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及举措

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及举措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经济类型结构等。我们已经强调指出,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是一种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结构调整模式的根本转变。这是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中国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竞争力不强。
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及举措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比例关系,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经济类型结构等。

一、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结构调整模式

面对我国经济生活中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其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这一转变中,固然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和战略思考上建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但仅此而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性的转变,更需要形成一种能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新型结构调整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调整主体往往是由政府来充当的,调整对象仅限于某些“短线”领域或部门,调整手段与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各种投入性政策来改变结构性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计划体制下的传统结构调整模式已有所转变,但过去那种只由政府发动而生产企业和社会组织被动接受的做法并没有彻底改变。在这种传统模式影响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势必陷入两种困境:其一,忽略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目标(如创建市场经济体制、加速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接轨、培育长期国家竞争力等),从而偏离结构调整的初衷;其二,强化行政性的推动力量,人为地鼓励一些行业而抑制另外一些行业,以及依赖政府投入,容易造成新的结构性矛盾。

当然,作为调整主体的政府,积极转变其发展观念,更注重协调发展,显然是有助于提高结构调整效果的。但在这种传统结构调整模式的框架中,即便如此,也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结构调整陷入上述两种困境之中。我们已经强调指出,经济结构调整的本质是一种配置效率的提高。这种配置是通过要素在部门或地区间的流动来实现的,其中面临着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动态不确定性等问题。尽管政府可以进一步提高统筹全局的战略思考与能力,但这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提高政府理性程度所能解决的。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下,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才能较好地完成结构调整中的资源重新配置问题。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结构调整,要实现结构调整模式的根本转变。其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的对象拓展到整个经济体系,涉及外贸制度、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采取整体性的结构调整措施,而不仅仅是某个领域内的适应性调整,绝非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补救性措施。其二,经济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强化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引导企业在市场中进行选择和调整,在竞争中学会生存、达到平衡。这是促进整个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力。政府要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增进城乡居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大举措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竞争力不强,因此,需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东西部发展速度的巨大反差,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会受制于国民经济中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如不加以解决,不仅影响近期的经济增长,而且也将影响今后长期的经济发展,当前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体制的创新和政策的调整加以解决。

(一)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要把农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深化,实现农产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一般性增长向竞争性增长的转变。

(二)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把发展小城镇作为一个大战略抓好,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紧紧依靠县城、中心城镇、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及通信枢纽,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建设现代化城镇,努力形成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特色产业型、边贸交易型、旅游开发型和交通依托型的新型小城镇。

其次,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积极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农业人口的转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促进三次产业的调整,收入的提高必然促进消费观念的转变,提高对产品的选择和质量的要求,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大批农民向城市转移,不仅将产生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也将带动其他配套设施和住宅建设,从而带动投资需求的增长,强劲地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近期可考虑:1.大力发展证券交易所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以提供投资的“退出机制”或增强其流动性,吸引投资者;2.探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开设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的股票交易市场,可以考虑在上海、深圳两地的证券交易市场之外,增设地方性的柜台交易市场,允许让一些经济收益较好、管理较规范的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并在地方性的交易市场交易。另一方面,在适当时候还要探索建立内地的第二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开拓出持久、高效的直接融资渠道;3.在目前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必须着力拓展间接融资渠道,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4.进一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法规继续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合作金融机构及农村信用社,并从法律上确定这些机构的地位、权责和相关政策。

(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

中国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竞争力不强。从人均水平上说,一些传统产业总量规模并不高,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要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在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中,对制造业的十大优势产业实施因地制宜措施,对钢铁工业等具有高增长的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和引进资本相结合,经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把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抓大扶小、协调发展。

3.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科技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4.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5.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时间和一系列调整措施。

首先,扩大中间收入阶层的比例。扩大这一阶层的人口比例,对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加收入与购买力,稳定社会起着重要作用。从国外的资料看,这个阶层一般占到40%~50%,中国目前占18%,如果每年提高1%,到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人口的比重将达到38%,接近国际上的一般标准。

第二,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和经济带动力、有利于提高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大项目,通过政府投资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来影响收入分配的面。沿海富于内地、大城市富于中小城市、垄断行业富于非垄断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地方和行业占有更多物质生产条件的事实。要积极促进小企业发展,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可以安排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共同致富。

第四,要通过法律、政策、道德和舆论的力量来制约收入分配。要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理顺城乡之间的税收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