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应用技术型地方院校应该意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把课程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分析,全面了解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等方面所存在的优点和缺陷,使课程在保证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从而把握课程建设的方向,为促进课程全面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鉴定课程改革的成果,通过对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做出正确判断,引导课程改革的方向,促进课程改革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为课程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有研究者将课程评价在课程中的功能概括为“诊断课程、修正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预测教育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7]。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评价含有诊断、改革、比较、估计教育需求、确定预期目标是否达成五个方面的功能,并详细论述了课程评价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一种方法、作为一种手段、作为一种工具、作为课程开发反馈——矫正系统的一个环节的‘广泛作用’。”[8]
哈丽特·塔尔马齐概括了课程评价五个方面的价值功能:①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意指利用评价来判断课程是否良好和是否合适,其价值取向取决于人们的哲学和心理学观念。②工具价值。评价者将评价作为工具来判断课程的预期对象是谁,试图在规划的课程与方案的目的和目标之间建立联系。工具价值问题还重视课程中所规划的内容是否达到效果,达到什么程度,哪些学生达到了课程目标。③比较价值。当面临新方案时常常会涉及同课程的价值比较,这里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比较学生成绩,而且关心两个不同方案的可满足社会期望的程度。④理想化价值。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关心所规划的内容是否真正发生,而且对如何获得信息从而设计出最佳的方案更感兴趣。他们关注方案实施的信息,不断探寻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或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⑤决策的价值。教育工作者和课程的决策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决定是否保留、修改或者放弃课程方案。[9]
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通过评价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通过评价,发现转型时期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实施过程的优势和特色,鉴别和诊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不足,并据此提出解决、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办法,从而切实发挥课程评价的作用和功能。课程评价不是完全可以预先设计好的,它是一个渐进的、生成的、建构的过程,贯穿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总结来说,课程评价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诊断功能。所谓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能够对课程系统各个阶段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示与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和教学在哪些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需要加以巩固和推广;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要获得这些反馈信息,只有经过特定的课程评价过程才能得到。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课程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等,从而改进转型时期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第二,调节功能。所谓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课程诊断,将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让被评价者了解自身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或学习行为,促进其自身进一步发展。评价最重要的并不只是得出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使其能更为客观、全面地认识自身,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鉴定功能。所谓鉴定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可以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的适应程度作出区分认定。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而课程设计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而要达到目的则需要依靠课程评价才能完成。课程评价本身就是以一定的指标为依据对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及其效果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它自然对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相适应的程度做出区分和认定,从而发挥其鉴定功能。我们现在经常开展的职业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定等都是发挥课程评价鉴定功能的具体体现。
第四,决策功能。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评价的过程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和信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首先,为课程改革提供决策。课程改革需要收集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做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革措施,而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检查和测试而收集到各种数据,这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进而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其次,为课程管理提供决策。课程管理是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的重要管理活动之一。课程管理活动是对课程的编订、课程的组织、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效果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而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课程管理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进而影响到整个课程管理的成效。通过课程评价,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过程的基本状况,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监督和检查学校实施课程规划、课程标准的使用以及课程实施结构等情况,从而获得改善教学工作的各种具体信息;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整理和研究,使管理部门能明确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而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也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监控和阶段性检查,通过课程评价,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判断,并作为对其进行奖惩的标准和依据。
第五,反思功能。对于课程评价来说,没有一套理想的固定标准和准则作为普遍的参照点,因此,课程评价除了发挥诊断、调控、鉴定、决策功能外,它还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对已经做出的课程评价是否合理进行评判。课程评价主体需要对自身的课程理论、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结果等内容进行反思,甚至对自身课程价值观进行不断地反思、总结,从而改善课程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