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赋予了学习新的内涵,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当今教育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认同。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它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习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相对客观主义是一种进步;然而同时,他们强调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人的建构,没有正确地理解事物的唯一性,过于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忽略了事物的绝对性。
第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强调学生的“学”,故而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第三,忽略了认知适应的层次性及其运作机制。建构主义认为,认知的功能是适应,是一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适应,真理的标准是“生存力”。而对认知适应的层次以及适应所带来的知识建构的选择性和限制性的具体运作机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却没有明确的论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学习作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传统教学中学习的初级阶段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认为分析和抽象是必要的且有其合理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情境性教学是一种进步,但反对抽象和概括、否定抽象训练的重要性也是片面的。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全面衡量学习中的具体与抽象、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学习与人类学习之间的关系,培养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生学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