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影响巨大。
一、教育观念落后
在前面已经提到,宣威市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保持着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目前家长尤其是多数的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的,他们最关注的主要还是子女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分数,尤其是中考分数,这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外务工的家长,平常没有时间和能力关注子女教育,只能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子女的学习,这使得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难以摆脱分数的束缚。
二、对新课程改革缺乏认识
在介绍宣威市的时候已经提到,农村劳动力输出是宣威市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有的学生父母全都外出务工,只有爷爷奶奶等亲属照顾生活,这部分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根本没有条件或能力对新课程进行哪怕是初步的了解。即使是城镇学生的家长,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也大多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具体理念、要求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或教师工作的难度就增大了。比如,宣威市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这给学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家长往往持一种不理解甚至反对的态度,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这种态度反过来又阻碍了教师的教学。
【注释】
[1]http://www.blog.edu.cn/user3/mawu5/archives/2006/1383437.shtml.
[2]http://kw.lyedo.com.cn/kw/Article_Print.asp?Article ID:1231.
[3]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62.
[4]“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我国学者李曼丽女士指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通识教育大多以选修课或者学生社团的形式出现,学生多凭兴趣自由选择,难以接受全面教育。
[5]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62.
[6]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62.
[7]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62.
[8]林倩.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素质结构[J].四川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8-62.
[9]王一喜,严桦.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6(4):91-92.
[10]李爱民.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4):172-173.
[11]李爱民.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06(4):172-1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