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不断促进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国家、社会、个人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和紧迫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也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特征。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刻苦努力,踏实勤奋,是同时代青年群体的代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物质产品的大量进口,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各种方式涌入我国,冲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大学生利益观念发生变化,表现为崇尚金钱、权力,奉行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不少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产生动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缺少信心,对共产党的信任度下降。同时,在诚信认知方面容易出现偏差,表现为诚信度不高,契约观念不强,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另外,大学校园的开放、网络的匿名性、舆论媒体的浮夸性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对是非善恶不能完全加以区分,缺乏道德判断标准,道德信念十分迷茫。总之,当代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都将会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和成长。
为此,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着眼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克服个人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广大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精神的诚信教育内容灌输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澄清和纠正在诚信认知上存在的误区,使广大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深处真正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使他们形成道德自律意识,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增强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使大学生明确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大学生才会具备科学全面的价值体系,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挑战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任重而道远。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渗透和扩展,既包括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的扩展,也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扩展。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全世界推行自己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在某些领域这些观念甚至取得了所谓“普世价值”的地位。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意识形态的传播主体、渠道和内容逐渐多元化,其可控性也越来越低,使得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很大冲击,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美国试图建立由它主导的世界格局和体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政治上利用所谓人权、民主、民族以及台湾事务等问题向我国发难;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中国的阴谋。高校在开放的条件下,已经成为各种思潮汇集和文化较量的前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果忽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在发展取向、价值选择上的困难与混乱。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统一的意志,就会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国家是没有竞争力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社会思想空前活跃,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提高有效性,首先要注重人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灌输到大学生头脑中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被人们质疑,就在于其内容陈旧、方式方法单一、只注重内容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需求和思想特点。因此,要想获得人才争夺战的胜利,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丰富了内容体系、创新了方式方法,同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了新鲜血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的价值理念来凝聚人心,形成社会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代表的精神和理念,是当前各教育宣传部门的主要职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
首先,大学具有知识传承、思想弘扬的基本功能。大学的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的传播有了可能。其次,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亟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体系的引领,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为大学生所认同。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大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相比同时代的青年,更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