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

让教学研究成为教师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位教师都想幸福的生活,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偶发事故的发生,荣誉、 职称等个人需求的无法满足, 工作压力大, 生活单调乏味, 使许多教师怨声载道, 满腹牢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个人认为, 教学研究可以成为教师保持长久幸福感的一种内驱力。

马辉才

每位教师都想幸福的生活, 然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偶发事故的发生,荣誉、 职称等个人需求的无法满足, 工作压力大, 生活单调乏味, 使许多教师怨声载道, 满腹牢骚。 把幸福感降低怪罪于学校风气不正、 制度不合理、 学生不好管、 家长不配合……常言道: “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为何不转变自己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儒德认为, 外部环境因素对人幸福水平的影响大约只占到10%, 持久的幸福不是来源于生活环境的改善,幸福的关键在于人们的主观意识和行为。 如果仔细观察那些真正幸福的人, 就会发现他们是在忙碌的同时享受着幸福, 他们在忙于寻求对事物新的理解、 为新的目标而奋斗。 每天面对平淡的教学生活, 偶尔一次的荣誉或别人的赞扬只能是暂时的幸福, 如何让教师经常有成就感、 幸福感呢?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个人认为, 教学研究可以成为教师保持长久幸福感的一种内驱力。

一、 用“研究” 之药, 可以医治教学单调枯燥之痛

教师的生活从形式上看就是“两点一线”, 即教室、 办公室、 家庭, 此外是写教案, 改作业, 写学习笔记。 有时力没少出, 但教学成绩依然不理想, 确实使人感觉辛苦、 烦躁、 苦恼。 其实从具体内容来看, 学生每天都在变化, 教学内容每天也不一样, 当我们用研究的视角去看待教学, 赋予了它一种神秘色彩, 如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有的教师能轻松地教给学生, 而有的教师越教越吃力; 有的课用故事引入效果较好, 有的课用活动形式效果较好, 有的课用合作探究效果较好; 有时一节课虽然准备很充分, 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当我们每天对此类的问题寻根问底, 不断分析解决, 于是, 教室、 家、 办公室就成为我们解决问题、 追求完美的场所, 谈天论地、 说三道四的时间没有了, 一有时间就想着查阅资料,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策略, 甚至上班、 回家的路上及躺在床上时都在思考。 此时, 坏学生不再是老师的眼中钉, 而成了老师眼中的实验对象。 一个问题会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如刚开始接到这个班时我发现学生不会听课, 课堂效率低, 于是通过尝试探索、 查阅资料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践中又引出如何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重难点如何突破、 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 如何处理给学生探究的时间与课堂时间不足的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有的问题解决初见成效, 有的问题至今还在不停地学习中寻找答案。 了解学生, 寻找突破口, 你说这样的日子还会有空虚无聊之感吗? 当教学中的一个个问题不断被突破, 不断地收获, 不停地收到惊喜, 谁还不幸福呢?

二、 用“研究” 之锄, 彻底铲除教师消极心理

在现实工作中有的教师对个别学困生不闻不问, 认为改变学困生费事费力, 家长受此影响也对孩子抱着放任自流的态度。 开始时我也这样, 但这些学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班级总体成绩, 为了提高班级成绩我开始试着研究, 在拜读高金英的专著《阳光的味道》、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等书后, 专家引导学困生走向成功的事例再一次拷问着我 ——对学困生真的没办法吗? 他们一个个因爱而成功的案例也激励着我, 于是我重新带着爱步入自己的教学。 这时班里的一个个淘气的孩子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 如一位学生由性格孤僻、 爱捣乱、爱欺负小同学、 爱拿别人的东西变得乖巧懂事, 成绩由原来的二三十分逐渐提高到七十几分。 还有一个孩子, 平时不做作业, 一问三不知, 开家长会那天,他妈妈在开会前把我和班主任叫到门外, 说明了孩子的真实情况, 孩子小时候得过病, 大脑受到刺激……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揪心, 我下决心要让孩子把基础知识学会, 让他有事可做。 通过多次家访、 课外抽空专门辅导, 孩子学会了两位数加减法, 1~9的乘法口诀也背熟了。 孩子的妈妈和语文老师不断感受到孩子的变化, 于是也改变了策略, 孩子的妈妈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为他做早点,辅导孩子落下的功课, 语文老师开始转变对孩子的教学策略。 期末考试中他的数学考了90分, 令人欣喜。 在一个个孩子由被人冷落到被人关注, 我目睹了孩子转变的过程, 真正品尝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切因爱而变, 同时我也享受到研究的幸福。

三、 用“研究” 之梯, 品尝芬芳诱人的果实

其实幸福的事不一定就等于获得奖金或证书, 凡是令人高兴的事就应该是幸福的。 当我们因为认真研究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成绩突出,而赢得学生、 家长、 同事的好评时, 我们是幸福的。 一篇篇教学感想获得奖励, 论文公开发表, 这不断的喜悦、 不断的收获都是令人幸福的。 如在全县教学研讨活动中, 有教师质疑做课教师, 63÷3=21.00(元) 可不可以写成21元, 全场沉默了两分钟, 仍没人回答, 基于曾经研究的经验, 我站起来做了回答, 本题最好写成21元, 理由是等号后边数值精确度一方面要依据已知条件数值的精确度去判断, 另一方面要看题目的要求, 话音未落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种幸福远远大于物质奖励, 同时又激发自己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的动力。 再如, 当自己静下心来坐在电脑边整理自己的教学研究方法, 书写自己的创造过程, 心中幸福的火花再一次喷射。 当自己因为平时不断地反思、 改进、研究新的问题, 公开课中别具一格、 轻松有效的讲课方式赢得大家羡慕的目光那又是多激动。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 需要一种职业境界, 这就依赖于教师本人是否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是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 的专业发展理念。

没有路可以通向幸福, 幸福就是路本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