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强[1]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成都市名师工作室王友强工作室主持研究的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科研课题“名师工作室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研究情况。主要分五个部分,一是课题的界定,二是研究的意义,三是研究设计,四是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五是初步结论。
[关键词] 名师工作室;研修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什么—— 课题的界定
(一)“名师”的含义
很早以前,“名师”的意思是指精锐的军队,后来则引申为著名的老师,《韩非子·初见秦》中“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最早出现“名师”一词,指精锐的军队。《辞海》中对名师的解释为“著名的教师”,在第6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名师”的解释是“有名的教师或师傅”,如今对于“名师”一词的具体解释较多,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是从社会影响度的层面来认定名师的,是从名师概念外延角度阐释的。例如陈钧和程达(2000)认为,广义上,名师是指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狭义上,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以及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也就是说,狭义上的名师是将广大教师包括在内的教育界的名家和大师。王涵平(2003)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成就显著,美名远扬,影响较大的优秀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曾晶(2004)认为,名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周红(2004)也指出,名师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的著名教师。
第二种观点是从名师的特性角度进行阐述的,也就是从名师概念内涵角度阐释的。例如王铁军(2005)指出,名师是事业型、享受型的教师,是效能型、成功型的教师,是发展型的教师,是专业化的教师,是社会活动家型的开放式的教师。王荣德(2005)认为,名师=较高的学历背景+渊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深刻的教育思想+优良的思想品德+感人的人格魅力。童富勇(2005)指出名师的特质一般表现在教学效果好,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果多,是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校长满意、同行欣赏的老师。以王毓殉(2005)为代表,他采用渐近法对名师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名师首先应该是教师,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主成长的结果。进一步而言,名师应该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社会所认可并且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还应有较高的教师专业素养、创造性以及一定的突出成就。
本研究所定义的名师是指,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带领本校或者本地区整个学科群体发展;在学科发展、教师梯队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学生培养中起带头和核心作用的专家型教师。一般都具备省市特级教师或者省市学科带头人的称号。
(二)“名师工作室”的含义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称呼。“名师工作室”各地不尽统一,大部分地方和学校都称“名师工作室”,也有称“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坊”“首席教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等等。虽然名称略有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制度化的利用和名师资源的扩展,旨在促进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定义。2002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首次揭牌成立了18个名师工作室,浙江省2006年就成立了首个名师工作室 “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此后,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研究也相应展开了,我们看一下以下学者怎么定义“名师工作室”的。刘穿石(2010)认为,“名师工作室”是一个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团队组织。陈燕(2010)指出,“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当前为解决基层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名师资源辐射、专项课题研究等问题而专门组织起来的有固定参加人员,有明确活动内容的组织机构。
总之,“名师工作室”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解决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等问题,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的组织。
本文所研究的“名师工作室”是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成教函〔2012〕105号文件要求定义的,即名师工作室是为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的名师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学校管理理念、典型经验和研究实践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创新,开展高端继续教育,培养教育人才所搭建的,由名师领衔,优秀教师加入的,依托所在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三)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中的教师主要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里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包括学前教育)。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境时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观念与行为,逐渐习得专业知识,提升技能,并逐步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教师的专业角色、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更新、丰富和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态度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的发展。
(四)课题界定:“名师工作室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具体研究什么?
本研究是以成都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王友强工作室为例,观察、研究工作室对研修教师专业态度和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变化所起的作用的研究。
二、为什么要研究—— 研究的意义
(一)名师工作室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日益受到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师培训都由一开始单一的理论授课转向了多种培训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区域性的以学科专业发展平台(市县中心学科教研组)的课程改革的短期培训模式;第二种,以学校为中心的校本性的以学科教研组专业发展平台的教材和课堂教学技术的长期培训模式;第三种,以“师傅带徒弟”的“师徒”模式演化成“名师工作室”的相对长期的培训模式。2002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首次揭牌成立了18个名师工作室。此后,“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名师工作室”的出现,不仅搭建了名师领衔带动当地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使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得到辐射,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教学改革,使教育得到均衡的发展,形成了推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转变的组织形式。总之,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是一所教师继续教育的微型学校。对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应运而生,从研究的成果看,目前各地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还不多,指导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有效方法研究成果更少,调查报告和经验总结的较多;从研究者来看,一是在校硕博学生,二是教育行政官员,三是有少量的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研修老师;从研究方法看,应用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的较多,实证研究的较少。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和对其研究概况的梳理发现,目前在学术领域对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理论认识明显不足,行动探索亦处于无序状态。显然名师工作室的有效运行还需要理论指导和示范引领,需要长期的、深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讲话时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并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我们工作室的研修工作计划、研修目标与研究方向和总书记的要求是一致的。
教育部2014年9月18日颁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文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教师教育要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新机制,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各地各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我们名师工作室的建立与教育部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在职教师的一种新模式,对名师工作室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展开科学研究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施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三)研究预期的创新和突破
本研究的课题负责人就是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不是单纯的就理论研究,而是以成都市名师工作室王友强工作室为载体,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工作、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以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以工作实践成果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形成学、研、教一体,使形成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以求对正在和已经运行的名师工作室具有借鉴作用。
三、怎么研究—— 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是名师工作室促进研修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包含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部分。实验研究部分的研究对象就是成都市王友强工作室及工作室参加研修的20名老师,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理论研究部分的研究对象就是国内现有对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及运转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以及新闻报道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
(二)思路及工作方案
图1 研究技术路线图
(三)研究假设
本研究基本假设,研修学员通过一年的理论研修能够了解自身在教育实践中理论不足的问题,从而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提升理论素养;通过2~3年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专家指导能够不断提升研修老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通过研究,获得名师工作室对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认识性成果和操作性成果。
1. 干预措施(自变量)
(1)2014年1月—2014年12月,研修学员开展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中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美学原理”五门基础课程,各门课程研修过程中聘请专家作总结指导。
(2)2015年1月—2017年10月,研修学员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科研方面,研修学员严格按教育科研的方法主研或者参与研究一个课题,在研修期内完成研究工作。学科教学方面,工作室为研修学员以学科为小组聘请一位专家指导其教育教学方法。
(3)组织研修学员参加国家、省、市级学术会议,让其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干预措施?是基于人的基本特性,这也是教育能够展开进行的逻辑起点。教师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第一人有潜在的才能和智慧(潜在公理),第二人又有把这种潜在表现出来、开发出来的欲望(动因公理),第三人是可以自己作用于自己的,用自己的意识和意志作用于自己(反身公理),第四人在通过反身性作用于自己的时候,基本的中介是美学因素(美学公理),第五人天赋的群生性,使得他人他物在人的反身性作用过程中产生可能的影响,亦称中介作用(中介公理)。
2. 研修学员收获(因变量)
(1)所教班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观察县以上综合考核结果为依据。
(2)撰写的教育教学心得及论文发表情况,以公开发表和省市获奖为依据。
(3)就教育教学中所遇问题展开研究,以校级以上公开立项和结题的课题为依据。
(4)研修老师个人综合能力提升得到认可,以校级以上公开表彰为依据。
(四)课题研究要求
总要求:正德修业、臻于至善
1. 对研究人员的要求
(1)研究作风:要求全体参与研究的老师做到点点讲效率,环环需确认,件件有负责,进程有跟踪,及时做回复,处处重细节,分工讲团队,结果有亮点,事事深总结,完成就规范,做过即专家。
(2)奉献精神:甘当人梯。
(3)成果认定:包括日常组织管理、学员课题论文修改、个人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等,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序。
(4)研修老师也可以参与研究,在成果认定方面和研究人员一样,欢迎设立子课题参与研究。
2. 对研修老师的要求
参加研修的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加强纪律性。在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遵守学习的纪律,遵守学习的作息时间安排,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听课中做到精力集中、精神饱满、秩序井然,保证学习顺利有效。
(2)增强主动性。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主动意识、问题意识,积极与专家、同行学习、互动、交流,使我们对学习充满热情,获得更多的感悟,得到更高的提升。
(3)突出应用性。学员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真正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成促进教学工作的新理念,在实践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按时完成作业。培训班学习时间为三到四年,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年8~10次,课题组要为大家建立好电子档案,每年评选优秀学员。学习期间原则上每年每人公开发表一篇论文,三年完成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5)自觉按照省市特级教师、市县学科带头人标准要求自己,力争早日成为各级教学名师。
四、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
(一)已开展的研究(自变量情况)
(1)近三年来,工作室开展大小活动358次,聘请省内外专家举行学术会议12次,组织大家认真阅读了《中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美学原理》等五部著作。
(2)学术交流。部分成员分别参加了2013年和2014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技术学会、四川省教育学会、四川省心理学会、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年会,省教科所学术会议、成都市名师论坛等学术会议。部分成员在会议上还作了学术报告。
(二)成员收获(因变量情况)
(1)成员研究课题获批10项。2013年省教育厅批准资助金1项,2014年成都市级批准资助金5项;2014年省教育厅批准资助金3项,2015年省教育厅批准资助金1项。
(2)成员课程开发5项。一是2014年成都市高中精品课程“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共24学时,625人次参与。二是2015年成都市高中精品课程4项:分别是“基于‘四基’要求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与实践”,共16学时,350人次参与;“以研促教—— 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专题讲座”,共16学时,420人次参与;“学科结构理论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共16学时,420人次参与;“高中数学微课的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的案例实践”专题讲座。
(3)成员有53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得奖励,其中,国家级学会6项,省级学会和省教科所12项,成都市教科院和学会26项。
(4)成员工作业绩:有34人次获得省市县级表彰,其中一名老师被评为2014年四川省特级教师,三名老师被评为2015年成都市特级教师,两名老师被评为2015年成都市学科带头人,两名老师被评为2015年度四川省优秀教师。
五、初步结论
(1)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工作室形成的工作机制正确。
名师工作室是在职教师进修的微型学校,所以,我们树立了“正德修业,臻于至善”的研修理念。确定了工作室宗旨:充分发挥成员示范、引领、助成的作用,以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选择了教育科研为研修方向。明确了培养目标:通过研修,实现不同基础、不同层级成员的梯次发展,助推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化提升;县局要求,培养省市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市局要求,培养未来教育家。制定了研修课程: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考察调研、学术报告、成果交流与展示。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证明名师工作室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看,我们认为名师工作室能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
(3)各级政府和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讨论与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规范名师工作室的运转,制定必要的相对宽松的管理条例并进行必要的周期考核。
(2)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与研修学员的选拔要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 1 ] 陈钧,程达.呼唤名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 2 ] 王涵平,等.名师成长规律探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
[ 3 ] 曾晶.教师专业化提升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管理,2004(4).
[ 4 ] 周红.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内涵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4(7).
[ 5 ] 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6 ] 王荣德,等.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名师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5(2).
[ 7 ] 童富勇.现代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 8 ] 王毓殉.名师概念及特征辨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4).
[ 9 ] 刘穿石.“名师工作室”的解读与理性反思[J].江苏教育研究,2010(10).
[10] 陈燕.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2010(4).
[11] 张楚廷.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2] 陈婷.“名师工作室”研究—— 以杭州为例[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3.
☆“名师工作室促进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理论研究”系2014年6月四川省教育厅下达的2014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PDTR2014-031)。
【注释】
[1]【作者简介】王友强,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