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提升自我剖析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缺乏自知之明的人,无论在处理个人私事还是国家公务上,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古希腊一座神庙的大门上,就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把这句话奉为“神谕”,并且视为是最高智慧的象征。无独有偶,中国也有句名言叫作“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家孔子也有“我日三省吾身”的提法。可见,古今中外哲人们的思想是有共同之处的。自知之明,对人生,乃至于人类是何等重要。那么,当今大学生应该如何通过分析自己,然后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长处,对症下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导向,自觉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呢?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认为首先要进行自我剖析。在行为科学词典中,自我剖析就是指主体自觉地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然后再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231]自我剖析不仅是个体认识自己的前提,同样也是对个人进行监督活动的前提。自我剖析包括对个人思想道德结构、个人的行为善恶结构等内容进行分析。个人对自己的分析不是“闭门思过”,而是包含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内容。即个人以“别人怎么看我”作为认识自己的武器,时刻思考自己的思想结构和行为表现在别人看来是怎么样的,通过分析他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进而按照社会的要求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规范。自我剖析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提升个人修养的必然过程,没有自我剖析,就不可能有道德意识,个人的行为举止也只能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个体通过不断的自我剖析,真正做到了自知之明,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品行的优缺点,最终达到监督自我的目的。[232]
大学生自觉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实现自我认识,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必要环节。大学生再进行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首先,在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争取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深度。那种全盘否定自己或全盘肯定自己,以及孤立的、片面地认识自己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通过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剖析与反思,从而发现缺点和不足,找出优点和长处,并注意把自我分析和客观实践相结合,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使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两方面都得到进步。
其次,自我剖析含有复杂的社会内容。这是因为自我剖析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为准则。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必须依赖于社会,社会制约着人。因此,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必须站在社会的立场上,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的价值,是否能带给他人一定的利益。这样,通过不断地“反省”自我,才能实现认识自我,进而不断强化正确的思想意识,摈弃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自己道德和行为日渐完善,力求在个人的整体素质上得到提高。[233]
再次,教育主体,尤其是高校教师,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虽然自己认为掌握有更多的个人信息,相比于其他人来说,“我”对自己了解得要更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自我分析就一定比别人更准确。分析别人很容易,但解剖自己却是很难的,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在很多情况下个人往往会错误地分析和评估自己,进而导致错误行为的发生。但也不能因此就对自我剖析丧失信心,甚至是彻底否定自己。实际上自我剖析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反省”和求实的过程。只有经过不断地分析与验证,试错与纠正,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从而远离错误,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积极树立自我教育目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而教育的目标则是“真正的教育就是给别人创造幸福。”也就是说,自我教育的目标就是给别人创造幸福。给别人带来幸福的同时,自己也能感觉到存在的价值,个人的幸福感就来源于此。以往我们说起教育目标,一般都是指外部教育的一些具体目标,而对于自我教育,尤其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特殊目标没有过多的分析。随着现实条件的逐渐发展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强烈需求,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教育目标的选择与个人的智力水平、自信心、自我认识等因素相关。因此,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的大学生不能够把社会要求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而要根据个人的性格、理想等主观条件确定目标计划。自我教育目标是自我教育结果在自我头脑中的超前反映,目标一旦实现,标志着理想自我和理想结果的产生。正是因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是不相符合的,才使个人的自我教育成为必要。[234]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教育目标,才能够根据目标制订自我教育的具体方案,包括程序步骤、时间安排以及对自己的检查和监督等。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正确分析和认识基础之上的。当然,自我教育目标的设立离不开社会总的教育目标的制约,可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对社会教育一般目标的反应,同时也是结合自身特殊情况的个体目标。
如果教育的总目标是教会人追求和享受有价值的美好人生,从而使社会不断得到发展的话,那么,外部教育的目标则应该是:教育者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受教育者追求和享受有价值的美好人生,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修养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具体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主要引导他们以“四个发展”作为自我教育的目标:
第一,政治观的发展。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求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足够的了解,从而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一个人要实现美好的人生目标,没有一定的政治观作为基础是不行的。培养一个人的政治观和社会观,可以使一个人得到最好的发展,可以促使个人的行为为社会带来广泛的效益。当然,大学生政治观、社会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而应该是着眼于全球、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因为个人的美好生活并不是个人所能随心所欲,也不是完全可以脱离社会的事情。因此,政治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的发展就是自我教育必然要树立的目标。这些不仅是个人认准方向、提升道德素质修养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需要。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一个目标,其本身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实体地位,同时,还要把它融入大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中去,以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政治观的发展是一个终生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应作为自我教育的终生目标来看待。
第二,智力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智力发展不仅是外部教育的目标,也是大学生在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实施自我教育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可以说,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提升知识、发展技能,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如果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不能在智力上得到发展的话,那么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面对大学生的就业与生存,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要特别注重在专业设置方面的合理性,注重应用型人才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教给学生“学会生存”作为大学的基本办学理念,以此目标为出发点,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这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最关键所在。
第三,信念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信念不仅是指“爱国主义精神”、“道德修养”、“荣辱观念”,也不单独指民族信仰或宗教信仰等等,这里的信念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发展。比如“诚信、友善、爱岗、敬业、忠诚、尊敬、勇气”等品质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包括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平等”的信仰与追求等等。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出发,用信念的发展更为合适一些。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自觉地树立一定的先进理念是必然的。虽然,到目前为止,平等、民主等很多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一种理想状态,但它毕竟是一种先进的价值理念。先进的理念能够促使个人对未来充满自信,然后才会产生实际行动去追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精神信念,并不要求全体大学生都保持一致,必须达到同一个水平。由于信念的实现必须依靠个人信赖与执着,因此,允许不同个体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面存在有水平差异和特点差异,并且还鼓励大学生侧重并发展个人独特的精神追求。
可以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首先树立起科学的政治观和世界观目标,这是奠定实现美好人生的基础。同时,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又是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每一个目标的发展,都可以有助于其他两个目标的进步与实现。因此,这三个目标不仅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目标,也是高校价值展现的终极目标。高校始终要坚持对以上三个目标的定位与追求,在大学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目标的同时,高校也实现了自己的育人功能。
三、认真实施自我管理计划
自我管理本身是一个现代概念,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从心理学上讲,自我管理是指个人通过调节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的情绪冲动,从而克服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条件,积极寻求出路,取得更好适应性的心理品质。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自我管理而言,则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时间、情绪、行为等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调控和监督,主动学习、努力实践,为实现个人的理想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也是教育和管理的主体,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既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巩固教育成果,体现教育价值的实践落实环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学生通过对自我进行调控与管理,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个人在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那么,大学生应该如何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实施自我管理呢?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任务,主要从时间、情绪、行为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第一,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时间。时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捉迷藏,好像我们永远也无法赶上它的脚步、看清它的面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同样,中国古代儒家先哲庄子也说:“人生在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同等重要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加强个人在待人诚信、与人友善等方面的要求,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小事做起,从珍惜每一分钟时间做起,是保障自己成才,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关键。
正像鲁迅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富兰克林出身贫穷,虽然只读了不到两年的书,但是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完全得益于其对自我管理的成功。富兰克林首先是从时间方面加强对自我管理,其次是从品德方面对自我进行管理。我们知道,当我们播下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当我们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大学生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也要做到珍惜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具体到什么时间起床、学习、吃饭,甚至是各种事情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都要进行合理设计,努力做到不浪费一分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就是要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做事要注意轻重缓急。既要把有限的时间用于攻读有字之书,也要像毛泽东说的那样:学会读无字之书,在社会实践中锤炼自己的品质。
第二,认识情绪,调控情绪。很长一段时间,智力水平一直是被人关注的焦点,智商被认为是衡量个人能否成功的基础标准。但是在传统农业社会被信息科技时代所取代的今天,仅依靠智商来谋求生存的权力,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给予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写成了《情感智力》一书,书中首次提到了和智商相对应的词语——情商。自此,情商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中。据调查显示,情商高的人具备一种综合平衡的能力。心理学家们认为,情商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与控制。因此,大学生要想真正成就事业,除了具备政治素养、社会知识、专业技能等之外,还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当受到不良情绪干扰时,能够找到适合转变情绪的途径,安定灵魂,向高情商迈进。
多姿多彩的高校生活使得大学生的情绪体验越来越丰富,同时,由于社会期望高、学习负担中、就业压力大等负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伴随有易爆发和难控制等特点。因此,培养大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不良的情绪,首先要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明白了原因,应对解决,这是最有效的调控办法。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情绪变化是由外因引起的,却时常忽视了与身体内的生物节奏有关。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了解自身生物钟的波动规律,尊重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也极易导致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等等。
最后,当我们面对不良情绪的影响,一定要寻找合理的发泄途径。有了情绪最好要发泄与表达出来,以免形成“内伤”。如美国总统林肯在处理情绪方面就很有办法。有一次,一位陆军部长告诉林肯,说有一位少将对林肯进行了人格侮辱。林肯听这位陆军部长讲完详细内容后,对他说:我们应该写封信好好回敬他一下。随后,陆军部长就向那位少将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回信,林肯看后,连声叫好。然后陆军部长就急不可耐地要把信寄出去,林肯赶紧劝阻他说:这封信不能发,而应该把它丢进火炉。并且还告诉那位陆军部长,当别人让他发火时,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林肯对情绪的有效宣泄方法不仅及时化解了不良情绪,也避免了扩大事态的影响范围。当然,控制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性格,寻找自己喜欢的方法。
第三,养文明习惯,规范自身行为。大学生思维活跃、受陈规陋俗束缚少,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还未形成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在行为上表现出复杂、短暂、不持久、不安定、有时候甚至是大幅度摇摆的特点。因此,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与调控也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要求做到的。
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对自我行为进行调整与规范,改正不适当行为,纠正错误行为。这不仅能够有助于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多的实际效益,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处事能力,摆脱高中时的父母依赖感,对自己毕业后成功融入社会也是不无裨益的。
我们知道,播种下一个习惯,就会收获到一种命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提到:良好的习惯是财富,人在一生中都能够享受着它的利益。因此,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文明行为。比如,平时有没有做到不乱扔垃圾,有没有搞好个人卫生,与人相处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仪表与言谈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很多小事就可以突出一个人的品质与教养。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培养个人的文明行为,提升内在素质,做到内外一致。
其次要注意培养个人的道德行为。比如,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上,在孝顺长辈的问题上,在尊敬师长以及和同学如何相处的问题上,在对待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上等等,都要有一种正确的处世观,表现出一种善良的道德行为。在道德行为的培养、选择和实施上,要始终坚持真诚与友善的原则,凭借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扶贫济困,乐于助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的行为理念和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个人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共同之处。
再次是在遵纪守法方面。大学生应该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自觉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就要去遵守,否则就会使制度形同虚设,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害人害己,最终危害到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大学生虽然在高校选择了不同的学习专业,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了解一下学校的大学生管理手册、学习一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必需的。不做文盲,但是也不要做法盲,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大学生就是因为不懂法,做了一些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从而毁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总之,大学生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努力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自己进行管理,这是培养自己优秀品格,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所应该做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