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方法
论文坚持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研究方法,在充分借鉴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除主要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研究相协调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还着重注意运用以下方法:
第一,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是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要素、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获得最优化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大学生的思想复杂而微妙,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自然也是一个结构严谨、程序纷繁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最优化原则等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原理,注重对各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注重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合力作用,才能凸显出教育效果。
第二,文献研究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研究,必须展开历史性的溯源研究。首先要研读我国传统社会的教育思想资料,还要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我国在最近几十年的政策文献资料等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教育方法的传承性,没有对历史教育经验的借鉴,就不可能有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产生。因此,通过搜集著作与研读资料,获得第一首信息,是教育方法创新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育方法本身就具有实践性,方法研究既是对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可以进一步指导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使方法的研究更具有活力和生命力。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注重方法研究在实践中是否有现实意义,是否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于把教育方法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结合起来,体现出方法的时代性与实用性特征。
第四,比较借鉴法。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研究,理清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内涵以及特点等。通过对我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西方国家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等的比较研究,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来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等等。在继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又结合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特点,总结出了系统、科学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理论体系。
二、研究创新点
本文专注于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目标有三:一是在查阅各种文献和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总体判断。进一步明确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责任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高校大学生,具有化精神为物质的现实意义。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关理论,借鉴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紧密联系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与我国现状,构建起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实施的时代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原则与体系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特征与功能等基本理论框架。三是在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最终要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具体包括:根据“合力育人”原则,对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根据“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原则,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采取什么方法等。总体上看,论文在选题、框架与研究成果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本文在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到国内学者们主要是依托于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学等单一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从家庭、高校、社会、自我等多种教育途径出发,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作为一个单独课题进行详细研究。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概括和阐释,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第二,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结合全球化、社会转型和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要求,概括总结出了合力育人方法、网络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几类基本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对这些基本方法的实施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具体分类。这些方法构成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论体系。
第三,在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如“强化推动法”、“网络实践法、“自学自得法”等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