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arl Roger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也反映了教育的内在规律,在西方教育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的设计者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融入了调查问卷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大学办学质量的优劣应该体现在学生培养上。问卷设计者认为,以往关于大学办学质量的评价常常存在误区,就是把评价学校的重点放在了学校的资源和声誉上,这样的评价没有抓住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他们认为最能体现大学办学质量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的精力应该投入到培养学生方面,使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经历和产出方面有所收获。[2]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学校提供的良好教育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的高度参与,因此院校应该引导学生把精力花在恰当的活动上,促进学生高质量地投入到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各项活动中去,这样的学校才是具有教育成效和应有质量的学校。[3]也就是说,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而展开的。离开了这一点,学校的办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二是对大学办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有着重要的发言权。学生作为学校服务的对象,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发言权。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期间,能够感受到学校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是否达到他们所期望的质量。因此,从学生感知角度来测量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优劣。
(二)注重教育过程的理念
调查问卷并不直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通过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等各种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其前提假设是:教育的成效来源于学校教育实践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实践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因此,鉴别并确认有效的教育实践,是测评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4]根据大量调查结果,设计者认为学生学习上的投入程度以及学校为促进学生投入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评价学校的教育过程有助于大学教职员工、学生和其他人员聚焦于与预期的高水平产出相关的教育工作和活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和管理者应更加致力于安排好符合良好教育实践原则的课程和其他教育活动,从而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有效沟通和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等方面实现更高的目标。[5]
(三)强调教育增值的理念
设计者认为,大学的价值体现在帮助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上。要衡量大学生的预期收获,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作为比了解他是何许人、就读什么样的大学更有价值。那些促进学生参与各种有价值活动的学校可以说比较少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院校质量更高。[6]根据阿斯汀的才能发展观理论,高质量的大学应该能够对学生在知识和人格上的发展产生最大的影响,实现“最大化的增值”。[7]也就是说,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仅仅在于其社会声誉,更在于学校是否能够通过提供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投入,促进学生有所收获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