代我曾孜孜以求中有所悟并贯彻到底的学习方法,后来我称之为自强学习法。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不失当下。大丈夫,以一日论成败。
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我完成了逆袭。以高于录取分数线 60 多分的成绩进入北大,获得新生奖学金。
许多学校都主张学生们做「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做比不做好。但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得要领,流于形式。当然,这些名字也是有问题的。错题、订正,这些不是根本,进步才是根本。而导向进步的又绝不仅仅是错题和错题的订正而已。导向进步的,是你所有的明确进步的汇集,还有它们的有效积累。
从想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步那天开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都会记下来。无论是看参考书,还是问同学,搞明白了,就从头到尾记下来。做错了的题目,无论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知识点、解题方法,搞明白了,从头到尾记下来。新学到一个名言警句,记下来。起初是所有的东西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我称之为进步本。这跟现在流行的「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有本质的差别。
我的进步本是记录我的所有具体进步的本子,包括搞明白了的错题、不会做的题、还有新学到的各种知识,还有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这样,一天下来,一看这个本子,一目了然。记录了多少,就是有多少进步。记录了什么,就是哪里有进步。
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记录下来,不等于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即便记到了本子上也没用。
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本子上面的题拿出来重新做。仅仅是睡觉前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看一遍以为会了,以为掌握了,实际上不一定。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我常常发现,重做的时候,还是有些会做错。所以,在重做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进行重新标记。也会对原有的知识做笔记,进行更多的标注。所以,这绝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理解式的学习。不断迭代,不断深入地学习。
这种方式的学习,一切参考书上的东西,只要是我没有掌握的,都是我模仿、研究的对象。
没过多久,我又想明白了一件事。进步本,不是快速进步的一种方法,而是快速进步的唯一的方法。因为,如果犯过的错误还犯,如果弄明白的题目,下次还错,那么这根本就不是学习。或者,是效率极差的学习。相反,保证出错的不再出错,搞明白了一劳永逸的明白,是学习的底线。于是,我就坚定不移地这么做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类似错误不犯第二次,是多么的难。
就技术而言,这是学习的「独孤九剑」。
方法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会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偶尔还是会陷入此前的论断自己、给自己施加消极暗示的思维程序。但意识到了之后,要立即跳出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念起是病,不续为药。」
第二个阶段,逐渐形成了务实踏实的习惯。就事论事,不论断自己。把握住每个进步点滴,把握住能够把握住的进步,把握住能够把握的成就。胜不骄败不馁,因为没时间操这个心。俯拾即是,都是进步,赶紧像捡金子一样,到处捡吧。踏踏实实,心态越来越沉静,越来越乐观。逐渐不在意跟别人比较,而是不断提升效率和效能。
第三阶段,忘我。这个进步的过程变成了游戏,乐此不疲。到那个时候,我们就解放了。从自己的认知牢笼中彻底解放了出来。而且,一旦理性地认知到了这个思维过程,并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踏上了永无止境的进步之路。
有个朋友问我:数学最崩溃的是一个题以为自己做了那么多遍懂了,也似乎认真地弄懂过,但一个偶然地重做居然发现又不会做,或者答案想不周到。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这种现象实属正常。再多做一遍。最好通过回忆及时发现这样的题目和知识。
即便我屡经沙场,经过多年刻意练习的磨炼,一个重要的知识,如果不写上七八遍,甚至包括给别人讲一遍,都会忘掉的。
记得利弗莫尔那段话:
「如果我们学会反思自己犯的错误,这会比我们分析成功的原因更有益处。但所有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遗忘不够光鲜的历史。当你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后,你不会想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第二次。所有在股市上犯的错误至少会在两方面带给你伤害:财产和自尊。但我想告诉你一些奇怪的事:交易商有时会在心里很清楚的情况下做傻事。犯了错以后他又会问自己为什么,痛定思痛之后,他可能会弄清楚自己是在何时、何地、用怎样的方式进行了愚蠢的交易,但他还是没有弄懂自己想要的答案——为什么?他最多骂自己一句,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当然了,如果一个人既有理智又有好运,他也许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但难保不在其他的地方栽跟头。我们要面对的陷阱实在太多了,如果你停下来思考一下,你可能会发觉自己正在干着一份很没有前途的工作——做傻事。」(杰西·利弗莫尔《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97)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曾无数次地做傻事而不自知。
如今,我珍惜我的点滴进步,我重视我犯过的每个点滴错误,并尽一切可能榨干其中的教训。
八、打鸡血是有用的
当年,老罗把自己关在西二旗的一个出租屋里练英语,准备去当新东方英语老师。
闭关之前,他跑到中关村地摊上,买了一麻袋励志书。论斤卖的那种。老罗先后去了三次,总共买了一堆,放在门口,以备受不了煎熬的时候翻出来看看。
凡事三天热度,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老罗平均苦读三四天的时候,就动摇一次。遥想城里的红尘滚滚。每当此时,老罗走到门口准备开门冲入红尘。恰在此时看到门口躺着的那堆书。随手翻开一本,李傲写道:不怕苦,吃苦半辈子;怕吃苦,吃苦一辈子。这样的句子让老罗立马关上门,一通撞墙打滚儿、掉眼泪、抽自己嘴巴。然后又能苦学三天。
三天之后,在他准备放弃当英语老师的人生计划之后。走到门口,又看到这堆书,随手翻到另外一本儿没看过的书。翻不到三页,从书里劈头盖脸跳出这么一句: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老罗瘫倒在地,嚎啕大哭,冲到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继续背单词,做题目。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最后老罗干脆把光鲜一点儿的衣服全都用剪刀剪掉,只剩下秋衣秋裤。就这样,老罗过了俞敏洪那关,当上了新东方的英语老师。如今有了锤子。
我知道,许多人不喜欢他。但是,每个能干成事儿的人,总能给人以启发。
九、我凭什么值得自己想要的
上面的每一点都重要,每一点都有许多人做不到。
做一个简单计算吧。第一点只有 10%的人能做到,其余 8 点每一点只有 20%的人能做到。如果一个人全都能做到,算下来概率是 0.000000256。也就是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三。每年考研的人数也就几百万。
这样,你应该知道你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你的潜力在哪里了。
由此,你也会明白,有些人的考研科目分数为什么能接近满分。
利弗莫尔感慨:
「从出生到进入坟墓的生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赌博,一段人生阅历」(《股票大作手回忆录》p157)。
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有些人任凭自己的人生成为赌博,而有些人则是经过痛苦的深思和踏实的行动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及下面这个问题重要:
我凭什么值得拥有我所拥有的,我凭什么值得我想要的?
人生万事皆有此一问。
这个问题更彻底的问法是:我凭什么领受这一切?
成败都是暂时的,想明白这个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多年后,你会感激自己曾经深切地思考,且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如果你经过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这里稍作提示:
不负生命,
不负有情,
不负天地。
2017-04-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