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星星
云南省高等学校新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1985年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创建,书写了云南省高等学校新闻教育的第一页。新世纪以来,云南省高等学校新闻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有十余所高校开办了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有十余所高校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科专业,基本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层次发展格局。2013年11月,云南省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省内十余所高校的委员和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会议期间就云南新闻教育的现状、问题、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讨论,并于会后对近年来云南省新闻教育发展中凸显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在本次会议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云南新闻教育最近两年的发展情况,对云南新闻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未来路径进行初步的讨论。
一、云南新闻教育的发展态势
基于对云南新闻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对云南新闻教育的发展态势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具体来说,云南新闻教育发展中主要有以下“热点”问题。
(一)云南新闻教育的地方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发展问题
云南新闻教育规模化发展的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云南省内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且发展总体趋势是不错的。但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与云南地方新闻事业发展实际有效接轨,并更好地为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二是如何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云南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结合,使云南新闻教育敞开大门,特别是如何面向南亚、东南亚等国家,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新闻人才的问题;三是如何有效避免云南新闻教育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实现云南新闻教育内部的差异性发展。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其基本路径在于,云南新闻教育的发展一定要结合云南省的地方实际和区域发展特征,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运用,要有云南新闻教育整体发展的意识和举措,并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协调与合作机制。
(二)云南新闻教育实践如何与业界互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云南省各高校在新闻教育实践中,普遍重视与业界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从业界聘请专门人才进校园,上讲台,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等;与相关单位共建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为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提供实践平台;建立学界与业界的互动交流机制,开展主题活动以及科研合作等。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学经费不足,不能很好地解决外聘教师的报酬问题;二是很多专业实习基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管理困难,实习指导教师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实习学生工作量不足等;三是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合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实际困难,比如高校教师去媒体兼职、挂职等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导致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
(三)如何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质量的问题
目前,云南省各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失调;二是师资队伍质量尚需提升,尤其是专业出身和具有业界丰富实践经历的教师比重较低;三是充实师资队伍存在许多政策障碍,比如很多高校都要求新进教师需具有博士学位,而对于云南省本学科许多专业来说,几乎每年都面临无人可进的尴尬状况;四是现有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以及学缘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云南新闻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四)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性与变通性问题
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发展中的应用学科,如何适应媒介生态和业界的快速变化,是新闻教育必然面对的紧迫性问题。目前,云南新闻教育中显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现行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与新闻传播工作实际需要存在明显的滞后,业界的飞速变化和新要求在新闻专业教学和教育体系中缺乏快速有效的接轨机制。二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实现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既能在专业教育中体现学科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体现学科的普遍价值,又能在专业教育中体现学科发展的现实开创性,体现学科的时代价值。对于此,多数高校都认为,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努力体现稳定性与变通性的统一,在具体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应创造两者得以统一的外部条件,并给予教学单位更大的创新空间。
(五)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和改善办学条件的问题
从云南省新闻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存在着专业布局不合理、办学层次不平衡、招生规模过大的情况,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毕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业形势严峻等。多数高校认为,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应当从“量增时代”进入到“质升时代”,无论全国,还是云南省,都应当从“抢占山头”转向“苦练内功”,从整体上提升整个学科的教育层次和水平。同时,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出现办学经费紧张,尤其是硬件投入不具持续性的问题。教学设备缺乏、陈旧、老化、更新周期漫长等问题,在绝大学校都存在,这也成为教学条件无法改善的最主要制约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云南新闻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主要有:
1.新闻传播学科发展中“热”与“冷”的矛盾
从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新闻传播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无疑是“显学”,体现出勃勃生机。但从各个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和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看,新闻传播学又往往处于“冷门”的位置。主要的表现有:一是新闻传播学科在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是较为年轻的学科,学科地位在整个文科体系中不高;二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也明显不足,这在事实上也成为新闻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三是新闻传播学科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发展中也受到较多学校环境的制约,比如对于科研成果的认定标准、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的标准等都往往忽略了新闻传播学科的特殊性。
2.新闻教育中“明道”与“授术”的矛盾
目前,云南省高校都普遍重视新闻传播教育中的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应用技能培养的问题,学生也对此给予了最充分的回应。但随之出现了以下问题:高校新闻教育究竟是培养“工匠”,还是培养“名家”;在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明道”与“授术”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史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中有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3.新闻教育中“一体化”与“个性化”的矛盾
新闻教育在全国不同区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方性特点。同样,云南新闻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发展也都存在不平衡性和各自的特点。如果过于强调新闻教育发展中的“标准化”,那么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性;如果过于强调新闻教育发展中的“地方化”,那么又可能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对于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最好的办法是以方向上的一体化为基础,实现具体路径上的个性化。
4.学生的职业理想与现实选择的矛盾
很多学校都有一个极其突出的现实问题,就是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较为淡薄。在就业过程中,对本行业的认同度不高,往往会以现实的报酬、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为主要的择业标准,因此近几年进入本行业的学生比率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尽管造成这一现实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从新闻教育自身来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应当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年云南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是较好的,“好找工作”体现出新闻教育极强的社会适应性,但“找好工作”似乎又成了一个极大的难题,很多毕业生表示,到媒体行业薪酬不高,发展空间也很狭小,甚至存在突出的不合理用工情况,最后只好进入其他行业谋求发展。从这点看,新闻教育的目标实现,其实不仅仅是新闻教育自身的问题,更应当是关乎全社会的系统性问题。
5.学界与业界的互动机制运行中的矛盾
强化新闻学界与新闻业界的良性互动,是新闻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又表现出诸多的问题。一是新闻教育与业界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的情况,新闻教育既是超前的,又是滞后的,就容易出现业界认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足,而学生又会觉得业界的现实与专业理想存在很大的差距的矛盾。这样经常就出现新闻教育跟在业界后面跑,而不是理想的“新闻教育应当是领跑者”的角色。二是在管理模式和实际运行中,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往往并不顺畅,甚至会有很多障碍,这就严重影响了双方的积极性。
6.专业教学中“新”与“旧”的矛盾
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体系的“新”与“旧”的统一,一方面要有前沿性,另一方面要有继承性。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调整起来较为困难。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很多高校都是年轻教师担纲,在教学内容的“新”与“旧”的结合上也显得较为吃力。很多高校老师认为,要破解这一难题,一是教师要勤于科研,通过提升科研水平带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三是建立各个高校之间在省、区域、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多重交流学习平台。
二、云南新闻教育发展的重要面向
近些年来,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是新闻传播领域的形象表达。与此对应,新闻教育及其生态也同样发生着重大变化,比如专业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结构层次的重构、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等,这些都是云南新闻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更是关乎云南新闻教育整体发展的核心命题。云南新闻教育虽然整体上起步较晚,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发展基础与发展态势都是良好的。在新传播时代的背景下,云南新闻教育必然迎来重要的变轨期。概而言之,云南新闻教育的未来发展应着力解决好如何面向与回应新传播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的问题。
(一)区域面向,体现民族特色
面向区域社会,与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契合,为云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当是云南新闻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在此方面,云南新闻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专业较为齐备、层次较为分明、分布较为合理的办学格局,但仍需着力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如何与云南省省情,特别是与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相契合,培养真正“接地气”,具有鲜明云南特色的,能更好地为云南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业发展服务的专门人才的问题。在这方面,有不少学校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但尚未形成清晰和鲜明的发展路径。如云南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学专业,为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近十年来在学科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积极探索与云南民族地区相契合的“民族化”发展路子,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另一个是从云南新闻教育的整体格局入手,应如何实现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的差异性发展,从而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云南新闻教育总体上依然存在特色化发展不明的欠缺,共性明显,个性不足,很多学校都偏重于对学生综合性的“术”的培养,而缺乏能契合云南区域发展现实和特色细分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和运行机制。因此,云南新闻教育的未来之路,首先要立足于云南省的区域发展实际和民族文化特色,着力挖掘可资利用的内生性资源,走出一条有别于一致化的发展路子。
(二)国际面向,展现开放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国际面向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点,而从新闻传播领域看,国际化、国际传播能力也成为其运行中的重要关键词。另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作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核心区域,其所具有的区域优势正一步步体现出来。在这一发展格局下,云南新闻教育必然要适应这一深刻变化,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做大文章,做好文章。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积极探寻新闻传播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云南大学新闻学院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合作,以该校“海外迁徙教学”为基础,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展开了多样化、多形式合作,让中法学生以小组作业的方式共同协作,完成专业训练过程,效果很好。又如,2016年3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签订共建协议,通过整合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相关资源,成立了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学院。这将成为云南新闻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事件。云南新闻教育的国际面向,主要应解决“三个对接”的问题,一是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二是与国际传播格局变化的对接,三是与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对接。应该说,立足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培养具有国际传播视野、国际传播能力的开放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云南新闻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显然,这一方向有着巨大的发展和想象空间。
(三)专业面向,凸显前沿特征
新闻传播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飞速变化,无论是新闻传播行业,还是新闻传播学科以及新闻传播教育,都面临着吐故纳新甚至是整合重构的挑战和机遇。一般而言,新闻传播教育在新闻传播行业变革与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其一方面要与新闻传播行业的变动实时接轨,另一方面要与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有机结合。新闻教育的专业面向,正是实现上述“连接”作用的基本途径,也是提升新闻教育总体水平的不二法门。正是缘于新闻传播领域的快速变动特点,新闻教育实践过程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前瞻意识和前沿特征,这才能保证新闻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从整体上看,云南新闻教育的发展较好地体现出专业教育的特质和诉求,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专业精神、职业理想教育相对偏弱,使得不可分割的“立魂”和“强体”不能相得益彰。又如,在与新闻业界的合作互动中,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机制,使新闻教育与新闻业界的互动停留于较低层面,甚至容易出现新闻教育过程与新闻业界的发展实际相互割裂的状况。再如,专业教学活动与教师科研活动的结合度不足,不能很好地实现科研反哺教学的功能,甚至出现教师研究方向与专业教学关联度较低、教师不熟悉学科发展前沿的情况。应该说,专业面向是云南新闻教育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对于新闻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前沿的关注,并将之转化为专业教学的具体内容,更是提升云南新闻教育整体水平的必由之路。
三、结 语
云南新闻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并已为云南省和国内其他地区培养与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新闻传播专门人才。他们在新闻业及其他各行各业的不俗表现,为云南新闻教育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新传播时代的背景下,云南新闻教育如何与时代合拍,如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如何培养大批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是云南新闻教育发展的最终面向。
(作者系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