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兰[1]
[摘 要] 素有“水城”之称的新津自古以来渔业十分发达,有关鱼的文化丰富多彩,每年的河鲜美食节总会吸引许许多多的游人到此游玩。本文主要介绍我和学生共同创作以新津河鲜美食节为主题的剪纸作品的整个过程。从体验生活、收集素材到构思表现、创新突破,再到收获成功,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体验到了创作的艰辛和快乐。这次的创作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创作剪纸,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民族艺术的思想感情,以及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对我来说,这一次的尝试是我教学上的一次新的超越,也是一次成功的体验。
[关键字] 剪纸;创作;体验;收获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一个剪纸爱好者,最大的心愿莫过于用剪刀把生活的精彩一点点绘制;我,一个教育工作者,最美的事情莫过于领着一群孩子用剪刀来描绘我们生活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活,我以家乡新津的河鲜美食节为主题,带着孩子们一起游玩,一起品尝,一起体验,一同快乐,感受家乡的美丽。
新津,水城也。这片土地,据五河之利,水滔滔而不尽;受三山之惠,林郁郁而常青。水以济林,林根深而叶茂;林以蓄水,水源丰而江盈。好水孕好鱼。丰富的水资源为众多的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平静宽阔的河流里河鲜鱼类众多:黄辣丁、刺婆、石爬鱼、桃花鱼……应有尽有,不胜枚举。在河边,我们抓鱼、钓小龙虾、抓螃蟹;在节上,我们看大厨,品河鲜,尝美味;泛舟河上,看夕阳西下,长河铺金,渔舟唱晚,竹篙拍水,碧波红霞。水城如此多娇,怎不引我辈尽挥“刀”!
孩子们有了开心轻松的体验,返校后再回放当时的场景,忍不住就要用纸画。他们有画钓鱼的,有画吃鱼的,有画捉鱼的,还有的画烹鱼的……内容丰富,琳琅满目,各自表现着自己的感受和记忆,画面虽稚拙,似像非像,却另有一番童真和童趣。和孩子一道选择自己满意的图画,重新进行构图调整,更添几多效果。
有了草稿和构图,接着开始把草稿转化为剪纸样稿。师生一起欣赏民间艺人陈世云老师的剪纸作品,讨论民间剪纸的纹样设计,思考怎样借鉴,尝试设计自己作品的纹样,想象自己作品制作完成后的模样。孩子们常常忙得不亦乐乎,舍不得离开美术室。
接下来就是创作剪纸了,我先让学生在修改后的画上用勾线笔把剪纸符号表现出来,接着把准备好的彩色纸钉在稿图下面开始剪刻。剪刻的过程中,大块面用剪刀剪,细线条和一些太小的块面(如小圆点)用刻刀刻。剪刻完后将一幅幅剪纸小作品摆在一起,学生便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但是我却不甚满意。这样的作品单幅看是好,但如何将它们组合起来突出“河鲜”这一主题呢?我绞尽脑汁,辗转反侧,几易其稿。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终于从要红霞老师的《莜麦》中获取了灵感。我创作的主题是“河鲜美食节”,和鱼水是密切相关的,如果用新津特殊的地形结构来构图,岂不更符合题意?想到这儿,我立刻找来一张新津地图,对地图上的河流分布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然后画上新津地图轮廓,用分布在新津境内的河流把画面分成了十二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幅“河鲜美食节”即将诞生,我为之激动万分。
首先,我让几个孩子把前面画的小作品按照场景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安排在相应的块面上。孩子们兴趣浓厚,纷纷争着来画。画完以后,我指导他们在画面上补充一些相关景物,让画面内容和现实生活更贴近一些。在处理整个画面的剪纸符号时,我重点指导黑白关系的处理,尽量让画面保持平衡。稿图完成以后就是纸张材料的选择了。这一次我想有一些突破。摒弃以前的大红纸,用彩色剪纸的形式来表现。我选用黑色彩虹纸,这种纸比一般的红纸厚,又比色卡纸薄,而且比较结实,方便剪刻。黑色显得凝重,更能体现新津民俗文化的厚重底蕴。背景色则选颜色较浅的彩虹纸衬托。剪刻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平时我做这样一张全开纸大的作品都要刻三个星期才能完成,对小学生来说时间就更长了,何况他们每天只有中午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孩子们面对一张全开的大纸,既不能拿在手上剪,又不能随意移动,而且内容特别多,剪纸符号又都偏小,大部分地方只能用刻刀一刀一刀慢慢地刻制。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学生,我赶制了十几套刻纸工具(蜡盘和刻刀),让小组的学生都来学习刻纸。孩子们忙碌着,快乐着;我累着,幸福着。因为我们都深深喜欢剪纸艺术。
剪刻完以后,要在每个场景下面衬上不同的彩纸。这是一个细致活儿,下面的衬纸不仅色彩搭配要合适,大小也要恰到好处。在色彩的处理上,我运用了绘画中的黑白灰三色元素,剪纸是黑色的,作品完成后要贴在白色纸上,那么中间的衬纸就需要用带灰色调子的色彩,我请教了一些专业的美术老师,他们给我提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根据纸质特点,我分别选用了浅蓝、浅黄、粉红、浅绿、浅紫等颜色的彩虹纸作衬纸。这些色彩让原本显得凝重严肃的剪纸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对表现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衬纸粘贴这个环节更是精细,容不得一点马虎。对学生得一步一步指导才行。我首先教他们用拷贝纸把画面上的分割块面的轮廓线画下来,然后在此基础上放宽0.5厘米再画一个外轮廓线,接着把选好的彩色纸钉在下面照外轮廓线剪下来。粘贴的时候注意把纸放正,不让胶涂到正面就行了。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最后这个环节完成得非常顺利。
孩子们摆脱了以前单一的红色剪纸的束缚,在题材的选择上和表现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材料和工具的运用也有了创新,我制作的刻纸工具的原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刻纸方法学生也容易掌握,因此对我,对孩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艺术表现生活,艺术又是生活美的浓缩。在这次剪纸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剪纸,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两个月的创作,学生们全都是利用中午短短的休息时间来完成的,每天这个时候别的孩子都在教室外面自由开心地玩耍,美术小组的孩子们却在美术室里全神贯注地创作剪纸作品,或画或剪或刻,脖子酸了,手磨起了茧,都没有一个学生停下来,刻纸用的刻刀非常锋利,常常有学生把手弄伤,但没有一个学生叫苦,总是贴上一片创可贴继续做,孩子们太可爱了。这批作品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还特别做了精致的镜框把作品装起来整齐地摆放在美术室里,让全校的师生来观看,孩子们都争着在作品前留影。有的学生还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参观,从家长们的赞誉声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剪纸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想象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艺术,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 本文原发表于《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2月下半月刊(总第334期),第55-56页,略有改动。
【注释】
[1]【作者简介】高慧兰,新津邓双学校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