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蕙,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吴旭聪,生命科学学院教师。
进入2014年,国家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已实施近八个年头,目前已有四批免费师范生顺利毕业并走向教学岗位。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免费师范毕业生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而对这批已参加教学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而言,他们既是“新任教师”,又是社会所期许的“未来骨干教师”。教育硕士的课程学习无疑为促进免费师范毕业生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基于此,我们对生命科学学院2007—2010级免费师范毕业生就硕士阶段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师资配备等相关需求进行了调查,以便为课程的实施与进一步调整提供借鉴。
从学习内容来看(调查结果见表),学生需求度最高的一项为“教育科研方法以及论文撰写的指导”,这一结果表明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迫切需求。在生物专业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计划中,除了设置有“学校科研:方法、课题与设计(含SPSS应用)”这一学位基础课程外,还包括结合生物学学科特点开设的“生物教育论文写作”,较为全面且又具有一定针对性地满足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这一学习内容的需求。而针对“生物热点话题、前沿知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或课题研究的相关培训”等方面的学习需求,教学计划中亦相对应地设置有“生物研究前沿课程”“生物教育特色课程”等课程,可以说目前我校生物专业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符合当前学生需求的。
但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教师心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的平均需求度达到4.24,在众多学习内容需求中排序第四。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项内容中选择“非常需要”以及“比较需要”的比例分别达到39.0%和41.5%,即80.5%的师范生有心理调节方面的需求。从免费师范生踏出大学校园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1—2年时间里,面临着身份角色转化、生活环境改变等众多需要适应和调节自身心理的境况,而与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的接触和交流对于他们而言亦是不小的挑战。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中发现,不少师范毕业生表示教学工作的压力、与学校领导及同事的相处、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都对其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也是当前教师团队中所存在的共性。目前免费师范毕业生在本科阶段以及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中较为关注教育心理学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极少关注教师群体自身的心理问题。社会大众对国家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所培养的免费师范生抱有极大期许,而这些优秀的教育人才除了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即“善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其甘于在人民教师的岗位上服务教育事业,即“乐教”,而帮助在职教师学会自主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关注教师在这一方面的需求亦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如何践行值得进一步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表 学习内容需求统计
从对学习方式的需求来看(调查结果见图1),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课程需求程度最高的学习方式为“优秀教学案例展示及评析”,其选择比例高达70.3%,“教育实践基地参观考察”的需求比例亦达到51.7%,排序第二,这其实是反映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指导教学实践方面需要帮助的迫切性。对于工作1—2年的生物专业免费师范毕业生而言,具体化的优秀教学案例展示可为其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课堂教学方式,而相应的课堂评析更是对其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渗透教育理念等多个维度有了深入的理解,参观考察教育基地亦是提供了学习实践经验的途径,而这些对于满足免费师范毕业生当前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有效性的迫切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专家讲座及报告”以及“经验交流与研讨”在调查群体中的需求度分别达到51.5%和43.2%,而“系统课程讲授”需求度仅为31.4%,比例略低。这种学习方式需求度上的差异其实反映了他们更为期待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相较于传统的课程系统讲授,专家讲座、报告一般是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展开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能在短时间内较大程度上满足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需求,并且与专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能有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困难。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这一群体而言,相近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造成其群体内具有一些共性的问题,“经验交流与研讨”即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可以深入交流的途径,且群体内的相似性可为其提供更可借鉴和可操作的问题解决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远程网络课程学习”的需求度,仅为8.5%,排序最末。在2.5年的学制里,免费师范毕业生除了两次暑期集中面授式学习之外,大部分的课程学习是基于网络课程这一途径完成的。而网络课程作为目前达成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目标的主要方式,具有开放性强、传播性广等便利性特点,但在免费师范毕业生群体中却并没有得到较高的认可度,而进一步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远程网络课程的学习基于现代网络通信设备,参与学习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需要有最基本的电脑设备和通信条件,而这对于部分身处偏远地区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而言并不容易达成。而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可通过将课程内容存储于光盘等储存设备并发放至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方式予以部分解决,但课程中学习讨论、网络答疑等活动的正常开展仍离不开对通信设备条件的要求。其次,从课程呈现的方式上来看,网络课程学习相较于面授式教学在交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略有欠缺,学生往往无法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长时间的集中关注,并且在遇到困难或疑问时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教学效果。因此,如何优化远程网络课程的内容选择以及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等方面,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图1 学习方式需求统计
我们还针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关于课程师资团队的需求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见图2)。其中比例最高的两项分别为“一线骨干教师”以及“课改专家、高校教授”,其选择比例分别达到89.8%以及70.3%,这一情况与其对具体化、实践化的学习内容需求密切相关。而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教材编写者”这一类型师资的需求程度亦达到46.6%,排序第三。新任职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教材这一重要教学工具的认识往往较为浅薄,在教学中经常容易出现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知识点理解模糊的情况,教材编写者的讲座或其他类型的学习活动形式,往往可以帮助其加深对教材整体的编排及设计意图的理解,从而使其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用教材教”。而从目前我校及我院对相关课程的师资安排情况来看,基本上能满足免费师范毕业生对于教学师资方面的需求。
图2 师资配备需求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与已经前来就读的2007、2008级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从中也发现诸如个别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脱离一线学科教学;专家讲座缺乏系统性考虑等问题。这些信息的获得,对于我们后期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合理调整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