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这一宏伟愿景,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更应从小树立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通过一系列的梦想、励志故事,让学生感悟人生,发现人性的光辉,读懂生命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内容
·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小故事中感受它所包含的大道理,引导学生怀揣梦想,调整心态,走向成功。
·让学生认识群文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
组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谈话一
我们国家现任的国家主席是谁?他提出了一个什么愿景?我们今天进行“励志小故事”群文阅读,希望能让大家有所启发,以调整心态,走向成功,实现“我们的梦”。
(二)谈话二
什么是群文阅读?所谓“群”,就是聚集在一起;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聚集在一起阅读、学习。下面,我们先来读一则关于“梦想”的小故事。
二、阅读《别让任何人偷走你的梦》
(一)示范阅读
思考:文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一个什么梦想?老师是怎样评价主人公的?
(二)自由阅读
读完这篇短文,你想说点什么?(学生回应,注意引导:他是怎样坚持自己的梦想的?他的梦想实现了吗?光有梦想还不行,还需要什么?)
(三)小结
坚持+奋斗 梦想成真!(板书)
三、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不同的阅读体验)
(一)要求
阅读“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然后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几个小故事再次细细品味,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可结合故事或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交流前,说清楚自己喜欢的是第几个小故事,题目是什么,再说喜欢或触动心灵的理由。
(二)交流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感受1:磨炼召唤成功的力量。
引导:环境对人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之死地而后生”……
《五枚金币》感受2:珍惜生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引导:鼓励的重要性,成功需要用信心去战胜困难、挫折……
《扫阳光》感受3: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引导:想起艾青的《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吧,打开你们的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感受4: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现成功的力量。
引导: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态观察到的结果也会迥然不同。第1人失败,第2人变通,第3人坚强……
《自己救自己》感受5:自己救自己。
引导:求人不如求己,不要凡事依赖他人,否则你就是那棵永远不能成活的“桃花心木”……
《让失去变得可爱》感受6: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引导: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去成全别人呢?假如这双鞋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拾到,那不就有用了吗?不要总是沉浸在失去的痛苦中,也许“失去”也是一种好事呢!
《请不要开错窗》感受7:打开失败旁边的窗户,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引导:看事情不要总往坏处看,也要看到好的一面,乐观面对……
《人生的感受》感受8: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
引导: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害怕,只顾风雨兼程;做了就不要悔,悔也没用……
《司机考试》感受9:不要和诱惑较劲儿,而应离它越远越好。
引导:金钱、名誉、地位都不及生命重要,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感受10:记住你跑得快,别人跑得更快。
引导:这是一场生死角逐的竞赛,不过我希望把它看成是学习中的你追我赶……
四、推荐阅读——阅读励志书籍《小故事大道理》
(一)小结
小故事,往往包含着大道理,能让你发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意义以及生活的乐趣。希望今天的阅读能让你们有所启发,并在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收获阅读的快乐。
(二)送给学生们几句立志名言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想要逃避总有借口,想要成功总有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出路!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教学后记
出差在外,在地铁上接到学生的电话,告诉我她数学考试成绩得了全班唯一的满分,而且附加题全班只有她一人全对,把班里数学最牛的男孩都打败了。电话里听得出她掩饰不住的喜悦。出差回来,拿到学生的试卷,与她分享这一份喜悦,发现附加题是一道我都不会做的奥数题,可学生的解题思路清晰准确。我吃惊地问学生是怎么做出来的,学生告诉我,是在我给她买的数学童话书中看到过类似的题目,因为学生喜欢数学童话,看了很多遍,考试时看到题目就会做了。一直以来,我都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作为小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事情来做。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事,所有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短期内也许看不到效果,但长期坚持阅读,必定会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这次,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取得突破,与她平时大量地阅读数学童话是分不开的。我应该抓住这次机会,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语文、爱上阅读。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梦。
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依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范围、深度和水平的不同,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分阶段地提出了几个要求。
一、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再造和想象理解阅读材料的言语意义
首先,要“迅速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为此,必须“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让阅读和思考同步,正因为如此,这种阅读才不能称为有理解的阅读。
其次,要学会默读。他说:“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要学会默读,就要具有“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的完整意思”,如果“不掌握这些能力,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而且会影响到脑的解剖生理发展过程”。
再次,达到自动化程度。他说阅读达到自动化程度是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这一阶段的阅读偏重于对“读”的技能的要求,由流畅地朗读上升到默读,再发展到自动化地读。在阅读中围绕读物进行思考,即“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和“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形象思维理解读物的言语意义。这是阅读技能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要求达到后,“读”的训练基本完成,此后主要是提高阅读活动中的思维水平。
二、在阅读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
首先,“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存性”。这就是说,要能在阅读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弄清读物的内部构成、组织、逻辑关系,深刻把握读物的思想内容。在这一阶段,思维水平由形象思维进到逻辑思维(并不排斥形象思维);思维的内容从思考读物的言语意义深入到思考其内部构成和思想内容;思维的范围,依然主要围绕读物进行。
三、从理解性思考进入评价性、创造性思考,对读物进行正确的评判
这时,学生要进入在阅读时“没有想到自己是在阅读”的境界,主要精力用于思维,不仅思考读物本身的内容,还要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及其逻辑上的组成部分的指示”,思考“自己对所读的东西的看法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时以思考为主,对教材的理解由第一种进程转入第二种进程;思考的范围由围绕读物进行扩展到读物的内容之外,即在弄清读物言语意义、内部结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认识读物的意义,做出准确的评价,思考的性质从理解性思考进入评判性、创造性思考。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要求学生掌握“能找到有关问题的书”和“能够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的能力。
综上所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技能的要求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先侧重于“读”的训练,使学生的阅读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同时进行形象思维理解读物的言语意义。在达到这一要求后,再致力于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水平。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由形式到内容,由外表到内部,由部分到整体,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完成对读物的第一种理解进程。再从概括出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出发,进行评价性和创造性思考,思考读物的思想意义和写作特点,完成对读物的第二种理解进程。实际上,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为在阅读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设计的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