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要时间,而学生要应对考试,成年人要应对工作,他们最缺的,便是时间。那么该如何解决 “没时间读书”的问题呢? 黄麟生采取了两个方法。
黄麟生使用了两个方法,一是让学生在训练中把读书练成习惯,一是让学生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享受。
黄麟生采取了 “训练生成习惯”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在训练中把读书练成习惯。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他主持国家级 “十五”规划的子课题 “探究性阅读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的研究”中得到验证。在黄麟生解决基础性读书与发展性读书不协调发展的这个问题的时候,校长们都觉得不放心,纷纷把疑问发给了他。黄麟生详细地一一给各位校长讲解,并建议他们好好研究这个课题。
黄麟生是怎样开展这个课题研究的呢? 黄麟生说,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伴随着1~2个精彩的、牵动全篇的课堂问题,并以此带出教学重点,形成教学高潮,增强思维力度。然而,现实中很多课都是 “无问”之课。一潭死水,如何牵一发而动全身? 黄麟生苦思冥想,最后决定以广西百色高中为试点,将理论付诸实践。一开始的三个月,课堂还是老样子,大家很是沮丧,甚至有的教师有了放弃的念头。黄麟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这些教师打气,鼓励大家坚持到底。三个月后,平静的湖面终于有波纹出现了:课堂终于有了变化,不再是死气沉沉的了。后来,课堂活力一触即发,无问题的课堂变成了有问题撞击的课堂,“杀气腾腾”,师生都处于兴奋状态。黄麟生趁热打铁,指导百色高中语文教研组根据研究要求带领学生实施 “四三二一”工程,即每两周完成四句名言警句、三段精彩段落(或三个鲜活例子)、两篇美文的摘录,写出一篇随笔。[1]
经过三年的曲折探索与实践,大家终于收获了丰富的成果:2003年高考,语文800分以上 (标准分)的,百色市有5人,且全部出自百色高中;学生主编的文学刊物 《鸿雁诗情》荣获中央教科所授予的 “校园报刊一等奖”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全国 “语文报杯”第一、二届作文大赛,获一等奖的有8人,获二等奖的有31人。根据研究的需要,包括这所学校在内,黄麟生与自己的团队在广西发展了7所以 “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习惯的形成”为宗旨的实验学校,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在了教学实践中。历时四年,在结题评审时,当时广西所有参与此课题研究的中学都获得了优秀,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黄麟生这种 “训练生成习惯”的方法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赞扬。在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定量的训练过程中不知不觉养成阅读习惯。
有一个特别平常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在饭前或上完厕所后都会习惯性地去洗手。事实上这种行为与在儿童时期就被教育必须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分不开,完成这个动作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需要。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他还指出,习惯形成就是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2]
黄麟生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其实就是一个通过训练生成习惯的例子。他想通过一定练习量的读书笔记、摘录及定量的随笔来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读书习惯。养成读书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然而一个把读书当作生活习惯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放弃读书,将会具备强大的心理能量。一旦有了这种能量,就可以无所畏惧朝着自己努力的方向发展了。这叫作 “习惯从坚持开始”。
但是,心中的意念总要经受现实的考验,一旦被困难的境遇撞击寸步难行的时候,怎么办? 如何进行下去? 黄麟生的答案是设置一个更强的意念支撑自己走下去。
黄麟生自搬家到大学分配的教师宿舍以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在宿舍和图书馆之间穿梭。对于黄麟生来说,每天工作结束要做的事就是走向图书馆,捧起一本一本书如饥似渴地阅读。有时图书馆要关门了,黄麟生就借一摞书本带回宿舍。等到把书整齐地放在书桌上后,黄麟生仔细泡上一杯清香的茶,便在淡黄柔和的灯光下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并边读边做笔记。有一次,黄麟生又按惯例一下班后就急匆匆地往图书馆走去。那时候正处于期末备考期,黄麟生到图书馆后才发现已经没有空余的位置可坐了,便直接走进林立的书架中间,像条鱼儿那样在书海里开始了遨游。黄麟生找到想看的书后就背靠着书架席地而坐,一页一页地翻着,眼睛盯得入神极了。渐渐地,闭馆时间到了,学生都陆陆续续地收拾好东西离开了图书馆。此时的黄麟生却已经彻底进入了书的世界,连闭馆的铃声都没听到。一直到 “轰隆隆”的一阵震耳雷鸣响起,才把黄麟生从书的世界拉了出来,而窗外已经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站起来,黄麟生才发现阅览室里的座位空空荡荡的,看了一眼墙壁上的钟才意识到原来两个小时前就闭馆了。黄麟生很开心,继续捧起书精读细嚼。这般因为读书读得 “走火入魔”而忘记离开图书馆以至于整夜被困在图书馆里的次数都数不清了,黄麟生自己也已经习以为常。黄麟生经常随身携带的东西是书本,于是同事常常看到:黄麟生上班拿着书;黄麟生去外面吃饭带着书;甚至朋友相约一起出去游玩,黄麟生也不忘带上一本书。
在黄麟生看来,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就必须拥有 “坚持”的特质,这样读书才会形成习惯。我们现在有些学生甚至教师,别说把读书当成生活习惯了,连可翻开的专业以外的书籍都没有几本,这远远谈不上坚持,谈不上读书。读书困难,坚持读书更困难,在最忙的时候坚持读书最困难。[3]黄麟生在坚持这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离开了写的读,是肤浅的;离开了读的写,是无源的。读写一定要结合。”2009—2013年,黄麟生带领广西的恭城中学、武鸣高中、北流高中和柳江中学等19所中学开展全国教育科学 “十一五”规划中教育部2009年重点课题 “新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子课题 “在读写结合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经过近4年的辛勤研究后,他总结出来的便是这么一句话。可谓是 “千金难买”至理名言。这句话现如今几乎已成了课题实验学校广大师生学习语文的座右铭。
从教数十载,黄麟生坚持读书,坚持写书,坚持读写结合,始终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把写书当作思想输出,并把读书变成了生活习惯,视为了生命之源。“不动笔墨不读书。”黄麟生每读一本书都会写详细的读书笔记,他大学时代厚厚的读书笔记一本一本地保存到了现在。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就应从孩童时期抓起,所以应该让孩子少做点习题,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坚持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
说到这儿,有必要讲一讲读者分类。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一种罕见而可贵的读者读起书来,不仅自己受惠,也能使他人受益,这是醒目钻石型读者。这种类型的读者读书时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像宝石矿库里的苦工在矿库里耐心挑拣纯净的宝石金子,把无用的矿渣丢弃。
此外除了这种完美型读者,还存在着值得注意的三种类型的读者。
一是海绵型读者。即读者读书时像一块海绵,能把盆里的水全部吸进去。在需要的情况下把水挤出来时,得到的是原封不动的水甚至是受到海绵自身污染的水。这种读者读书时采取的是全盘吸收的方式,应用知识时也几乎依样画葫芦,只是不免走了样。
二是沙漏型读者。这种读者像一个沙漏,放进去的沙子,能完完全全地从另一头漏出来,丝毫痕迹都不留下。这种类型的读者往往在书中一无所获,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
三是滤袋型读者。[4]这种读者像豆浆机里的过滤袋,在过滤豆浆时会把豆浆都过滤出去,把豆渣都留在自己的袋子里。也就是说,这类读者在读书时会把精华过滤掉,反而把豆渣那样的糟粕留了下来。
一般认为,海绵型读者、沙漏型读者、滤袋型读者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不好的读者类型。这三个类型的读者的读书方法和行为都是不科学的,会阻碍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难以使人做到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黄麟生无疑属于醒目钻石型读者。他懂得从读书中获取智慧,懂得从读书中学会思考、成全自己。
在读书过程中一般会遇到类似于时间紧迫、难以选择图书等小困难、小障碍。怎么应对呢? 黄麟生给了大家三种比较积极的应对方法。
第一种叫去粗取精。一般说来,能够摄取必要营养的人要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样地,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营养价值的书的人。[5]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懂得过滤,要懂得选取书本的精髓,舍弃不重要的部分。就像隔沙网,应把精华的细细的沙子慢慢地过滤出来,并把没有透过网的粗大的小石头与细沙分隔开来。
第二种叫随时摘录。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读到精彩之处及时用笔摘录下来,也可便于日后温故知新,到时,或许对所摘之语会有另一番理解。
第三种叫下马看花。读书切忌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因为那样的话,一本书即使读完了脑海里也毫无痕迹。故而应该戒骄戒躁,心平气和地读书,深刻理解书本的思想、作者的思想,从而达到共鸣。
所以,会读书的人用科学的读书方法;不会读书的人,有的在书海中触礁,有的在书海中摸不着方向没有目标感,有的靠在岛边停滞不前。世界上的书籍浩如烟海,你就是费时一千零一夜也读不完。所以我们要学会读书,要有所目标,有所选择,与书中思想产生碰撞。书是读不完的,重要的是怎样读书。
黄麟生喜欢读书,他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
工作以来,黄麟生一直坚持订阅喜欢的报刊,比如 《读者》《参考消息》《特别关注》《语文建设》《散文》《杂文》《中国教育报》等,其中他最喜欢的是 《参考消息》。有一年春节前大扫除,黄麟生的妻子看到那一堆堆叠得高高的、几乎发霉了的 《参考消息》,就想清理掉。黄麟生则说,那些都是他的宝贝,不可丢。黄麟生的妻子认为清理了以后容易打扫卫生,又称现在可以上网看新闻,没必要花费300元订报纸。这时,黄麟生的儿子赶过来 “救驾”,赞同黄麟生读报纸,并大夸这个读报集报的习惯很好。黄麟生向妻子保证会用报纸夹将其分类整理好,这样既不妨碍搞卫生,又可以保留下来供以后好好读。最后,黄麟生的妻子拗不过他,只好将报纸留了下来,也不再反对黄麟生继续订阅。多读书,多看报,多思考,这也是黄麟生保持新鲜思想、敏捷思维的秘诀。
黄麟生常常对学生讲,读书要读多方面的书,多吸取其中的精华,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读书贵在坚持,坚持下来,那么读书自然而然就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坚持有三个好处。
第一,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第二,坚持做一件事可以锻炼意志力和恒心。
第三,学会思考,学会总结,有利于形成一种习惯,能加快提升自己。
所以,坚持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我们要学会认准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好好坚持做一件事情。
话说回来,依靠 “四步一体”读书法去扎实基础,同时兼顾课内课外阅读,几个月后,黄麟生带领的所谓 “差班”参加全区语文比赛,令人难以置信地获得了一等奖。这样的成绩在学校是破天荒头一次,于是一时间好评如潮。黄麟生第一次站在了职业生涯的高点。
黄麟生这次解决了基础性读书与发展性读书不协调发展这个大问题。要使天平平衡有两个忌讳:第一,在其中一个托盘上增加重量;第二,两个托盘到中心支撑杆的距离不一致。黄麟生很好地处理了基础性读书和发展性读书的关系,并没有偏重任何一方。黄麟生还将两者分别与语文教学的核心的距离调为了一致。黄麟生的策略就是让这两者平衡,促使它们相辅相成地发展。
我们前面说,黄麟生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能怡然自得,享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已成为黄麟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像吃饭、喝水甚至是呼吸那样。读书更是成了黄麟生提升自己、保证新鲜思想的内需。如今的黄麟生既通读书本等有字之书,又精读生活的无字之书,他一直认为,只有会读书,才能学好语文,享受生活。那么,黄麟生是怎样看待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的呢? 又是怎样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在语文教育中有很多教师, 说起教育理论来很有一套,但教学效果一般。 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呢? 黄麟生对此颇有研究,并且很有成效。
[1] 黄麟生.黄麟生语文教育艺术人生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 徐潇潇.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3] 刘书芳.再忙再累 莫忘读书 [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210-211.
[4] 林婷煜.读书 [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登亭.漫谈读书方法 [J].晋图学刊,1988(04):60-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