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华东师大谋划本硕一体培养蓝图

为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华东师大谋划本硕一体培养蓝图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科学而又高效地使用好这些教育政策和资源,创新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培养模式,是实现免费师范生人生价值的需要,更是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大学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国家使命。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谋划了师范生本硕一体培养的蓝图。在进行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时,我们认为,理应汇聚学校的学科优势,凸显学校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的研判。

俞立中[2]

◆教育硕士不单纯是本科学习的时间延续,而且是本科学习的质的提高。本科与教育硕士之间的融合与贯通,将使免费师范生在教师成长之路上起点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从优秀教师原型的历史分析和国际研究的经验来看,优秀教师应该集4种身份于一体,即专业的决策者、反思性实践者、应变性专家和育人育德使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务院自2007年开始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进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试点工作,致力于培养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深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2010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的办法。

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对免费师范生寄予的教育期待是长远的,国家为免费师范生提供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如何科学而又高效地使用好这些教育政策和资源,创新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培养模式,是实现免费师范生人生价值的需要,更是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大学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国家使命。

经过4年的本科学习后,大多数免费师范生还将返回母校就读教育硕士,这促使我们必须将本科和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做一体化的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与此同时,一体化的培养方案也有利于我们打开教师教育培养思路,拓宽教师教育培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为突破当前教师教育所面临的瓶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条件。

本科学习是教育硕士的基础,但它不是简单地作为教育硕士的预科而存在,教育硕士也不单纯是本科学习的时间延续,而且是本科学习的质的提高。再则,优秀教师的成长,也是学科内涵和教育素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谋划了师范生本硕一体培养的蓝图。

在课程学习的内容上,本科学习侧重于学科专业基础,教育硕士则侧重于教育教学基础,通过专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构成优秀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课程学习的要求上,本科学习强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育硕士强调教育的体验与提炼,通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贯通,构成优秀教师完整的教育世界。本科与教育硕士之间的融合与贯通,将使免费师范生在教师成长之路上起点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在进行华东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时,我们认为,理应汇聚学校的学科优势,凸显学校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基本素质和教育能力的研判。从优秀教师原型的历史分析和国际研究的经验来看,优秀教师应该集4种身份于一体,即专业的决策者、反思性实践者、应变性专家和育人育德使者。针对这4种身份,方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应有利于学生达成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决策能力;不仅要着眼于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更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教育职业的领悟,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实践能力;不仅要着眼于传授理论知识,更应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掌握实践技能,以此提高学生的教育应变能力;不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应有利于养成学生投身教育事业的高尚师德和职业情操,以此提高学生的育人育德能力。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决策能力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对一名优秀教师知识结构的认识正悄然变化。大量新的知识信息的喷涌和对基础教育的渗透,使得教师除了具有扎实丰厚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素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交叉融合,才可能培养符合时代特征、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此,在本科低年级,我们设置了面向所有师范生的学科基础课程。所有理科师范生必修“物质科学A”(物理学)、“物质科学B”(化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所有文科师范生必修中国文化专题、世界文化专题、形式逻辑和哲学概论。学科基础课程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导论性课程,而是面向理科(或文科)师范生专业要求的通识性基础课程。希望学生在修读学科基础课程之后,能够奠定大理科(或大文科)的学养基础,能够形成对整个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的宏观理解和宽阔视野,在从教时更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指导和对学生创新潜质的发掘。

以深刻的教育领悟提升反思实践能力

学科基础知识在面上的拓广带来了学科教师的活力,学科专业知识在点上的深入形成了学科教师的定力。但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还必须在宽厚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强化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教育经验的提炼,形成能够指导自己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为此,在本科阶段,我们关注学生对教育知识的理解,但是更强调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在教育硕士阶段,我们除了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深化,更强调学生对教育知识的体悟。于是,在本科阶段,由于学生初步接触教育职业,我们以“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为标准更新重建了教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两门课程,按照“了解”的原则,开设了教师教育拓展课程,例如课程论、学习论、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旨在打开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视野,做好从教的理论准备;在教育硕士阶段,由于免费师范生有从教的初步体验,我们按照“理解”的原则,设置了教师教育理解类课程,包括系统化的教育理解和系统化的教学理解两个板块。教育理解板块由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程教学与学习理论、学校科研方法以及人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组成;教学理解板块包括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科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研究以及学科教育的测量与评价等课程。

以扎实的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应变能力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对优秀教师而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智慧是同等重要的,所以,优质的教师教育必须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互动。因此,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本科阶段,我们设计了“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第二、三学年每学期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此后安排每位学生主持或者参与一项教育研究项目;在第四学年前期安排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创造条件让免费师范生循序渐进地接触、了解和体验教育实践,尽快进入教师职业角色。在教育硕士阶段,我们专门设计了实践反思类课程板块,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教学反思和校本实践问题研究等课程,要求学生不仅仅满足于自己在教师岗位上的经验和感悟,而是通过教学设计、教育教学反思和校本实践问题研究,将自己在教学岗位上积累的经验和感悟提升到理论层面,达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基于教育实践的毕业论文。

以高尚的人品与情操提升育人育德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完整的人格。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把书教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人育好。前者靠的是知识与能力,后者靠的是人品与情操。学校在关注师范生知识获得与能力习得的同时,更关心他们做人品格的提升与教育情操的升华。为此,在本科阶段,学校以孟宪承书院为载体,聘请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养成教育,使学生的从教意识得到巩固,使学生的从教情操得到陶冶;在教育硕士阶段,学校在生源所在省份聘请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导师,以兼职导师的专业渗透力和师德影响力,强化师范生的育人育德能力。

在上述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形成了师范生本硕一体化培养方案。

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学生按照文理两大类,分别学习文科和理科的学科基础课程,并参与教学见习。本科的中间阶段,除了学科专业课程外,学生需要学习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等课程,并参加教学研习。到了本科高年级阶段,学校开设了多个系列的教师教育拓展课程,并安排教学实习。

在本科毕业后,师范生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然后继续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学校将要求师范生在申请攻读教育硕士时,必须提交一份教学设计文案,作为对于他们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在教育硕士前期,将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修读教师教育理解类课程;教育硕士中期,将根据个人兴趣和实践需求,修读教师教育拓展类课程、学科前沿、教育前沿和科学人文素养类课程;教育硕士后期,将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为载体,强调对师范生实践反思能力和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

本硕一体化培养设计历时一年多时间,是一项富有探索性的工作,可以预见,无论是完善还是实施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坚信,今天的披荆斩棘,必将为免费师范生的成长打开一条宽阔的道路,成就他们的教育人生,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

【注释】

[1]原文刊载于2011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报》。

[2]时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现任上海纽约大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