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才
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三课” 活动, 但在听课过程往往出现冷场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无人回答。 于是教师演独角戏, 即使教师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站起来的学生往往呈勉为其难状, 语言表达支支吾吾, 或抓耳挠腮, 或伸出舌头, 或面红耳赤……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在公开课中有, 平时的课堂也十分常见, 对于这种情况, 许多教师埋怨“学生基础不行, 学生配合不好” “学生没预习” 等, 很少听到教师反思自己的不足。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经过反思认为,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一是教师把常态课与公开课割裂开来对待, 平时不训练, 公开课搞花样, 学生不会说; 二是教师提的问题笼统抽象, 学生无法说; 三是师生关系不和谐, 学生不敢说。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 笔者思考如下。
一、 教师在平时课堂上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让学生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 有些教师为了挤时间加大课堂训练密度, 仍采用教师一讲到底、 学生一听到底的方式。 上公开课时为出花样, 表现新课程理念, 专门设置好多问题, 让一向习惯于听的学生回答, 把学生带入陌生的境地, 加之听课老师陌生的面孔, 学生对回答问题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课堂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习惯成自然, 教师问题一出, 学生自然争先恐后抢答。
二、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 明确, 让学生能回答
课堂中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笼统、 不具体, 学生想回答但无法回答。 如在一次二年级同课异构活动中, 教学归一问题时, 有一幅青蛙教学情景图, 两位教师都让学生先看图, 再解答, 甲教师看图时提出: 通过这幅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有的学生说看到了青蛙在游泳, 有的说看到小蝌蚪找妈妈, 有的说看到青蛙游玩, 有的说它们在荷叶下谈恋爱……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但是时间过了近一半, 还没有进入教学主题。 而乙教师看图时提出: 通过这幅图你能得到什么数字信息? 学生只能说看到岸边有15只青蛙, 荷叶旁边有2只青蛙, 再没有说出其他信息。 两位教师教学效果大不一样, 显然, 教师乙的成功得益于提问比较具体, 教师甲的失败归于提问比较笼统。 只有具体明确的问题, 才能引导学生得出合适的答案。
三、 适时点拨疑难问题, 让学生有话说
课堂中当学生被疑难问题困扰时, 也会沉默不语, 有时候教师怎么鼓励也没人回答问题, 因为学生腹中空空, 此时教师就要及时点拨, 化解问题。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 时, 老师先让学生把两个三角形拼摆成一个图形, 然后说说是怎么摆的? 拼成了什么图形? 过了四五分钟, 学生没有一人主动回答。 其实听课教师一目了然, 有的学生拿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拼摆, 怎么也拼摆不出一个图形; 有的学生虽然拿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但还是拼摆不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做课教师及时点拨与示范讲解, 学生经过再次实践, 不一会儿学生争抢着向老师及全班同学汇报自己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和方法。
再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一节课时, 教师给学生m+26这个式子, 然后提出“从这个式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总结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一个数, 还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关系”这一答案, 但等了许久, 学生沉默不语。 显然问题范围有点大, 于是教师换成“从这个式子中你能得出哪些数或什么数量关系”, 该问题便迎刃而解。
四、 教师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敢回答
有时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不难, 但学生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欲说又止。 通过调查发现, 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答案就是不敢说, 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 有的学生吃不准答案, 怕说出来被老师或学生嘲笑而不敢回答。 显然, 这与教师的评价及师生关系有关, 教师如何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合理的评价学生呢? 首先, 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 不居高临下; 其次, 教师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 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要营造一种民主、 平等、 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 教师要坚持正面激励, 回答无错的原则。 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 可讲一些激励性的话: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更有难度, 哪位勇敢的同学敢于挑战?” 当学生回答结束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的、 中肯的评价, 比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你的表达很清晰” “你的见解与众不同” 等等。 总之, 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 给所有学生以真诚的微笑, 不管是优生还是学困生, 教师应该把表扬和奖励带进课堂, 赏识每一个学生, 欣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 切不可讽刺、 挖苦学生, 需谨记“好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如果教师平时一直这样做, 学生不怕对与错, 即使回答错了也不会被师生嘲笑、 批评, 以后每节课肯定都是生动的、 活跃的。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冷场现象, 通过理性地思考认识到, 出现这一现象不仅与教师把常态课与公开课割裂开来对待有关, 而且与教师平时对新课程理念及方法落实不力有关。 如果每位教师用新课程的方法把每节常态课当作公开课去经营, 把每一次公开课以常态课的心态去对待, 课堂中的冷场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生动课堂也会随之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