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勇担教育的使命

勇担教育的使命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工作负责是教师的宝贵品质,也是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本分。责任心是教师专业自尊的基本成分。有一位学者讲述了责任心让人震撼的一个教师的事:记得2004年我在英国进行教育考察的时候,有一个班级的教师特别让我震撼。后来,我了解到,英国教师的工资其实不高。良心、责任心、使命感是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心理品性,它们在教师专业自尊结构中属于不同的层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同的水平。使命是重大的责任。

理想与信念、责任心和使命感都是教师内在的精神状态、深刻的存在维度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除了具有理想与信念外,教育家还无一例外地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学习教育家的精神,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而且必须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但作为它们的前提是,要懂得责任和担当。

1.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本分

责任心是教师对工作、对学生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职业精神。对工作负责是教师的宝贵品质,也是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本分。教师对学生的爱总是和责任紧紧连在一起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散文中说:“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又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满怀期待的善意问询警示我们,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师爱必然蕴含着深切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爱岗敬业的心理基础。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之后,教师的责任心便成为做好教学工作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时,就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专业责任并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克莱特基础教育工作组在2003年《我们的学校与我们的未来:我们仍然处在危险之中吗?》的报告中,把责任制作为重建美国基础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

我们具备专业自尊,我们追求教学自由。自由、自尊是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责任心是教师专业自尊的基本成分。教师要自尊,要获得人们更多的支持和信任,要真正争取到更多的自由,首先就要负起责任,对学生负责、对教学工作负责、对社会的委托负责。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真正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家长和社会放心;而从负责的教师身上,学生也会懂得爱和责任。

责任本来就是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向度的意涵。一般认为,知识、自主与责任构成了教师专业性的三个重要维度。既然专业人员享有自主,与其相伴的必将是从业者以负责的方式行事,承担起对服务对象的责任。这意味着实践者的行动最终需要由一系统价值观所导引,它们将服务对象的利益放在首位。

马斯洛指出:“一位作曲家必须作曲,一位画家必须绘画,一位诗人必须写诗,否则他始终都无法安静。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忠实于他自己的本性。”[18]教师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必须认真传道授业解惑,认真教书育人。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上升为对孩子的一种责任,这才是教育。责任心是教师珍贵的品质,“责任是爱的别名”,责任有多重,爱就有多深。[19]在此我们所说的负责,是一种真诚的负责,是一种内在动机与外在言行一致的负责,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能干、有多负责的表演式负责。有一位学者讲述了责任心让人震撼的一个教师的事:

记得2004年我在英国进行教育考察的时候,有一个班级的教师特别让我震撼。他们班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孩子,发育不良,斜眼歪嘴,满口流涎,行为怪诞,一看就让人心生不忍。我看到那个高大的男老师很耐心地安抚着他,手把手教他写字母,轻声细语,仿佛那是他的孩子。后来,我了解到,英国教师的工资其实不高。是什么让他们的师爱这样深沉,身上焕发出这样动人的力量?我想,是一个老师应具有的职业责任感!他尽职尽责,坚守了一个老师的良知。[20]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的教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敬业者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受益,自己需要付出很多。

2.责任感的升华是使命感

良心、责任心、使命感是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心理品性,它们在教师专业自尊结构中属于不同的层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不同的水平。具有高度专业自尊的教师不仅要有教育的良心和责任心,而且应将这种责任心升华为使命感。

教师的教学需要良心的拷问。良心的评判关乎人最基本的心理生存状态,教学行为有违良心我们会感到惴惴不安。然而,教师仅有良心还不够,良心只是一种自发的调节力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较高的道德自律。在面临道德冲突的时候,有的良心就会减弱它的道德力量,而屈从于利益的召唤,因此教师良心还需要经过理性升华,使它成为理性支配下的强烈的责任心。

然而,要真正拥有高水平的专业自尊,仅有一种朴素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拥有建立在深刻理性基础上的强大的责任心的专业自尊才是稳定的。教师的责任心不仅关乎教师个人行为问题,关乎所教学生问题,“学生读什么书、写什么作业是国家大事”,向学生负责,就是向国家和人民负责。经过这种理性升华的责任心是一种教育使命感。

陶行知指出:“国家有一块未开发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穷到要饭也要办教育。”此时,办好人民的教育在他心中就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使命。如果说良心、责任心更多的是教师的一种职业人性,那么使命感则直抵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了。

使命是重大的责任。教育使命感是教师在职业认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从事教育工作的有高度理性的重大责任感,是教师责任心的升华。这种使命感是教师在对自身、教学和学生以及更加广阔的世界和宇宙的理解基础上,经过哲学的、道德的反思之后建立起的稳定的人格特征,是教师自我可以主导内心而不轻易被外界的力量所左右的一种精神境界与天职意识。

使命与人的价值观密切联系。朱小蔓在其著作《情感德育论》中指出:“人格化作为情感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精神发展的较高阶段是价值观及态度内化为比较稳定的人格。”我们把这种教师稳定的价值观的建立称为教师使命感的获得。帕尔默认为,教师使命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正是教师内在真实自我的本性”[21]。在这里,教师所认同的教育价值观已构成了个体的心理定势,对自己在育人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及其作用与意义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有更多切身的体悟,已穿透教育表面的现象,逼近教育事实的真相和本质,也逼近自己灵魂的深处。

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教学获得自我实现但又不以自我实现为终极目标,而以学生的发展以及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师把教育看作是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兴旺、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大事,立足教坛,面向世界,关心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人类的大地上谦逊地做着绿叶的事业。此时,教师对搞好教育工作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当一个教师拥有使命感,这时的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经历着深层次的精神洗礼和对生活意义的确认。

事实上,教师使命包含教师职业使命和超越性使命两个方面,它们都具有实践性和动态性的特征。构成教师使命最外层的是职业使命感。职业使命感是个人知觉到他所从事的是一份特殊而有意义的工作,内含有寻求生命意义的成分。当个人将工作视为一种使命时,个人会专注于工作,认为他所从事的是可以为社会增添福祉并且有贡献的工作。霍尔与钱德勒认为,使命感是一个人将工作视为自己生命的意义。相信工作能够完成人生目标时,使命感也就被建构出来了。因此,教师如果感知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不是获得物质、金钱、名誉这些外在报偿而是内心的满足感,就会拥有职业使命感。

教师使命的核心层次是超越性使命。超越性使命是一种不需要“感”知的高级心理能量,是强大精神之源。教师作为一门走向专业化的职业,具有职业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在于教师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师不用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具有强烈的“人是目的”的人本化色彩。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正是其“专业性”所在。而体现教师专业特殊性的专业精神的核心部分,教师使命应有超越“工具”的意义,即超越性使命。

超越性使命的构成使教师使命具有超越性。教师使命是个具有终极归宿和意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询本身就体现了超越现实社会,去追求与对象、宇宙、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价值理念。虽然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可能完全离开教学、摆脱课堂,但是人应该有一种宏大的宇宙观,把自己视为宇宙的一分子,教师使命就是教师超越职业本身,能够超越各种现实的偏见和观念,站在一种人类关怀的高度去重新认识和体验教育对于学生、对于自身的价值所在。

教师职责是人民和社会托付给我们的一种重大而特殊的使命。正如加里宁所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们身上的一种重托。”专业自尊的教师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肩负着伟大的教育使命。有了这种责任心、使命感,我们的心中就会释放出浓浓的教育情,就会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一样去尽责,就不会忽视那些最需要我们注视、关爱与呵护的心灵。

3.不辱使命的精神

坚守对教育的承诺,要真正做到不辱教育使命,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才能与丰富的教育智慧,还要有正直、仁爱、清廉、勤奋、坚韧和勇于创新等高尚的品质。有了这些高尚的品质,我们才会真正拥有高水平的专业自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应该是发现,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把看上去差不多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像他们自己。在如今这个时代,教育工作者要提供丰富多彩、充满个性的课程,开发有宽度、有跨度的课程,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显然,发现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22]

真切地关爱学生,细心地帮助学生,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唯其如此我们才不辱使命。对孩子们来说,教育的世界只有春天!美国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这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开放季节,一旦找到了这个季节,就会开放得无比绚丽。教师的使命就是找准这个季节。[23]

使命意味着被召唤,被个体内在或外在的力量召唤。帕尔默认为,教师使命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正是教师内在真实自我的本性”。以这种内心声音的回应,能感受到一种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而这种来自内心的声音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密不可分,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互动过程中萌发并形成的。教师寻找其使命的过程就是“真正地、自然而然地投入教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经历中寻求意义,寻求教学给他们带来的个人和社会价值。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包括教学实践的理念,这种理念让个体的教学工作与他们的生活价值紧密相连。

记得汤因比说过:“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须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这种“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高贵人格品质的使命感。

教师一旦将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主体的自觉道德意识,其道德行为就成为自觉责任行为。他们不仅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主动对他人、对社会尽心尽责,而且能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内心享受着幸福与满足,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会把讲课当成天大的事,把自己肩负的教学重任作为一种人生的使命,对教学工作决不言放弃。马丁·路德·金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如果一直没有找到值得他为之献出生命的东西,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这个“为之献出生命的东西”就是我们理想的事业,崇高的使命,它引领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它让我们能够不同凡响,活出人生的精彩。[24]

一个懂得承担的人深知通往完满和成功的路途遥远又艰难,所以他不会一味地苛责制度和环境。教师的超越和坚守需要一种道德理想主义情怀,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传布自己体悟到的人生、天地之道。他在“知其不可”的现实条件下不以一时的可能成功与否为念,只是竭尽全力去做。孔子身上体现的是一种教师的天职感,这种天职感就是一种重大的使命感,为了自己的使命孔子表现出义无反顾的精神。

在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旧中国,陶行知办学的处境比我们现在困难得多,为筹集办学经费他时常四处奔波、劳累,几乎过着“乞讨的生活”。他把募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学生身上,用在教育事业上,而他本人的生活却异常俭朴而艰苦。陶行知还极力倡导“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很精彩”,他认为“在教师的手里,操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把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而“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毋庸否认,我国教育也曾经历过寒霜,具有专业自尊的教师也有倒下的时候,也有伤心落泪的时候,但是他们不是倒下长久地哭泣,而是咬住流血的嘴唇挺立。他们对教育有一种不灭的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面前,恪守自己的信念;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坚守自己的良知。

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素质教育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新教育实验”怎样才能成为真教育?如何真正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变成今天的教育行为?当我们个人纯真遭遇社会污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面对权势,我们如何保持教育的气节?面对弱者,我们如何表达教育关怀?如何让教育过程充满本来就应该有的温馨的人情味?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候,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而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当教育充满虚伪和虚假的时候,我们如何给学生一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纯真而坚韧的童心?[25]

从这位著名教师的深情表白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坚守的悲壮。要守望教育的理想,不辱教育的使命是艰难的,其艰难在于当下教育的复杂性。作为专业自尊的教师,我们需要把责任感升华为一种教育使命,更需要像汉代出使西域的苏武一样不辱使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