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全国推广阶段。
在第一阶段(2001年上半年),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写审查了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以及各科实验教材,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有关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验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2001年上半年,以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颁布和贯彻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第二阶段,即试点实验阶段。在各省教育厅(局)组织各地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已确定了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区(县、市)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1年9月前完成了对实验区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各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培训。首批38个国家级实验区包括重庆市北碚区、青海省湟中县、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广西柳州市、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宁夏灵武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黑龙江省宁安市、甘肃省兰州市等。
2002年秋季,扩大了实验区的范围,启动升级实验区的工作;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包括三级课程管理的运行机制、评价制度等)全面进入实验阶段,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原则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所属的每个地级市可确定一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以县为单位),实验区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已覆盖570个县(区、市)级单位,约占全国县(区)总数的17%。
2003年9月,实验规模已扩大到1642个县(区、市)(新增实验区1072个),全国有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了新教材。分别占全国县(区)数的57%,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8.6%。
按计划,2004年秋季,新课程改革的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使用新课程。
但现实的发展却往往比人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据笔者的调查,宣威市在2005年的时候只有两所中学开始使用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2006年,增加了两所,其他中学均是从2007年9月份才开始使用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的。可见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一帆风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