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明符号学中的“语言”,首先就要辨明什么是语言学中所指的语言(Langue)。要辨明什么是语言学中所指的语言,还得从客观既存的自然语言说起。
1.自然语言
(1) 自然语言中的语言 所谓自然语言,汉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此外英语、日语等也都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这些所称的语言究竟指的什么呢?这要从最为熟悉的汉语说起。所谓汉语这种语言,并非指用汉语所言说的一段又一段千变万化的话语,而是指汉人言说这千变万化的话语时,都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依据,也就是词汇学与语法学。所以汉语这一语言几乎就指一个完整的汉语规约系统,汉语的词汇有词汇的规约,汉语的接续关系有语法的规约。只要遵循这些规约,就能用汉语进行交流。尽管用汉语可以言说千变万化的话语,但是作为言说这千变万化话语的根本依据,也就是汉语的规约系统则是唯一的,它是凡用汉语进行交流的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位个人都必须共同遵循的。这一规约系统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有你我间的差异。也就是绝不可能我有我的“汉语”、并且我只遵循我的“汉语”规约来言说,而你有你的“汉语”、并且只遵循你的“汉语”规约来言说。如果是那样的话,还能利用你、我不同的“汉语”进行言语的交流吗?这不就和在巴比伦建造通天塔的司拿人一样,各说各的话了吗?所以,拥有共同的、唯一的汉语,这才构成了使用汉语的民族利用这个共同的汉语实现交流的行为。
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往往还存留了不同历史时期语音影响,而出现各不相同的方言语音,乃至部分词汇与语法准则,形成了不同的方言区。而在不同方言区之间就出现了方言互不相通的现象。即使如此,在使用同一方言的社会群体中,所有人的言语活动仍然遵循着完全相同的该方言的语言准则。所以为了在全民族范围内能无障碍地进行相互交流,就产生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所谓普通话就成了汉民族共同的汉语,只有全民族的人们都遵循着汉语普通话的共同准则,全民族的人们才能顺利地利用汉语进行交流活动。所以,现在在普通话中出现大量北方土话、俚语的现象,这是与统一普通话的根本原则完全背道而驰的,这既对人口占多数的南方人来说是不公正的,可以说也使普通话不再“普通”了。
何谓语言,从大处讲就是英语、日语之类不同语种的语言,从小处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方言。凡一种语言,就是该语言区利用它进行言说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共同遵循的社会性的,完整不变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规约系统。学习一种语言,如学习英语就要学习并掌握它的规约系统。一个外国人学习汉语,也要学习并掌握汉语的语言规约系统。
此外,文字系统也是如此,它们也相当于一种“语言”。先不说西方的,仅作为其语言附庸的所谓文字系统。如前所述,真正称得上文字系统只有汉文系统,它相当程度地不依赖于某一语言而具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在幅员辽阔的汉民族各地,方言间的差异之大,可以说远大于欧洲某些国与国之间语言的差异。但是,不论天南地北,不论往昔今朝,凡利用汉文系统来书写文章的话,就没有方言的差别,所必须遵循的也都是唯一的、不随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性的汉文规约系统。在全民族的范围内,决不会出现你有你的汉文规约系统,我有我的汉文规约系统,所遵循的只是共同的、唯一的一个汉文规约系统。所以在汉文系统中所谓的“语言”,并非指用汉字所书写的一篇篇千变万化的文章,只是指用于写作这千变万化的一篇篇汉文文章时的根本依据,即一个凡是用汉文系统写作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循的、具有内在结构的、完整不变的汉文规约系统。
(2) 自然语言的性质 不论是语言系统也好,还是文字系统也好,这些称为“语言”的对象究竟具有一些怎样的特点?以汉语为例,语言就是一个系统,凡语言不言而喻地都可归纳出以下的性质:
①所谓汉语这一语言,首先它绝不等同于张三、李四等某一位用汉语言说者的话语。汉语作为一种言说的依据,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是所有说汉语者的一个共同的、不变的社会性约定,是所有说汉语者的共同财富。尽管你有你用汉语说话的习惯与特点,我有我用汉语说话的习惯与特点。即使是说同一事件,各人用汉语所言说的话语也可以各不相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使用汉语所言说的话语进行千变万化的创造。但是,每一个人利用汉语进行话语的千变万化的创造时,他所遵循的汉语这种语言绝不会有丝毫差异,绝不会有分别属于你的汉语与属于我的汉语。任何一个人既不能对汉语的规约系统本身进行创造,也不能对汉语系统的规约进行修改,它是所有说汉语者必须共同遵循的社会性约定。此外如英语、日语等其他语言也无例外。总之,凡语言就是使用该语言人群的一个必须共同遵循的社会性规约。使用它的任何一个人只有学习它的义务,而没有恣意修改它的权利。
②诸如汉语之类的任何一种语言,在第1章中已经阐明它们都是分节符号。凡分节符号都必然是由一定数量的符号所构成。自然语言的符号,也就是单词。这些单词不仅具有特定的语音,并且与语音相对应,还必然具有特定的语义。这一语音就是该语言符号的能指,这一语义就是该语言符号的所指。凡语言符号都是特定能指与所指紧密结合的“双面体”。以平行于汉语的汉文系统为例,据文献记载经东汉许慎的整理,在使用小篆书体的时代,汉文系统共由9353个汉字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进行交流的信息越来越复杂,汉字系统也随之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诞生新的汉字。南朝时顾野玉所撰的《玉篇》共收录了汉字16917字。到了宋朝,官修的《类篇》中共收录汉字31319个;官修的《集韵》中更是收录了33525个汉字,不过,其中也收录了大量的异体字与生僻字。到了清朝,在《康熙字典》中作了大量的增删,收有汉字47035个。到了现代,我国台湾的《中文大字典》共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共收字54678个。而在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则是《中华字海》,共收录汉字85000个。任何其他语言也是如此,都由一定数量的单词这种单元要素构成,并且每个单词在该语言中都代表着某一价值、某种意义。随着时代的进步,出现了新的价值、新的意义,就会出现新的单词。所有的单词就都是语言符号系统中的符号。
③在诸如汉语之类的任何一种语言中,由于使用者的习惯,还会出现某种类似于话语的不可拆分的组合。如“炒鱿鱼”,它原来就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话语,但是它作为新的意义“解雇”理解时,则就成了不可再拆分的单元。这时如果再一拆分的话,就成了一道小菜了。又如“每下愈况”作为“越来越糟”的意义理解时,它也是不可拆分的,否则一拆分就成了“凡当越往下面的部位验看,情况就越来越明显”的意思,而根本就没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糟糕的意思。但是,这一成语由于不知其来源的人们常想当然地将它错误地说为“每况愈下”。数十年的错误应用也就成了中国大陆上新的社会性约定俗成的事实了。如果笔者再说“每下愈况”时,绝大部分的人们反而会笑笔者:“大教授连一个普通成语都会读错。”作为大陆上中国人的一员,在语言面前都无权作任何修改了,包括“每下愈况”。
总之,任何一种语言中的任何一段话语都可由单词组合而成,所以,反之也就能将任何一段话语拆分为一个一个单词。但是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也还会存在一些完全不可拆分的单词组合,它的意义不是由原来的单词及其组合方式决定,而类似于一个独立的新词那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
(3) 自然语言的构成领域 既然语言就是指使用该语言的社会人群间的社会规约,那么语言就表现为取决于这些社会规约的构成的系统。这些规约就包括如图3-1所示的三大领域。这就是语义学(即词汇学)、语构学(即语法学)与语用学。
图3-1 自然语言的构成
所谓语义学,就是研究语言的语音与语义之间关系的学问。并且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使用该语言的全体人群中语音与语义之间的社会性制约,这规约就是词汇学规则。更广义地就称为语义学规则。而所谓语构学,就是研究单词与单词之间的结合关系的规则,并且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规则也表现为该社会群体的一种社会规约。所以,语构学也就表现为单词与单词间结合关系的一种规则,也就是语法学规则,更广义地就称为语构学规则。而语用学则是指不能用上述的规则来进行拆分的,一种词汇的特定组合,它是某些人群中的一种习惯用法。当它一旦被拆分,就将失去了原先的意义。但是当它被反复、长期使用于相同的语境中的话,也往往使自己与该语境中所表现的某一特定意义形成稳定的结合,逐渐演化为新的社会性规约,最终纳入到语义学规则中去。
所以,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这种语言的语义学规则、语构学规则与语用学的习惯用法共同构成。从语用学所具有的,最终将被规则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只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所以语言作为一个术语,就是指它的两类规则系统而言。
2.什么是符号的“语言”
符号学中,所谓的“语言”究竟指的又是什么呢?在符号学中所谓的“语言”,是借用于语言学的一个术语。那么,对照前面关于汉语是一种语言的论述可知,符号学中所谓的“语言”,也并非指应用该符号系统的符号来构成的一个又一个千变万化的符号信文,而是指应用该系统的符号在进行千变万化的信文编码时,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依据,也几乎是指一个完整的符号规则系统。所以,任何一个符号系统就是一种“语言”。如物理学就是一种由物理领域中种种客观规律组合而成的规约系统,所以是一种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语言”。此外化学、礼仪文化、设计学等都分别也是一种符号系统,所以也分别是一种“语言”。可见,“语言”这一符号学术语既可用于语言符号,也可用于非语言符号。
那么称为“语言”的符号系统,究竟有怎样的性质呢?仍对照前面对语言所作的论述加以说明,尽管用该系统的符号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符号信文,但是作为构成这千变万化信文的根本依据,也就是该符号的规则系统是唯一的,它是凡用该符号进行信文构成的人们都必须共同遵循的。这一规则系统既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有各人之间的差异。如机械工程学是一个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语言”,它是由《机械零件》《机械原理》《机构学》《工程材料与工艺学》等规则构成的系统。绝不可能我有我的“机械工程学”,你有你的“机械工程学”,当然也不可能我只遵循我的“机械工程学”准则来设计机械,你只遵循你的“机械工程学”准则来设计机械。“机械工程学”是全世界任何一名机械设计工程师共同拥有的机械设计的规则系统,是所有设计师进行机械设计时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唯一的、完整不变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规则系统。但遵循共同的《机械工程学》的我与你,都能进行千变万化的各种机械的创造。又如各种电磁场,不论是静电场,还是恒定电场、交变电磁场,由于边界条件的不同,虽然它们的现象千变万化,可构成的电磁装置更是千姿百态,但是产生这种千变万化的现象,构成这千姿百态电磁装置的根本依据却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电磁学。所以作为符号系统的电磁学,绝不可能我有我的“电磁学”,我可用我的“电磁学”来构成我的电磁装置,你有你的“电磁学”,你可用你的“电磁学”来构成你的电磁装置这种现象。在实际上只有一个唯一的、属于全人类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统一的电磁学。这一电磁学的规律已由麦克斯韦尔用其电磁场方程组所总结和揭示。凡是利用电磁场进行信文构成,也即构成各种电磁装置时,这个由电磁场方程组所描述的唯一的电磁场理论,或由此衍化出来的电路原理就是必须遵循的唯一依据。所以电磁学也是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语言”。又如揭示视觉几何形象的透视学也是一个符号系统,也是一种“语言”,所以也绝不会你有你的透视学、我有我的透视学。它是凡写实地进行空间千变万化的视觉几何表达或几何信息读取的读取者,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唯一的规约系统。所以透视学也是一种“语言”。
综上可知,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是一种语言,只不过有些语言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语言,有些语言是由非语言符号构成的“语言”而已。这些“语言”都不是指由该系统符号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文化现象,而是指作为构成这千变万化文化现象的根本不变的依据,也就是该领域的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完整不变的文化系统。这个系统也就是符号学所指的“语言”。如儒家文化作为一个系统,它是所有信奉儒家文化者的一个必须共同遵循的不变的规则体系。但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则是千变万化的。换言之,虽然儒家文化各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可以千变万化,但它们又必然如出一辙。这个“辙”就是儒家文化系统,这个由规矩或准则构成的系统,也就是儒家文化这一“语言”。所以,不论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凡符号系统中所称的“语言”,都是指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凡利用该符号进行信文构成与信息重建者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准则。可以说,语言也好,符号系统也好,乃至文化系统也好,几乎都相当于它内在的规则系统。
3.符号系统的特点
综上所述,利用某符号系统的符号进行信文构成活动,及其所构成的信文,都是千变万化的,带有构成者的个人特征。然而作为进行千变万化信文构成依据的符号系统,则是不因个人的意愿而变的、唯一的、完整的系统。
不论任何符号系统(即所谓语言),都与自然语言一样可归纳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符号系统中所谓的语言,绝不等同于张三、李四某一个人利用该系统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文构成行为,或所构成的信文,即文化表现。任何符号系统,都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而属于所有利用该符号系统(即文化系统)人们的共同财富,是他们所共有的、唯一不变的社会性约定。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利用一个不变的符号系统进行各种带有个人特征的千变万化的信文构成。但任何一个人既不能对一个符号系统(也就是一个文化系统)本身单独地进行创造,也不能对一个符号系统本身单独地进行修改。
②凡分节的符号也与语言符号一样,作为其“语言”(即系统)也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单元要素组成,并且每一个单元要素就是该符号系统的符号,在该符号系统中它们都分别代表着某一价值,这一价值既可以是一种意义,也可以是一种功效。如机械设计系统就是一个分节的符号系统,在这一符号系统中,它就是由一定数量的单元要素,也就是各种机械零件组成。这些单元要素(即机械零件)就是机械设计这个符号系统中的符号。如同汉语系统中有汉语的词典一样,在机械设计系统中也有它的“词典”,这就是《机械零件手册》,其中的每一个零件在机械系统中都代表着某一价值,即某种功效。尽管随着机械设计学科的发展,仍在不断地充实着各种新的零件,扩编着这部“词典”。可是几乎所有自然语言之外的符号系统,除了极少数已臻完善的科学的符号系统之外,都对该系统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的总数缺少严格意义上的统计或限定,还都在不断地发展着。所以,大部分符号系统也都与自然语言类似,有着一定数量的符号。凡符号系统都是由符号组成,并且每个符号在该系统中都代表着某一价值,这一特点仍是不变的。
③任何一个符号系统除了由具有一定价值的符号构成之外,往往还有形式类似于话语一样的不可拆分的“符号组合”,以其组合独立地代表着一种不同于原有符号按规则组成的价值。这就是符号的习惯用法,亦称“语用”。这就类似于语言中的惯用型等的符号组合的特点,这些内容留待以后举例说明。
4.符号系统的三领域
综上可知,凡被称为语言的,不论是自然语言系统还是非语言符号系统,它们都具有上述的三大特点。根据该三大特点,就有可能将一个符号系统如图3-2所示那样,具体化为三大研究领域。还是仍然借用语言学的名词进行解说。
①符号语义学领域。这在自然语言中就是词汇学,是研究语音与语义间结合关系的研究领域。如为文字系统的话,就是研究字形与字义间结合关系的研究领域。在一般的符号系统中,则是研究符号形式,即能指与符号内容,即所指之间结合关系的学问领域。这种关系也表现为符号语义学规则。凡符号系统,都由符号构成,而符号又必然是经历了符号过程的赋义、赋值的意指作用而形成的能指与所指紧密结合的双面体。所以,凡符号系统必然具有语义学领域,具备语义学规则。
图3-2 符号系统的构成
②符号语构学领域。这在自然语言中就是语法学,是研究单词与单词间接续关系的研究领域。在一般的符号系统中,它就是研究符号与符号间可被允许结合关系的研究领域。这种关系也就表现为语构学规则。但是语构学规则不像语义学规则,并不是形成符号系统的必要条件,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符号系统都必然具备语构学规则。
③符号语用学领域。这犹如在自然语言中研究惯用型或譬喻等,无法利用语言规则进行拆分来直接解释的,而只能是利用语境来进行研究的符号语义领域。在一般的符号系统中,这就是研究源自若干符号不可拆分的组合而形成的单元功效的研究领域。语用学是尚未形成,或尚不成熟的符号系统所具备的特点,所以一个完全成熟的符号系统也就不再具有语用学领域。
所以,一般所谓符号系统都与语言系统一样,有可能存在符号语义学、符号语构学与符号语用学三大领域。一个符号系统之所以能用于广义信息的传达,它也与语言系统一样,也正是由于该三大领域的作用所致。但是,在符号系统中除了符号语义学之外,如图3-2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并非必然存在符号语构学或符号语用学领域。对于一个完全成熟的符号系统,已完成了所有符号的赋义赋值的过程,所以就可能不再存在符号语用学领域。所以对于一个成熟的符号系统来说,所谓符号系统就是指它的规则系统而言。凡符号系统就必定存在语义学规则,但是某些符号系统也有可能不存在符号语构学。这是符号系统不完全雷同于自然语言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