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推动

发达国家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推动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对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比起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对发达国家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取有益的经验借鉴。可以说,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自由、平等与民主理念的运行过程。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对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比起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就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虽然它们并没有使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名称,但价值观教育在这几个国家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相比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些国家在教育方式上更具有隐蔽性与灵活性。对发达国家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获取有益的经验借鉴。

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因于对相对主义与形式主义造成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混乱状态的反思。美国政府与社会各界提出了一系列核心价值观念,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强调向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美国社会非常重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建设,从而使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内容始终保持着理论上的张力。从哲学角度上讲,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显示出了理论上的活力。一些思想家基于社会问题著书立说,构成了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美国政府又通过各种途径把这种意识形态内容渗透进国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美国思想家们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价值观念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真正实现了价值观的大众化。美国崇尚“个人主义”,崇尚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社会制度。个人主义正是实用主义理论的翻版,个人已经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是价值观,引导着美国人的生活。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又引申出了个人对自由、平等、民主制度的追求。可以说,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自由、平等与民主理念的运行过程。

德国也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从历史上看,德国统治者一向注重对公民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二战以后,虽然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但重视价值观教育的传统却延续了下来,德国人习惯于用“政治养成”一词,其实质就是价值理念教育。[107]

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高校的价值观教育也有严格规定:教师必须站在中立、公正的立场上,教师的举止、仪表、语言、学历等也必须符合学校的要求。高校不希望也不鼓励学生参与政治活动,并制定了许多限制性规定。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也表现出以下几个共同点:

一、注重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

美国高校一般不专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美国法律明文规定,各类学校都要开设历史课程,历史课在大学也成为必修课程,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好公民仍是教育的重点,但没有专门的课程。高校有公共基础课,讲授道德问题、社会制度等。此外,还有宗教、伦理学以及一些时政方面的课程,对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价值观、政治观的培养。同时,除了文科课程外,美国高校在理科教学中也注重从伦理、社会学的角度讲解。学习理科课程需要弄明白三个问题:课程涉及的社会问题;课程涉及相关领域的历史以及传统;课程将会出现的伦理或道德问题。面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高校都会根据具体学科安排相应的职业道德课程,并且还要进行考试。除了课堂教学,看录像、表演及其他一些活动也是帮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的有效方法。

德国学校主要通过政治教育课来进行政治养成教育工作。从1952年以来,政治教育在德国所有州都列为必修课,德国小学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政治教育课,而高校主要是通过神学、伦理学、法学等课程来进行价值观教育。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主要科目的教学,又要有其他科目的配合。德国除了政治教育课,还有政治陶冶课,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课,包括地理、历史、社会常识等三门学科。由于德国实行的是地方分权制的教育管理方式,因此,各州的政治陶冶课内容是不同的,但主要介绍的都是国家的政策、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德国,不仅大学文科课程教学渗透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理工科教育同样如此。德国高校规定,任何一门理科专业课程,都要从社会伦理以及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学习,并要根据各学科的内容,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举行讨论会论坛等形式的课外活动。德国人非常善于理性思维,德国人做事非常严谨,德国人整体素质偏高,这些和高校成功地实施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分不开的

日本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是通过道德课进行的。道德课没有全国统一教材,由各地学校自行编写。日本强调无灌输的道德教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有看录像、阅读、唱歌、讨论等,形式活泼有趣。内容主要是向学生灌输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要求学生服务于社会,遵守社会生活准则。除了道德课,日本的高校还重视多学科的教育渗透作用。国语课在教授学生掌握日语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是国语教学中的主题。另外,地理、历史、数理等学科均会有价值观教育,通过了解日本的地理风貌,通过对美好艺术的感受等,激发学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二、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社会核心价值观精神

美国很多人认为,纯粹道德理论说教无益于产生效果,真正实用的是实践。美国教育家杜威在19世纪末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他认为学校和社会没有什么区别,要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教学中的课堂气氛,学校的文化氛围、校园风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如学校的升旗仪式,节日庆典等活动,它使学生在愉悦、愤怒、激动等情绪的自发中,无意识的沿着教育者的指向在塑造着自己。[108]美国大学生还参与社会上的环境治理、慈善工作、竞选宣传等活动,有些大学还把参与社会活动作为学生毕业的要求条件之一,从而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实践表明,美国高校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所产生出来的教育效果一点也不亚于公共基础课程。这些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以及社会生存能力,锻炼了意志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服务于社会。美国高校的实践活动教育方法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德国大学生也非常热衷于组织团体活动,德国有八十多个跨地区的青年联合会,这些青年组织鼓励大学生参与政治,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德国大学生需要参加服兵役活动,或者选择参加援助及民役服务等活动。这些政策无疑加深了德国青年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说,德国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实现了主题化、隐性化与生活化。

同样,日本高校也特别重视在活动中渗透教育思想,这些活动包括课外学习活动、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等,有些活动还被列为必修学分。日本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实质上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日本社会通过举办各种家长学校,专门讲授家庭应承担的教育内容;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工厂等;社区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机会。日本高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了全员育人。

三、借助大众传媒和环境熏陶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美国社会非常注重通过电影电视节目宣传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还建立教学中心,向学生发行报纸。美国传统上是一个宗教国家,基督教作为它的精神支柱,在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一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有关统计,美国94%的人相信上帝的存在,88.5%的人称自己是基督教徒。[109]同时,政府还允许宗教势力灌输带有政治色彩的宗教信条,允许宗教拥有专门的电台,宗教内容还可以融入电视节目中。宗教组织不惜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布道性质的宣传,美国宗教电台24小时都在播放着宗教节目,宗教势力以各种方式宣传着符合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宗教信条与道德准则。美国国内博物馆众多,尤其是著名总统的纪念馆,规模宏大,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美国国旗也是随处可见。美国大学生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教育使他们产生了无比的优越感,他们热爱祖国,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而美国公民则是上帝的选民。与此同时,美国成功的教育方法也同化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外来移民。美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日本的大众传媒也相当发达。日本人平均每天花在媒体上的时间高达5小时,而大学生则普遍高于这个数字。大众传媒每天向大学生灌输大量的时事政治新闻,这对于引领广大高校师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德国也借助于发达的科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寓各种课程。比如,宗教课借助于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使课程变得形象而富有吸引力。德国的农村青年都有中专以上的学历,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大学生,可见,这和德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是不无关系的。[110]

四、利用心理咨询奠定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

由于中国人习惯上认为,凡是进行心理咨询的人都是心理存在问题的人,这使得很多人对心理咨询都望而却步,无疑中阻碍了中国心理咨询业的发展。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却说,凡是认为自己心理正常的人反而有问题,而心理健康者往往是那些敢于承认问题,并要求解决问题的人。美国的心理咨询业非常发达,全社会大约有15万名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工作的大概有3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一直都在更新。美国人普遍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如同吃饭一样那么简单、自然。[111]美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国家,美国的小学每2、3所都要配备一名心理学家,初高中每所则配备一名,而大学的心理学家相应的还必须是教育学或哲学专业的博士。这些心理学家不仅和教师密切联系,指导教师采用一些适用的教学方法,另外,还和家长以及学校密切配合,在预测学生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个人及家庭问题等多方面给予指导、评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成为维护高校稳定发展,完成对大学生健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

目前,心理咨询在美国高校中已经非常普及。心理咨询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给以指导。负责心理咨询的教师不仅有严格的职业操守规定,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如哈佛大学的咨询服务处,24人中其中7人是心理咨询博士。[112]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除了帮助学生解决个人问题外,还分类别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特点进行大众化的心理教育。如对新生开展大学生适应性的“情感适应”训练,按照大学生专业的不同开展专业兴趣培训等等。美国高校约有一半人在大学期间都接受过这类服务。实践证明这类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对于开展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也起到了奠定完善人格基础的作用。

总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德国和日本,它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理念与中国是不同的,因此,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构建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就不能生搬硬套。如美国把宣传宗教教义作为灌输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这就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与此同时,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世界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某些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突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值得我们效仿的,比如心理咨询法、媒体宣传法以及社会实践法等等,这些正是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完善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