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一琳[1]
[摘 要] 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一言堂”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不喜欢学政治,认为它枯燥无味,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正确定位,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政治课堂;学生;主体
一、研究背景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重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作记忆知识和熟练技能技巧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
中学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传统政治教学中,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不停地讲授,总希望在一节课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然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学生可能连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学会,上课状态不佳,昏昏欲睡,甚至对这种教说式的政治课感到非常厌恶。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老师感到非常疑惑,“自己花了这么多精力把知识讲得那么透彻,讲得那么有条理,为什么学生学习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些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太笨了,基础太差了,听课不认真,学习缺少动力”。如果持这样的观点,是非常可怕的,因为教师总会把原因归结在学生身上,不从自身找原因,最终只会导致恶性循环,学生难以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无疑也是要求政治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每一位政治教师转变自我的角色,进行必要的课堂改革。为什么目前的政治课堂难以提高学生能力?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教师不敢放手,牢牢地控制着课堂,未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过分占用了学生的主场地,剥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权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你不能教会别人一些东西,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这些名言都启示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让课堂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惊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教学实例及其反思
(一)教学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简单上完“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的基本知识,正准备按计划进入下一框题的教学时,突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了解到,美国和欧盟长期以来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些声音在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后变得更加激烈。请问美国和欧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人民币升值究竟有什么影响?”这突如其来的一问的确让我很惊讶。汇率变动的影响这一知识点在新课程中是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尽管备课过程中,我就此问题设计了探究题,但是为了不给他们增添负担,上课过程中我并没有就此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但是没想到学生能结合时事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上提出来了。这时我发现其他同学也窃窃私语,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放下新课,让同学们及时探讨这个问题,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简单介绍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后,我展示了那张我准备了但是没有让同学们看的PPT,上面展示了如下内容:
(1)美国民众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如何?从他们对中国产品的购买情况、到中国旅游情况等方面考虑。
(2)中国的出口企业如纺织业对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反应?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对?从商品价格变化、出口量、利润等方面考虑。
(3)中国的进口企业如航空业和钢铁业对人民币升值有什么反应?从进口量、进口商品价格等方面考虑。
(4)中国民众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会是什么?从就业、生活水平、出国留学、旅游等方面考虑。
然后让大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五分钟后,请小组分别代表美国民众、出口企业老总、进口企业老总、中国民众来各自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则一边记录每个小组的发言,一边用追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展示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于是我没有急着评价大家的讨论结果,而是待小组展示完毕之后,请其他小组点评和提出质疑,并就问题作相应补充,我只是作为听众一边听他们发言,一边选择性地修改和补充记录情况。经过十分钟左右的展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基本把问题解决了。这时候我才让同学们看他们的头脑风暴的成果,并趁机表扬了那个主动思考和提问的同学,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只充当了主持人、记录员和评委的角色,没有繁杂地讲述,但问题仍然解决了。最后,我追问:“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鉴于时间关系,我让同学们周末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并写成小论文或者论文提纲在班级交流,同学们参与也很积极。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问题,国家有很明确的态度,让同学们自己去查阅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支持国家的相关政策。
(二)学生需要怎样的政治课堂
回顾这场由学生一个问题引发的激烈的讨论,我充分体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也让我思考: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课堂?
第一,开放性。政治课堂的开放,主要包括内容的开放、形式的开放、思维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内容开放,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又允许学生提出现实问题,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形式开放,是指思想政治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讨论、质疑,又可以采取查阅资料、学生表演、学生讲课等形式。思维开放,是指鼓励学生充分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品格,对具体的问题和事件能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评价开放,是指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仅用对或错来评价,更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的、言之有物的、自圆其说的、有独创性的解答,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赞赏。
第二,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看,每一次自主探究都应该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而不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的程序。在这次教学中,我没有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和计划教学,而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灵活地调整,生成了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这样的课堂,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第三,互动性。一堂好的政治课,需要师生的互动来完成。教师要从整体着眼,优化目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样课堂就会达到最佳双赢的效果。一个学生一次偶然的提问,一次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成了教学的重要资源,并且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样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疑问,与学生互动。试想,教师如果完全不理会学生的疑问,只按照自己的备课流程单方面地往下进行,则可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第四,生活性。高中政治课比较枯燥抽象,理论性比较强,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输抽象的理论,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听之则会味同嚼蜡、昏昏欲睡,无法产生兴趣。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知识,才能使他们喜闻乐见。
(三)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旨的探究式教学。那么,该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展示自我
自主探究越有效越充分,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靠教师全盘灌输、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无法记住。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就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展示自我。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阅读指导、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学生具备好表现、好展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创造展示的条件,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让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予以适当鼓励和表扬。对课文中的个别章节,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讲给其他同学听。在他们表现自己的同时,也检验了他们的自学效果,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使课堂达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成为学生真正的课堂。
2. 建构生活化的课堂
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政治知识对自身是有用的。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与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政治课堂上,最忌讳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我们不能局限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要多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活动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课堂讨论、情景设置、辩论活动等。例如,在讲解“文化生活”一课中“道德冲突”这方面知识时,我设立了第一道讨论题:“假如你在公共汽车上发现一个小偷在行窃,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兴致很高,有的说要故意撞一下被偷的乘客,以引起他的警惕;有的说大喊捉贼,和其他乘客一起把小偷扭送到公安局;有的说告诉汽车司机,让司机直接把车开到公安局;有的说记住小偷的长相,下车打“110”报警……接着,我又举出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类似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小偷的打击报复,危害学生生命健康,从而使学生陷入道德两难选择,思考在这样的情景下,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这样做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升。
4. 课堂评价给予学生相应的自由度
评价要为学生创造出足够的开放空间,不要拘泥于学生的回答中语言是否规范,或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教师预设的方向和答案,或学生是否“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只要是学生认真思考的,言之有物的,自圆其说的,有独创性的解答,教师都应予以肯定、赞赏。如果课堂评价特别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会让他们充分尝到自主探究的甜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与主动。
5. 教师的作用不能弱化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敢于放手,但不等于完全放手。
在备课过程中,如果教师事先没有对探究的问题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准确的预测,那么就会让探究陷入七嘴八舌、热闹喧哗的难以掌控的状态。这次探究活动之所以可以顺利进行,是以我之前对此问题的学习为前提的,否则也不敢轻易组织探究活动。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必须有充足的准备,牢牢吃透教材,引领学生紧紧围绕重难点知识展开。此外,教师要时刻关注探究动态,适时调控。
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在哪里放手,放手的度是什么。教师要科学安排时间,把教师的讲授、解释与学生的自学、讨论、发言相结合,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引导的师长,引导学生走向合理的正确的探究方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发展目标,要把学生的问题看作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要积极创造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摸索中、实践中甚至犯错误中成长,同时也要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总之,新的课程目标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切实贯彻人本主义思想,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是政治课堂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 1 ] 黄金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政治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2011(1).
[ 2 ] 聂占朝.让学生学做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点尝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4).
[ 3 ] 郑久龙.政治课堂教学开放性的几种表现形式[J].考试周刊,2010(8).
[ 4 ] 杨勇君.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J].学周刊,2013(4).
☆ 本文在成都市2014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略有改动。
【注释】
[1]【作者简介】蒋一琳,成都市新津中学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