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

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宇,1977年8月出生,河南上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校长。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及省市优秀成果奖十余项。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当是学校教育的要义之一。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

↑王宇校长

王宇,1977年8月出生,河南上蔡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上蔡县第二初级中学校长。先后获得过省市级优质课和辅导奖,被评为驻马店市教科研教改先进个人、驻马店市优秀班主任、驻马店市优秀校长、上蔡县拔尖技术人才、驻马店市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作文训练教程》、《国学启蒙读本》。教学科研成果获全国及省市优秀成果奖十余项。

【按语】河南省上蔡二中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教科研教改和规范学校管理为突破口,组织全校师生励志图强、奋力拼搏,把学校打造成了教育教学管理严谨、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优质学校,从昔日学生不愿入读的薄弱学校一跃成为上蔡县优质初中,成为驻马店市薄弱学校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什么力量让上蔡二中在较短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这篇对话,揭开这所学校从“薄弱”走向“辉煌”的面纱。

落实德育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王 宇】现在的教育我觉得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幼儿园、小学的德育重点是学习礼仪,到初中加入法律和社会公德,先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小孩子开始还是一张白纸,老师、家长和社会的教育以及影响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陶继新】孩子小时候正是因为像一张白纸,才易于“绘事后素”。现在社会道德指数日趋低落,这虽然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但是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在古代,孔子的教学是将做人放在第一位,他的教学大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更多的是在培育有德之人,学问只是从属的位置。而现在的一些学校不是更好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而是一味地为了应试而追求分数。所以,重视德育,应该是当下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王 宇】确实是这样,现在有不少学校穿着素质教育的外衣搞应试教育,当然这和当前教育的评比方式以及家长的错误认识有关。尤其是在初中,因为升入高中的人数和比率是教育部门衡量学校好坏的主要依据,这样的评价就造成了学校仍然以分数论英雄,教师的绩效考核也是按成绩定的。不少地方从小学开始只讲语、数等“主科”的成绩,那些体育、音乐、美术、微机等“副科”的教学时间都被迫让给了“主科”。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家长从幼儿园就以孩子认识字的多少、运算能力的高低来评价孩子学习的好坏以及聪明与否,让孩子从小就认为学好“主科”就是学习好。

王宇校长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陶继新】认识与评价的错位和急功近利的心理,给实施德育与“副科”教学横亘了一条又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可是,越是这样,也就越需要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矢志不渝地“逆风”而行。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如果只是为了学到知识,只是为了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就是缺失人格道德与艺体爱好的人,就是畸形的人。你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们并没有因为德育等工作的开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而是在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时候,取得了“鱼和熊掌得兼”的效果。

【王 宇】我们学校以德育为龙头来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对“德育为首”有着很深的认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买礼物,为老人洗脚、洗头、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让很多无依无靠的老人感到了家的温暖。同时,我们也通过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了学生,让同学们知道关爱老人是一种传统美德,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走进植物园、科技馆,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神秘,通过活动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陶继新】一个学生能够爱自己的老人,可谓孝矣;而爱其他老人,则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品德,做人就有了一种境界。所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这虽然与平时的考试没有多少关系,可是,如果长期这样做下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人格,就会在心理积淀成一种为自己、为他人负责任的品质。这种品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可以让学生持久地努力学习,并在学习中获取理想的成绩。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走进植物园与科技馆,是超越教科书之外的一种学习,通过这种物化了的“文本”的学习,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也会对教科书文本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宇校长带领学生去郑州市动物园参观考察

【王 宇】我们学校还成立了“爱心基金”,靠老师和同学们的捐款以及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募捐来救助那些残疾、重病和家庭贫困的同学,我们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现在家庭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和突然的变故,但对一些因父母的不务正业而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的救助,我们采用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办法,组织这些学生去餐厅洗碗,然后在餐厅免费吃饭,让学生懂得劳动才有收获的道理。

【陶继新】“爱心基金”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现在,面对那些弱势群体,有的人已经漠然置之了。可是,长期的漠然,消减掉的不只是同情心,还有一个人的基本品格。而从小培养这种同情心与爱心,就等于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资助弱势群体,如果只是物质层面的帮助,会让他们感到受之理所当然,自我努力向上的精神就在这种不断地接受救助的过程中淡去了。你们的办法太好了,它让这些受助者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应当得到的帮助。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他们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王 宇】上个月我们搞了一次拔河比赛,很多同学为班级呐喊、加油,嗓子都喊哑了,仍然张大嘴巴吼着,运动员摔倒了、擦伤了、出血了,依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输了的学生抱头痛哭,互相安慰,赢了的学生欢呼雀跃但又集体向输了的学生鞠躬,这让我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的和谐,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通过集体的力量去教育集体的每一个成员”的伟大力量。

【陶继新】每个学生都不可能独立于群体之外,如果为了个人利益而置群体于度外的话,也就会被群体所抛弃。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当是学校教育的要义之一。拔河比赛则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还“于无声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如果从学生时代就缺失合作意识,以后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这些活动还是面向未来的。

继承优秀传统,提高思想素养

【王 宇】前几天是圣诞节,学生给我送的平安果堆了满满一桌子。我打开校长信箱,收到了很多学生送的圣诞贺卡。到班里转转一看,不少班级学生都在准备平安夜狂欢的东西。我不禁纳闷了,学生怎么对西方的节日如此迷恋呢?后来看新闻,平安夜那晚,全国不少地方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甚至有人拿来面粉在街上到处乱撒,这就有违道义了。

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节日,现在的学生怎么就对西方的传统和文化感兴趣呢?关键原因还是西方人性的自由和疯狂。节日过后,我马上在学校组织了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征文比赛,并通过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继承优秀传统。

【陶继新】西方有西方的节日,东方亦然。作为中国人,更应当关注中国的传统节日。过这样的节日,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温习”,让人有一种“温故而知新”的美感。再说,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组织学生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征文比赛,让他们自己认真地搜集与研究中国的传统节日,从中发现其博大精深之美。这不但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让学生为我们中国能有如此灿烂的文明而自豪。这种正向的引导,比一味地压制要好得多,既体现了您的教育智慧,也让传统节日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中,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王 宇】传承文明、诵读经典是我们学校的第二课堂。我们组织老师编印了《国学启蒙读本》,专门安排经典诵读课,班级每星期组织一次国学经典诵读,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大诵读,把国学经典教育与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传承经典,并在经典学习中提高思想素养和社会道德素养。

【陶继新】诵读国学经典是可以让生命有根的,它对提高我们的心智很有帮助。因为其中不但内蕴着丰富的智慧,也流淌着思想的光华。诵读时间长了,就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师生的心里,让他们的人格不断升华,心灵不断净化,智慧渐渐生成。你们让国学经典走进学校,走进课程与活动之中,师生生命快速成长也就有了必然之势。

【王 宇】校园是文化的沃土,文化可以创生,文化可以给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才以力量。我们提出了“文化立校,文化立人”的口号,把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来抓。我们学校地处千年古县蔡国故城城墙脚下,孔子困于蔡就是说的我们上蔡县,这里有孔子当年亲手栽下的白果树,这里有孔子七十二贤中的六贤弟子,这里是千古一相李斯的故乡,这里是重阳节的发源地⋯⋯所以,我们上蔡县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们在学校敬立了孔子像,修建了孔圣亭,一圈的围栏上雕刻了《孔子世家》及《论语》里面的经典内容供师生景仰,让学生心目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贤,于日常学习之中敬重先贤、学习先贤,常怀一颗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之心。还修建了文化长廊,创办了校报《晨曦》,出版了师生作品集《拾贝集》,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产力,让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潜在能量。

孔圣亭揭幕仪式

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校开展了“四个一”素质教育活动:课前一支歌,每天一分钟英语对话,每天一分钟经典诵读,每天一分钟静思。

课前一支歌。学校要求各班在预备铃过后齐唱一支歌。齐唱校歌或者选择内容积极向上、适合中学生唱的歌曲。通过课前一支歌活动,一方面振奋师生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醒老师和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每天一分钟英语对话。初中生学习英语,口语是一大难关。很多学生笔试成绩较好,但听力和口语水平低,日常生活中更不敢开口讲英语。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帮助学生度过英语口语关,让学生养成用英语对话的习惯,学校要求全校同学每天坚持用一分钟时间进行英语对话,由英语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

每天一分钟经典诵读。为了坚持开展经典诵读、建设书香校园,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坚持用一分钟开展经典诵读,诵读以我校编辑出版的校本教材《国学启蒙读本》为主要内容,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接受优秀的古典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教育。

每天静思一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分钟时间静思,思考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有哪些收获、哪些过错。从而通过总结得失成败,促使自己进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并要求学生每天根据自己的静思情况写一篇日记。

“四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认真按照学校要求扎实推进。校园里读书的声音高了,歌声亮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们积极向上,学习风气不断增强,文明礼貌行为和争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师生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陶继新】孔子周游列国为上蔡留下了非常可贵的文化遗产,你们弘扬孔子思想,就有了地利之便。来你们学校采访,看到你们修建的孔圣亭,感觉很有品位,让人顿生敬仰之情。学生课余时间在这里瞻仰大师风采,诵读《论语》章句,无疑是一种精神的陶冶。学校是文化的圣地,通过文化来“化”人,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其实,您与张书记等人身上,就有着儒家风范,给人一种“温、良、恭、俭、让”的感觉。这种文质彬彬的形象,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你们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中,也就有了“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情怀与近仁知礼的向往与行动。

关爱弱势群体,聚集正向能量

【王 宇】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家庭状况。有个学生给我写信说她是个留守儿童,她班里有82名学生,她排在第80名。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她成绩进步了40名,可是老师却没有表扬她。她座位靠后想往前坐,因为她进步了很多,想着老师会关注她,结果事与愿违。回到家,爷爷问她在第几排坐,她欺骗爷爷说,因为她成绩不错,老师让她坐前面了,她感觉爷爷天天为她操劳,她想让爷爷高兴,但事后她心里很压抑。

接到这封信后,我马上找这个学生谈心,也找了她的班主任,让她的班主任表扬了她并真的把座位往前调了。这位学生给我写信感觉很有信心,说下回成绩还会进步。通过这个事,我感觉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马上就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

我的前任校长张重阳说过这样的话:“爱自己孩子的人是人,爱别人孩子的人是神,我们二中的老师不可能成为神,但是我们力求做一个既爱自己的孩子又爱别人的孩子,更爱自己学生的人”,“百分之百地关爱学生,关爱百分之百的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百分之百的关爱”。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好了,“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愿意亲近你,你的教育才能起作用,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陶继新】我很感动!这个女孩多么懂事,又是多么无助!如果没有您的关注,真不知道她以后会走到哪一步。这里面有一个深刻的哲理,那就是人都希望受到关注,特别是属于弱势群体的那些学生,更加需要关注。您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说明您是真爱孩子的,而且也是会爱孩子的。教师爱孩子,还要讲究方法与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如果方法不当,爱也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而且,爱也有反作用力,您爱这个学生,她也更敬重您,而且也对老师产生敬爱之意。我想,沐浴在爱中的教育,一定有着巨大的能量,孩子们从小在爱的环境中生活,长大了一定会心怀着爱;相反,没有爱的教育,则会产生一些负能量。教育,就要让这些正能量不断地聚集,让爱在更多的人那里升华。

开办家长学校,改变错误观念

【王 宇】前天去擦鞋,擦鞋店的老板是个五六十岁的老者,本来在北京有个擦鞋店,生意也不错,但孙子上学是个大问题,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将来不能在那边报考,只有回来上学。我说在北京不能上小学吗?他说能是能,那里搞素质教育,学生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多,周末根本不留作业。咱这里老师要求严,什么活动也没有,一天到晚就是抓学习,晚上留的作业得两个小时完成,为了将来考学,只有让孙子回来上学了。

现在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那种应试教育的遗风仍然驱之不散。家长的认识也很片面,学生只有智力开发了、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曾经有过学生考上大学不会洗衣服的报道,我感觉这样的“人才”将来说不定还会成为社会的累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才无德的“人才”不是真正的人才,说不定对社会更具有危害性。

我们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给家长上课,让家长知道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改变错误的认识,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虽然我们的家长学校不能覆盖到每位家长,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的媒体、我们的社会都参与到教育当中,我想总会有效果的。

【陶继新】这是一个悲哀,素质教育推行了这么多年,很多人的认识还是像这个擦鞋店的老板一样。究其原因,考试评价出了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升学考试评价方面的论文不知刊登了多少篇,课题不知立项了多少个,会议更是开了一个又一个,可是,依然没有找出一个考试素质教育的方案来。所以,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应试教育”照旧“红火”。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考试评价上动大“手术”。当然,这种“手术”动起来有时会“伤筋动骨”。可是,没有巨大的痛苦,就不可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家长的认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家长明白,如果只盯着考分与升学,对道德品质与习惯养成等一概不问,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发展,甚至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这两年我与不少家长交流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了一些好的转变,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与品质。你们的“家长学校”已经初见成果,相信以后会更好的。

(原载于《教育时报》2012年4月12日,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