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研究,需要沿着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等系列相关概念的分析进程而展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口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号召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研究,需要沿着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等系列相关概念的分析进程而展开。

一、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的价值,是在哲学意义上讲的。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论著中多次谈到价值,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工人存在的全部价值只不过在于他是一种生产力而已;资本家就是这样来对待工人的。”[3]这句话表明,工人本身是一种生产力,所以他有价值。资本家之所以雇佣工人,就是因为工人是生产力、有价值,资本家就是把工人看作是生产力而不是人。工人的价值大小就是他作为生产力为资本家带来利益的多少。所以,价值的存在是相对于另一方而说的,价值就表现为对另一方的有用性,价值量的大小也是可以用有用性的多少来衡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指的是一种关系范畴,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价值既不是实体范畴,也不是属性范畴,而是关系范畴。价值只能相对于人而言,没有了人,即使是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依然存在,但谈不上有价值。价值离不开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价值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体对主体的效应。”[4]

关于价值观的界定,不同的学科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5]。价值和价值观有什么不同呢?价值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客观效应,而价值观则是对价值的主观认识。价值是客观的,而价值观是主观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个人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各种价值的认识与概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样,价值观也会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相互包含,相互影响的。关于价值观的定义,学者们有很多种提法,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中主客体效应关系的一种看法或者基本观念。

我国学术界对于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要把握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核心。“核心”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首先是指中心,其次是指事物有主导性的作用,再次是指事物中的主要部分。在社会众多的价值观中,既有一般价值观,也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众多价值观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它规定或者影响其他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方向,在整个价值体系中,它占据主要的部分。可见,核心价值观既来源于价值观,又不同于一般价值观,它约束和统帅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而社会中各种价值观的总和又构成了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形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体系。从广义上说,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对社会主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从狭义上说,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其间经历了数百年的实践探索,也形成了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诸多看法。其中既有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也有非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指导作用,从深层次上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国内外对这一问题都有较多的思考,如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公平、互助、合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为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近年来,我国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自由、平等、和谐、民主、富强、友爱”等等都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领域。在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的确认上,国内外学者达成了某些共识,也构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基础特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口号,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号召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此,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目标、取向和准则。这三个倡导所总结出的24个字的内容,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和社会的共同理想,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呢?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中华民族和睦团结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其他类型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与教育方法上都具有欺骗性。同样,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维护少数资本家的利益,统治阶级作为资本家的代表,他们所宣扬的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他们教育公民所采用的方法,同样也具有欺骗性。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高峰期还是低谷期,支撑广大劳动者奋斗的始终是对物质财富的渴望,缺少精神层面的动力推动,这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因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产生于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理想的共同追求,为广大人民所普遍认可。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地体现了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以及道德规范四个价值层面,成为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取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能够保障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与发展。[7]

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应该明确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但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的高度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用更形象、直观、具体的形式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广泛丰富得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融汇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多层次体系,它侧重的是理论与精神层面,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侧重的则是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与引领性。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和互相体现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概括地说,就是指一定的政党、阶级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对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所从事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区别的。因此,需要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为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做进一步的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保证党和人民奋斗目标的实现,以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领人们的政治态度,解决各种思想问题,提高思想、心理和道德素质,完善人格和调动积极性为根本任务。因此,也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9]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发展,而且能够帮助个人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一般地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具有符合一定时代、一定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培养政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从教育内容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几个方面。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文明观等等;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形势政策和具体问题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主要包括形势政策、革命传统、民族精神等几项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的则是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提高。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界定,不同学者从自己研究的需要出发,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做了不同的阐释。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其牢固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简言之,就是要使大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的价值观”[10],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实施公民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11]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2]国内研究者关于这一概念的论述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可以得出以下三方面的共同点: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武装大学生,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树立起科学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过程,是要使大学生实现由认知到认同,由认同到践行的行为转化过程。由此,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以高校为依托,通过家庭、社会、网络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教育大学生,使其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高科技日益突飞猛进的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某些师生也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了前进的旗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注入了新的动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搞好党建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

四、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简单地说,方法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手段或者行为方式。方法一词,最早来源于西方古希腊,具有“道路”和“方向”的意思。在西方,英国哲学家培根把方法比喻为在黑暗中为行人照亮道路的明灯,在德国的《哲学和自然科学词典》中,方法又是这样被描述的:“人的一切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调节原则所组成的体系;达到业已精确陈述目的的途径。”而在我国古代,方法最初指的是度量方形的法则。这从《墨子·天之中》可以看出:“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则方法名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方法是指“关于解决说话、思想、行动等问题的程序、门路等”。[13]因此,结合中西方习惯上对于方法的认识,总起来说,我们认为: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而采用的活动方式及其手段的综合。

方法并不能孤立地存在,任何方法的实施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途径,离开途径,方法就缺失了依存的载体。途径既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既有捷径,也有弯路,非科学的途径是注定不能够实现目的的,而殊途同归则是指正确途径的多元性。任何方法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途径而实现,而任何途径,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才能实施,缺少方法的途径只能是想象中的途径,是注定无法到达目的地的。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必须依托于家庭、社会、高校、课堂、校园等诸多教育途径,但具体到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又需要借助于理论讲解、情感关怀等具体方法才得以进行。可见,途径与方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相互体现的。

要准确理解方法的概念,还需要把握好这几个因素:首先,方法是作为非实体性的因素存在的。方法作为一种抽象概念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虽然,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体工具才能实现,但方法本身是一种思想、一种智慧,是连接主体与作用对象的中介因素。其次,方法并不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人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经验总结。随着人们实践经验的越发丰富,方法会愈加科学化与成熟化。最后,方法必须运用于实践。方法的存在以它的应用为标准,存在于头脑中的方法是否现实,是否实用,还必须经过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试验。如果方法仅仅存在于思想之中,同样只能是一种想法而不是方法。总起来说,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方法具有客观性。虽然方法不是实体性的东西,但方法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对主体的客观活动的反映,是建立在主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为了解决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以及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因此,方法的产生是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基于实践的需求而产生的,具体的方法本身必须依据现实的条件而产生,在现实的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方法只能是空想或者幻想。

二是方法具有目的性。方法产生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没有了目的,也就不会有方法,目的是前提,方法是手段。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实现正当的目的,如果人的目的不正确,那么选择的方法就很难实现最终目的。

三是方法具有发展性。方法不是凝固不变的,不能守着陈旧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实践在发展,方法也要变化,各种方法之间也是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目的的。没有孤立的方法,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方法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四是方法具有系统性。很多种方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排列在一块的,而是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就方法而言,第一层次是哲学方法,它指导着一般的具体方法,具有为一般方法提供理论与方向的指引作用,如归纳法;第二层次是一般方法,它一般适用于某一个具体的学科,如系统论方法等;第三层次是具体方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行为目的,如治疗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法等。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而采用的,这样的具体方法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借鉴一般方法,共同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

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形式、工具、程序等手段的总和,是教育者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所必需的中介要素和关系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育者广泛采用的方法一般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情感教育法等。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综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励与引导作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对大学生教育效果的增强,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宽泛性决定了它的使用方法的宽泛性,凡是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原则上也适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决定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更富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教育主体方面更强调全员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基础,分类极为细致和全面,比如观察法、预防法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只有有了健全的人格特征,才能为社会各类教育主体更好地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准备好前提条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更多的是从宏观层面上来把控,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主要是从微观和基础层面着手的。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具有一般方法的特征。首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具有客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一种先进的理念不会自动进入到人的头脑中去,因此,这就要求对人的思想领域进行灌输教育,要求借助于一定的载体,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方法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具有中介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不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体系以知识形态的理论而存在,虽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也体现为一种思想、智慧、知识,但它是以工具形态而存在的,它联系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体现了它的中介性。再次,方法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一般意义上“方法”的内涵和性质,即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一般属性,也是界定和阐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把握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需要对其做进一步分析:

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产生的依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意义深远,国内外形势复杂,一方面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又处于青春期,各方面还很不成熟,思想容易冲动。所有这些前提条件决定了教育方法选择的多层次性。它既不同于某一具体学科特有的方法,也不同于研究自然科学所运用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可以为其所借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属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研究的一部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交叉的内容,但它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政治色彩浓厚。因此,一定要突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自身的特色,在选择方法上,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是国民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事业稳定的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具有工具性特征,它要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个目的去进行。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充分体现意识形态建设的特点。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动力部分,也是人们对自身加强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根据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需求来确定教育的形式与方式。再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方面。虽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一种主观性的形式,但它的选择是依据于客观现实而进行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内容,是解决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方法的选择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体现出时代性与科学性。最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要认识到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实施这些方法,这本身就像是一门艺术。教育者不管如何去选择与操作,都要根据受教育者大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脱离开受教育主体的实际状况。

二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结构层次。体系性是方法的特征之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也具有这样的层次性。就方法而言,第一层次是原则性的方法,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原则性和方向性的指导,使其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原则性方法为具体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保证具体方法不偏离意识形态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具体方法开展的准则要求。它不仅具有方法论的特征,也具有实践性特征,如政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等等,即体现了原则性方法的特点,也符合科学性与时代性的要求。第二层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方法。具体方法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的具体方式,是根据受教育者特点选择的实践性方法。如环境优化法,网络互动法等。第三层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实施技巧。手段和工具选好了,是否能实现预定的目的,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去掌握工具,良好的操作方式和技巧是有效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这表现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如何更好地实现原则性方法与具体性方法的结合等。根据以上对方法的层次性分析,依据的特点,在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主要是指第二层次的具体方法。

三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方法论的关系。要深刻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还需搞清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与方法论的关系。从联系方面来说,方法和方法论都是在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实施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可以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形成方法论。可以说,没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方法论,反过来,如果没有方法论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就很难把握方向。从区别来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手段和工具,是联系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中介因素,是围绕着大学生身心特点而进行教育的具体方法展开。而方法论却是方法上升为理论层面的东西,有助于具体方法更好的实现,它与教育双方没有直接的联系,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间接性作用。

四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价值目标。在此,价值目标不仅仅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本身,作为工具性手段本身价值的实现,也包括教育主体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实现对教育对象的预期教育目的。具体来说,价值目标的实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价值目标,通过方法的实施,使教育目的实现最大化效果,为此,在方法的选择方面要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其二是指教育者通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实现对受教育对象的教育目的。教育者通过对大学生的教育,一方面使大学生在个人素质方面得到提升,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增强其爱国爱民的情感,提升其思想水平,锻炼其意志,规范其行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公民;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这支有生力量进一步做好宣传与带动工作,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公民都具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增强社会成员的责任心,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区别的,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教育内容的不同决定着教育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表现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选择更加规范与严谨,对教育方法实施者的要求更高,对教育合力的依赖性更强等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效果,成为决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