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标准和要求
加强教学改革的质量管理及流程管理,强化标准意识,为学院一体化课改提供标准模板,促进“一体化”教学内涵发展。
二、工作流程及内容
(一)项目概述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岗位要求,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
(二)工作流程
1.组建课改团队。
2.整合教学单元。
3.开展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
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5.确定课程体系框架。
6.制订一体化课程方案。
7.师资队伍建设。
8.学材建设。
9.实训场地建设。
10.制订课改实施方案。
11.教学组织实施。
12.课改验收。
三、工作任务细化
1.系主任担任课改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课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教学部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主要负责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改工作的具体实施;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完成一体化课程开发。(接到任务后两周内完成)
2.课题组长带领成员认真分析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按照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要求召开研讨会,将原理论、技能课题进行整合,划分为不同的教学单元。(三周内完成)
3.课题组长带领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职业与工作调研分析,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四周内完成)
4.课改领导小组确定企业行业专家访谈会参会专家名单,拟定访谈会工作方案;课题组长组织召开企业行业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审定。(六周内完成)
5.课题组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转化与等级划分,确立各等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形成本专业一体化课程框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课改专家审定课程框架。(八周内完成)
6.课题组根据审定的一体化课程框架完成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制定、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案实施建议、考核与评价方案的制订、课程方案的汇编等工作,确定本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课改专家对课程方案进行审定。(九周内完成) 7.课改领导小组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课题组长组织召开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论证会议,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课改专家参与方案的审定。(十周内完成)
8.课题组开会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明细,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学期内完成)
9.课改领导小组拟定一体化实训场地建设方案,召开一体化实训场地建设方案论证会议,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课改专家对方案进行审定;审定通过后,课题组协助实训中心、总务处完成实训场地建设。(学期内完成)
10.课题组制订一体化课改实施方案,确定试点班级、人数、培养层次,选拔试点班学生和任课教师,拟定试点班学生和一体化教师考核与评价制度,明确组织保障、课改内容、进度和目标要求。(学期内完成)
11.课题组根据课改实施方案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制订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入企参观、顶岗实习,开展教研活动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和家长座谈会,组织开展一体化课改示范课,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长撰写报告,报教务处审批;任课教师建立试点班学生学籍档案和成长记录档案,编写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考核,记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撰写学期一体化课改工作心得体会。(全过程)
12.按照教务处制定的一体化课改试点工作验收明细要求,课题组组织教师整理验收材料,形成书面报告,制作验收报告PPT,报教务处审批;协助教务处完成验收工作。(课改实施三学年后)
四、课改验收
(一)一体化课改资料整理
依据教务处下发的《一体化课改验收明细》,结合本专业课改教学实践,做好课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
(二)一体化课改验收标准
(续表)
(续表)
淄博市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 毛海鹰 郭常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