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质现状影响阅读质量。许嘉璐先生指出:“我们是从文盲充斥的状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迅速走向了教育的普及,但总体上文化与教育是落后的。经过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努力,现在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9.6~9.7年。换句话说,中国这个东方巨人,作为整体,文化水平只有初中毕业。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要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初中毕业的水平能做到吗?现在整个社会教育普及的程度、国民的素质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差距太大。虽然我们也有院士、教授、博士、‘海归’,但是建设这么一个大的国家,只靠几百万人、几千万人是不够的,需要13亿高素质的人共同努力。”[4]只有公民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公民自觉的阅读才会成为可能,有质量的阅读才会成为可能。
“万花筒般的世界”影响阅读品味。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实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魅力无限,但人们受到外界干扰、影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理念、科学技术涌进国门,推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那些落后、腐朽、肮脏、与我们社会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精神糟粕也蜂拥而入。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只有初级水平的人,能够科学地辨别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吗?选择成了阅读的一个前提。但魅惑不清的世界,让阅读者难以下手。
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国仍处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阶段,一方面是物欲横流,另一方面是高度压缩的快餐文化,浮躁、浮夸、浮肿,成为抹不去的现代病。一些轻佻、肤浅、庸俗、反科学的读物腐蚀着人们的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阵痛让阅读也受到影响。
阅读,本来是属于社会个体的活动,一般来说,对社会个体而言,读书还是不读书,读多还是读少,读什么与不读什么乃至怎么读,都是个体选择精神生活内容与生活方式的自由与权利。可是,如果从社会整体发展进行考量,社会个体的阅读状况关系到了国家整体的精神生活、发展品质。例如:社会个体阅读率连续数年的下降,则会使一个社会的整体精神变得贫瘠,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那么,阅读不仅是社会个体的私事,它还是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公事”。虽然阅读这一“公事”不如国土安全、社会经济、卫生健康、住房教育等其他社会大事在当下那么急迫,但从长远来看,它却为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大事埋下伏笔,是一个影响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毋庸置疑,社会的整体阅读状态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时代、民族的现实的精神状态和长远的精神走向。为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掉以轻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