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的概念,最初是作为物理学概念来讲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和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借用物理学上的合力,可以引申到社会发展、人才教育中的合力论。教育学领域的合力,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局面,凝聚成教育合力,以提高教育的实效。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这样定义的:所谓教育合力,也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及一定的条件下,实施综合教育所产生的综合效果。[178]这种教育合力的综合作用并不是几种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比单个教育力量大得多的新力量,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果。以上这些不同学科领域对合力的不同理解与界定,虽然具体描述不同,但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育人方法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指导。
因此,本文认为,合力育人方法,就是教育主体在一定的原则要求下,为了实现教育正效应的最大化,从而加强各种教育系统要素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最终实现育人目的。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合力育人方法就是高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相互渗透,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达到入眼、入脑、入行的目的。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育人的功能,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学说,既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个人的发展确立了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通过全面的教育,因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全面性,马克思认为只有把学校的智育同社会生产和体育相结合,才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展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总和。马克思也说过: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东西,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79]恩格斯则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恩格斯认为,历史发展总是许多单个意志相互冲突的结果,而每个人的意志,又是由个人所处的具体生活条件决定的。处于不同境遇下的个体会产生一个合力,历史正是合力作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性的关系理论,不仅指出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合力结果,指出了社会环境在个体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为今天的合力育人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在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合力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结合实际情况又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产党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学校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80]邓小平也希望各个有关部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以及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的进步。[181]江泽民认为思想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各级党委以及企业、农村、学校和街道等基层党组织要做,各级行政部门、共青团、妇联等也都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182]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再次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三个倡导”所包含的内容全部融入大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远远不是依靠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可以完成的。这就需要把社会各方面力量都动员起来,多方面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为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而奋斗。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多元经济、多元价值观并存、信息网络化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多种思想文化交流碰撞的时代。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绝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综合环境、社会生活实践发展的产物。这里正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教育思想和社会合力理论。因此,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运用合力理论,组织协调好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体合力,就成为适应时代要求,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总体上说,由于目前各种教育途径之间缺乏整体而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教育合力的理想效果。就高校而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担任,造成了高校其他部门的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脱离的现象。“教育方法还显得比较滞后……工作力度不大,大多处于被动应付、单点突破、单兵作战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183]这种现象尤其是体现在学生事故的追责上面,高校一旦有恶性事件发生,辅导员、班主任的责任追究首当其冲,家庭和社会也把原因归咎于高校教育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辅导员不负责任、没有做好预防措施等等方面。却很少去思考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在教育中的缺位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手段也不断提高,一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也更加的隐蔽,而大学生经常处于高校的象牙塔之内,对于社会各种不良诱惑缺乏足够的防范能力。
因此,如果高校、家庭、社会等教育途径仍各自为战,那就始终不能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效应。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要管、家庭要管、社会更要管。具体说来,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加强联系: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QQ群、飞信群等,便于双方及时沟通大学生的成长情况。各级政府通过制定与实施比较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设。同时,要注重社会民主与公平的构建,切实杜绝贪污与腐败现象发生,加强对高校人财物的管理制度,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等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可以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突破职业教育的限制,把它纳入到社会的合力育人大环境中,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法向家庭和社会拓展,形成多种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的合力,这样才能真正融社会意识形态教育寓生活之中,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