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概述
教育硕士(Ed.M.)专业学位论文是衡量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修养的全面体现,更是授予其学位的重要依据。
(一)论文性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是在导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系统完整且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型论文,其目的在于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有职业或未来职业提供专业支持,使之能更好地理解基础教育中的实践问题,并强化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论文在总体上应明显侧重于理论应用,强调研究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实践性问题,能明确描述并详细分析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或事件。
(二)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倡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型研究。论文选题应从基础教育实践中产生并指向教育实践的改善,关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关键问题,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论文选题要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专长、兴趣所在和实践体验,以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
(三)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撰写者需要检索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领域或专题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做出适当述评,以此判断论文选题在特定研究领域的地位与价值。论文的文献综述应紧密围绕论文研究的具体问题,聚集于同类事件或情境,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论文课题直接相关,并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文献综述需以规范格式呈现,字数不得超过正文字数的10%。
(四)理论与方法
论文应注重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反映研究者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者能够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并能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文献记录分析、视频采集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熟练运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方法对所获资料进行处理,以表现研究者科学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论文结构
论文结构一般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理论与方法、资料和数据分析、结论等。论文应以清晰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说明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和对后续研究的价值,以及解释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推广和实践转换的局限性等。
(六)类型与规范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四种基本形式,每种论文形式涉及的研究方法可以多样化。
论文撰写格式应符合专业文献撰写标准,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均应详加注释。论文语句通畅,无语法、拼写和排版错误。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篇幅一般不少于1.5万字。
调查研究类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
一、论文类型
调查研究: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测验、收集书面材料和开调查会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从中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的研究。
二、内容要求
1.选题:来源于教育实践,主题要鲜明具体,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2.调研内容: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把握所要调研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又要调研影响该教育现象的内、外在因素,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调研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3.调研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所调研的命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收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
4.研究成果:通过科学论证,给出明确的调研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成果应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或新见解。
三、撰写要求
调查研究论文由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
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观察记录等必要的文件可以以附录形式提供。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对调研命题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被调研命题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本调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
2.调研方法:针对调研命题,主要介绍调研范围及步骤,资料和数据的来源、获取手段及分析方法。
3.资料和数据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给出明确的结果,并采用数理方法进行可信度和有效性分析。
4.对策或建议: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并对调研对象存在的问题或者调研结果应用于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论证,提出相应的对策或建议。对策及建议应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操作性及实用性。
5.结论:系统地概括调研报告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简要描述调研成果的实践价值。
四、评价指标
(续表)
实验研究类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
一、论文类型
实验研究:指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观察教育措施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验证假设,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
二、内容要求
1.选题:来源于教育实践,主题要鲜明具体,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和管理有一定的价值。
2.研究内容: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说明,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明确提出研究假设,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前瞻性、新颖性,工作量饱满。
3.研究方法:遵循客观、有效、可行等原则,采用科学、规范、合理的研究方法提高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4.研究成果:能够揭示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情境中去。
三、撰写要求
实验研究论文由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
实验记录等必要的文件可以以附录形式提供。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本实验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并阐述本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
2.实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说明,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操作自变量,测量因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详细阐述整个实验研究过程。
3.实验结果及讨论:系统地概括通过实验研究所发现的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相关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或新见解,展望实验研究对教育现状的改进前景。
4.结论:系统地概括实验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明确指出哪些结论是作者独立提出的,简要描述实验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
四、评价指标
(续表)
案例研究类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
一、论文类型
案例研究:指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个体(教师或学生)、典型的教育事件或教育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与该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来探究某种特殊情况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措施,促进研究对象改进和良好发展的研究。可以采取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进程的方法,也可以以对案例的了解和认识为基础,旨在尝试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发展,从而认识措施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内容要求
1.选题:所研究的案例具有特殊、典型的特征,可以是单一的案例,也可以是多重的案例,对教育活动有明显的实践价值。
2.研究内容:将教育的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工作量饱满。
3.研究方法:通过开发或搜集典型案例,采用收集、记录、存储的方法,在对研究对象进行真实、立体的描述之后,结合相关理论或借鉴他人的经验,分析、归纳、解释研究问题。
4.研究成果:能够对教育实例进行深度解读,描述性地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供正确的策略。
三、撰写要求
案例研究论文由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
观察记录、访谈记录等必要的文件可以以附录形式提供。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阐述案例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并阐述本案例研究的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2.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的标准,即案例是如何选定的;进入现场以及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关于研究伦理的考虑等。
3.案例描述:描述整个案例的情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过程、结果等的详细记述,并针对情景中的某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理论分析。
4.案例分析:分为理论分析部分和评议部分。理论分析包括案例分析目的、教育理论依据、教育意义等;评议分析包括案例自评或者专家点评、改进意见等。
5.总结:对研究中的关键元素及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从案例研究的结果中推论出最终的结论,并且对结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做出解释,对案例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策略。推论要合乎逻辑。
四、评价指标
专题研究类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
一、论文类型
专题研究:指运用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结合所学专业,在对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某个具体议题既有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论或观点,并加以充分展开论证的研究。
二、内容要求
1.选题: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或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或议题进行研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和管理有一定的价值。
2.研究内容:就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某个具体议题既有的研究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理论或观点,并加以充分展开论证,在实践方面提出自己的方法、对策和措施。专题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量饱满。
3.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已有相关研究有较好的把握,对研究问题的论证充分,并能恰当地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文献记录分析、视频采集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
4.研究成果:对相关议题能够有自己的理论或观点;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和措施。
三、撰写要求
专题研究论文由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组成。
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1.5万字,组成及具体要求如下:
1.绪论:对与所研究专题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应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重点阐述相关专题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本专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简述专题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
2.理论及分析:确定所研究专题的理论基础,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该专题涉及的具体问题或议题进行综合分析。
3.资料或数据分析:对相关资料或研究数据进行分类分析,提炼有关模式或建立相应的关系,资料及数据分析要贴切、合理。
4.结论:针对所研究的专题提出自己的理论或观点,或在实践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见解要有独创性。
5.总结:系统地概括专题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其主要结论,并明确指出自己的新理论、新见解或新对策。
四、评价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